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最好的專業有哪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一所985,211,雙一流B,國家重點,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學校辦學實力強,校園環境優美,學校共開設21個學院,67個本科專業,那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王牌專業有哪些?學什么專業好?今天為考生家長們盤點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業排名,這些都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最好的專業,也是優勢特色專業,志愿填報熱門選擇的專業,就業率高,薪資待遇前景都不錯!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最好的專業有哪些
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王牌專業名單
2022年國家級特色專業12個:林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植物保護、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農林經濟管理、園藝、農學、農業水利工程、生物科學
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業排行榜(國家級特色專業)!
1.林學
專業特色:林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陜西省名牌專業、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林學專業以森林(包括城市森林)的形成、分布、經營管理以及森林資源保護利用的理論與技術為重點,以全面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多種效益和持續利用為目的,涵蓋森林生態工程、城市林業、社會林業等領域。隨著本學科研究領域的不斷拓寬,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交叉學科的大量融合,已形成從宏觀、微觀不同層次深入揭示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效益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對象涵蓋不同地理、環境、景觀生態環境下的人工林、天然林、城市園林等生態系統。在2012年國家學科評估中林學一級學科綜合排名第3,是國家“985工程”院校中唯一具有林學一級學科的高等學校。獲批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兩個教育部創新團隊,師資力量雄厚。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基礎生物化學、遺傳學、生物技術、樹木學、森林生態學、林木育種學、森林培育學、森林保護學、森林經理學、“3S技術及應用”等。
就業方向:近三年平均就業率達93%以上,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林木培育、森林資源管理與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林業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每年約50%以上本科畢業生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其中約90%以上畢業生被免試推薦到國內頂尖“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或知名科研院所學習深造。
發展前景:現代林業的概念已經涵蓋森林資源培育、經營、保護、利用以及生態環境建設等諸多方面的內容。畢業生可從事城市林業、森林可持續經營、氣候變化與林業、生物多樣性與濕地保護、林業生物質材料與生物能源、林產品生產與貿易、森林文化與生態文明方面的工作。
2.食品科學與工程
學制 4 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制造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特別是有較好的人文素質;
2.比較系統地掌握力學理論、機械學理論、電工電子學理論、自動控制理論等本專業必需的技術基礎理論;
3.熟悉本學科領域內1~2個專業方向,如農業機械、食品機械、機械與電子工程、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或有關方面的專業知識,了解學科前沿或發展趨勢;
4.具有本專業必需的制圖、計算、測試、調研、查閱文獻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5.熟悉一門外國語,要求能閱讀專業書刊,并有一定的聽說能力;6.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主干學科:力學、機械工程、自動控制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電工與電子基礎、控制工程基礎。
主要教學實踐環節: 軍訓、金工實習、電工與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機械制造基礎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
3.生物技術
專業特色:國家級特色專業,陜西省名牌專業。生物技術是全球發展最快的高新技術之一,也是 21 世紀的主導技術。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組學、系統生物學、合成生物學、干細胞、生物信息學等生命科學前沿的發展,生物技術已成為世界各國爭相優先發展的高新技術領域,在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健康、環境、糧食、資源、能源等諸多難題中發揮重要作用。生物技術也是我國中長期科技發展計劃的優先發展前沿技術,是將基礎理論成果轉化為具有應用價值的技術和產品的樞紐和橋梁。
主要課程: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生物信息學、基因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免試或報考國內高校及科研單位的生命科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生,也可申請到國外著名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可選擇在科研機構、學校從事轉基因和生物信息學等方面的科研、教學工作;在生物技術、制藥企業以及事業單位從事研究、產品開發和生產管理等工作。
發展前景:生物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為醫療、制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是21世紀科技發展的前沿關鍵技術和新興產業。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就業率在 90% 以上,近幾年升研率達55—60%,其中95%以上學生進入國內“985”高校或國外大學讀研深造。推薦免試研究生比例約30%。
