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已全部接入互聯網,我國中小學的互聯網接入已達100%,教學信息化從可能變為事實。中小學教學資源只有站在信息化的風口,才能與時俱進,帶領知識共同進步。那么,具體詳情,請見下文。
中小學已全部接入互聯網
十三五”期間,我國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呈現新面貌,我國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大幅改善。教育部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大力實施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全面加強義務教育薄弱環節建設,以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學校為重點,大力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縮小了城鄉、區域教育差距。
截至2019年底,全國30.9萬所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辦學條件達到基本要求,占義務教育學校總數的99.8%;全國小學、初中、普通高中接入互聯網的學校比例分別為98.43%、99.07%、98.67%。
根據《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截至2020年底,我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從2016年底的79.37%上升到100%,98.35%的中小學已擁有多媒體教室。
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的利弊
“優質教育如何跨越千山萬水?”吉林省榆樹市弓棚鎮武龍中學校長郭立國通過教育信息化手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讓一所鄉村校實現“逆襲”。
據郭立國介紹,武龍中學原本是一所農村薄弱校。校舍陳舊、辦學條件差,教師多為民師轉正或接班的,沒有一個本科畢業生,且平均年齡47歲以上。全校8個班,僅有200多名學生,還在不斷外流,學校面臨生存困境。
“教育等不起,孩子們等不起!”為了讓學校走出困境,郭立國土法上馬,創建鄉村簡易數字校園,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彌補城鄉差距,探索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新思路。經過3年努力,武龍中學有了發達的網絡環境,多媒體和簡易錄播系統配備所有教室,教師備課人人有電腦,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常態化,學習環境數字化,校園管理智能化,老教師也能上電子書包課,學生能熟練地使用數字終端進行個性化學習。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生源也出現了回流。
“教育信息化讓學校絕處逢生,實現了跨越。”郭立國深有感觸地說。
以上是有關中小學已全部接入互聯網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