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2021,自從雙減政策的發布以來,在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影響也在不斷的增加。也有不少同學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全部相關信息,快隨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2021
應縣教研室和學校要求,全體教師網絡學習“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與管理教研活動講座并撰寫學習心得。今天下午學校教研安排了此次學習活動。
講座共分為兩個板塊:論壇和沙龍。教研活動以聚焦區域、學校作業管理和設計為目的,通過理論架構、案例剖析和互動交流,分享浙江教育人對區域課程改革、作業管理和作業設計的理論架構、制度設計、實踐創新,探討優化作業改革的機制和保障。為“雙減”要求下我們如何進行課程改革、優化作業設計和管理做了很好的解讀和范例。
關于作業改革,我曾在五、六年前就進行過小小的嘗試。當時針對現有作業以抄寫為主,單調、重復、低效而枯燥,教師面對著作業批改難、積累難、反饋難等一系列問題,為了改變現狀,解決實際問題,結合平日的積累和摸索,我開始了作業改革的點滴嘗試。主要以《教育大辭典》和《新課標》要求為依據,參考《孫明霞老師的創意作業》,進行了6種作業形式的嘗試。后期,我們以教研組為單位申報了以創意作業為研究方向的課題并順利結題。我也有幸把自己的點滴嘗試分享給學校、乃至其他省市的同行們,并受到專家、領導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因此,我覺得自己對于“作業”這一話題還是比較有興趣和一定的發言權的。通過學習,我覺得對自己淺顯的“研究”定義為“點滴嘗試”是非常正確的。
首先,自己的“研究”著眼點太小,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雖然也引起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學生的知識,促進了學生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改進,但因為目標在“術”與“器”的層面,導致后期難以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發展。通過學習章主任《促進學與教的作業設計》,我深刻的理解到作業,甚至是教學,首先是為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終極目的的。只有心中有宏大、高遠的理想,我們的教學、教研才能更加深入的開展,而不是停滯在低階層面不知所往。
《區域作業管理的教研視角反思》中,周主任提到學校層面的分層作業、自主作業、創新作業和實踐作業,引起我深深的感慨。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只有大環境下、各環節的共同努力下,學生才能更好的發展。例如,我在四年級布置學生觀看一周的天氣預報,然后用“It will...(天氣) on ...(星期)”的作業時,就有個別學生說:“爸爸媽媽不讓我看電視和手機。”也是比較無語和無奈的事了。
其實,無論是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還是校外培訓負擔,都需要老師首先轉變教育思想,把“立德樹人、以人為本”放在首位,切實研讀課標、學生和教材,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無疑難,自然“零作業”。
綜上就是可圈可點小編收集的關于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2021的全部內容的,不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還想了解更多雙減政策最新的內容,請持續關注我們可圈可點。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與管理心得2021】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