4.植物保護
專業特色:國家級特色專業、陜西省名牌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植物保護學科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研究潛能和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掌握農業生物科學、農業生態學、農業病蟲草鼠生物學及其綜合治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以及植物有害生物識別、發生規律、監測預報和防治等專業技能,熟悉與農業生產安全和植物保護有關的政策和法規。
主要課程:物保護學、農學、園藝學、生物學、普通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農業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等。
就業方向:畢業后能在農業、林業、生命、食品等領域從事相關的教學科研、技術推廣、產品開發與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亦可繼續出國留學深造或在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攻讀碩、博士學位。近年來本專業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及出國留學人數比例已達40%。
發展前景:隨著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仿生技術等高新技術在本專業的應用,在新時期煥發出新的活力,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食品安全生產、植物檢疫、農產品貿易等培養科技人才和提供技術保障。我國在“十一五”期間實施綠色植保和公共植保計劃,全面構建新型植保體系,需要大量具有植保知識的專業人員。
5.動物科
專業特色:國家級特色專業、陜西省緊缺人才需求專業、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動物科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支柱,主要研究動物的遺傳繁育、生長發育、消化代謝等基本規律。動物科學的研究已經深入到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人們可以在基因層面上認識動物遺傳進化和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并能夠實現基因編輯和轉移等干預性操作,二十一世紀動物科學已成為生命科學中最富有挑戰性和最具發展潛力的學科。
主要課程:動物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動物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生物統計學、動物遺傳學、動物育種學、動物繁殖學、動物營養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豬生產學、禽生產學、牛生產學、羊生產學。拔尖創新方向深入學習動物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動物行為與福利學等課程。復合應用方向進一步學習畜牧裝備學、飼料加工工藝學、畜牧業經營管理等課程
就業方向:近三年平均就業率約為96%,讀研升學率50%以上,最高年度達到62%,每年約有15%畢業生被推薦免試到國內頂尖“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或知名科研院所學習深造。動物科學專業本科畢業后可從事動物科學相關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企業相關技術和管理工作。正大集團、新希望六和集團、廣東溫氏集團、北京家禽育種有限公司、廣西揚翔集團、上海寵兒寵物有限公司、遼寧輝山乳業有限公司、上海光明乳業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企業每年都有專場校園招聘。
發展前景:現代畜牧業的概念已經涵概生態養殖、飼料營養、動物檢疫、畜產品加工、生物制藥、動物及動物產品的國際貿易等諸多方面的內容。21世紀動物科學專業人才需求相對緊缺,本科畢業生就業前景看好。
6.動物醫學
專業特色:國家級特色專業、陜西省名牌專業。本專業面向國家和社會需求,培養具有動物醫學專業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復合應用型、學術研究型與管理型獸醫人才。能夠在獸醫業務部門、畜牧生產部門、公共衛生部門以及大型養殖企業與獸藥企業從事動物臨床疾病診療、動物疫病防控、動物衛生監督、動物檢疫與食品安全監管、獸藥與獸用生物制品生產、人獸共患病防治等工作;能夠在大專院校與科研院所從事獸醫學、醫學與生物學領域的教學、科研與技術產品研發工作;能夠在獸醫行政部門從事獸醫管理工作。我校臨床獸醫學為陜西省和農業部重點學科、教育部重點學科,形成了以動物胚胎工程與轉基因技術、動物干細胞與組織工程、動物生殖生理與生殖疾病、草原毒草中毒病綜合防控為優勢學科方向的教學科研群體。
主要課程: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臨床獸醫學、動物解剖學、動物組織胚胎學、動物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病理生理學、動物病理解剖學、獸醫藥理學、獸醫微生物學、獸醫免疫學、獸醫臨床診斷學、獸醫內科學、獸醫外科手術學、獸醫外科學、獸醫產科學、中獸醫學、獸醫傳染病學、獸醫寄生蟲學、動物性食品衛生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后可從事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進出口動物及其產品的檢驗、肉品衛生檢驗、飼料工業、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畜禽疾病的診斷與防治、伴侶動物醫療保健、實驗動物、公共衛生及生物醫學領域等方面的工作。近3年有代表性的就業單位有: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動物衛生監督所、畜牧局,中國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各地高校研究所,正大集團,首農集團,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恒天然牧場有限公司,生泰爾集團,北京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河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溫氏食品集團,山東魯抗舍里樂藥業有限公司,以及各地知名動物醫院。本院設有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臨床獸醫學、動物生物技術等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本科生也可推薦至國外院校進行聯合培養、出國深造,每年有50%左右的學生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
發展前景:動物醫學的就業前景令人看好。2004年底,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寵物健康護理員”正式列為了新興職業,于是人們將這一新興職業與“動物醫學專業”聯系了起來。動物醫學的研究范圍已不再局限于畜牧業,而是已經擴展到了公共衛生事業、社會預防醫學、伴侶動物及觀賞動物醫療保健及食品衛生、環境保護、醫藥工業等諸多領域。
7.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滿足水土保持行業及水土保持學科發展需要,掌 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求 實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本專業畢業生可在林業、水利、農業、公路、鐵路、采礦、環境保 護、國土資源等行業從事教學、科研、規劃、設計、施工、監測、資源開發、工程管理等工作。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水土保持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應用基礎研究和 應用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和一定的教學、科研和工程管理 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素質結構
(1)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包括正確的政治方向、遵紀守法、誠信為人,有較強的團隊意 識和健全的人格;
(2)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人文修養,具有國際 化視野和現代意識和健康的人際交往意識;
(3)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接受嚴格的科學思維訓練,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有求實創 新的意識和革新精神,在農學領域具有較好的綜合分析素養和價值效益觀念;
(4)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包括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生活習慣。
2.能力結構
(1)獲取知識的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自學習慣和能力,具 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與管理、口頭與文字表達 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具有較強的對環境和社會的適應能力;
(2)應用知識能力:具有良好的學風和協作奉獻精神,具有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 能從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基礎理論及相關領域的技術開發、組織管理、教學與科研工作 能力;
(3)創新能力:具備較強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開展創新實驗和科技開發的基本能力。
3.知識結構
(1)工具性知識:能較熟練地運用外語閱讀專業期刊和進行文獻檢索,有初步的外語交流和 科技寫作能力,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2)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具有哲學、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法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3)自然科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數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知識;
(4)管理學知識:具有初步的經濟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等相關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識;
(5)專業知識:具有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知識,了解農林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科學 前沿和發展趨勢,掌握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的規劃與設計、水土保持與水 利工程技術、荒漠化防治工程技術、景觀規劃設計技術、現代信息管理技術、項目工程建設管理技 術、生態環境與災害監測評估等技術,熟悉我國相關的政策和法規。
主干學科: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土壤學、生態學。
核心課程:土壤侵蝕原理、水文與水資源學、風沙物理學、水土保持工程學、荒漠化防治工程 學、林業生態工程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主要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實驗)、教學實習、社會實踐、科 研訓練、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
主要專業實驗:土壤侵蝕原理實驗、水文與水資源學實驗、地貌學實驗、生態學實驗、水土保 持工程學實驗、荒漠化防治工程學實驗、林業生態工程學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8.農林經濟管理
專業特色: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特色專業和陜西省名牌專業,國家級重點學科的基礎專業,歷史沉淀深厚,全國享有盛名。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管理學、經濟學基礎理論和豐富的農林科學基礎知識,熟練掌握農林經濟管理的基本方法與專業技能,具有專業領域的獨立思維與創新發展能力,既能在教育科研單位從事“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研究的創新型學術人才,也能在各類企業、各級政府部門從事經營與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農林經濟管理學、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公共管理學、宏微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會計學原理、計量經濟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農林經濟學、農業企業經營管理學、農業技術經濟學、農產品運銷學、農林政策學、項目投資與管理、村鎮建設規劃、農業推廣與示范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后可在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公共事業管理、經營管理、市場營銷、企業策劃、投融資、財務管理、農林經濟管理等工作。畢業生可推薦或報考我校農林經濟管理、土地資源管理、企業管理等近20個相關碩、博士點繼續深造,也可推薦到國內名牌大學或國外大學深造。
發展前景:隨著農業基礎地位的不斷提高,農業社會性、多功能性的逐步加強,政府和企事業單位關于農業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力度加大,越來越需要大批量從事相關工作的專業人才;而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則著重培養知識面較寬、熟練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涉及農業的綜合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人才。
9.園藝
國家級特色專業、陜西省名牌專業。園藝專業培養具備生物學和園藝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商貿、園林管理等領域和部門從事與園藝科學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本專業是以生物學為基礎研究果樹、蔬菜的育種、栽培、生理等理論與技術的學科。園藝產業和其他農業產業相比,更具有勞動、技術以及資金密集的特點,無論是從產業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提升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園藝產業都具有誘人的發展前景。
主要課程:生物學、園藝學、農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食品科學與工程、管理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土壤與植物營養、微生物學、園藝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病理學、園藝植物昆蟲學、園藝植物育種學、園藝產品貯運學、園產品加工學。
就業方向:畢業后能在農業、商貿、園林、管理等領域和部門從事與園藝科學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可進一步深造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優秀者可推薦直接攻讀碩士研究生或碩博連讀研究生。
發展前景:我國對園藝文化的崇尚、快速的城市化進程、逐年增長的城市公共綠化面積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都有效促進了我國園藝用品行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園藝專業人才。
10.農學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專業特色:農學專業是教育部特色專業、陜西省名牌專業、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項目執行專業。該專業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作物種質資源創制與保護利用,農業生態環境因子與作物生長發育規律,作物新品種培育及綠色高效高產栽培,作物種植制度與區域規劃布局,農業資源循環利用與綜合開發等方面。隨著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迅速發展,農業產業鏈高度融合,推進了農業經營模式日益創新,在農業新態勢下,農學專業在彰顯傳統優勢與特色的同時,將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主要課程:遺傳學、植物生理學、農業生態學、生物信息學、土壤學、試驗設計與分析、農業生物技術、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農作學、創意農業設計等。
就業方向:近三年平均就業率約為98%,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作物種質資源創制,作物遺傳改良、作物生產管理、農業生物技術、農業規劃設計、農業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每年約50%本科畢業生繼續攻讀研究生,其中約54%畢業生被推薦免試到國內頂尖“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或知名科研院所學習深造。
發展前景:農學專業人才是現代農業產業領域寵兒。作物種質資源創制、作物綠色高效生產、農業生態管理、現代農場管理、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美麗鄉村規劃、創意農業設計等方面對農學專業人才需求迫切。
11.農業水利工程
業特色:國家特色專業,陜西省名牌專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是以水文學和水力學及工程力學為基礎,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調節農田水分狀況和改變區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災害,科學利用水資源,為發展農業生產和改善生態環境服務的綜合性學科。培養掌握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從事農業水利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基本方法、技術及實驗技能的綜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農業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水力學、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工程測量、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工程水文與水利計算、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水工建筑物、灌溉排水工程學、水利工程施工等。
就業方向:畢業后能在水利、水電、水保、農業等部門從事水利工程(灌排系統、農業水土資源開發、水庫樞紐、渠系建筑物等)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學和科研等工作。優秀畢業生可以推薦或報考我院8個博、碩士學位授權點繼續深造,也可推薦或報考國內外院校博、碩士研究生。
發展前景:隨著社會經濟進步和科學技術發展以及水危機的日益加劇,我國的農業水利工程學科已經由過去的以農業生產服務為中心內容,擴展到了城市供水、城市綠地灌溉、城市污水處理及防洪、城市噴泉設計、跨流域調水、水利現代化、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等諸多領域。由于水資源總量有限,城市和工業用水日益增加,它在解決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水危機中將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12.生物科學
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一般大學都設在生命科學院內,與生物技術,生物工程是兄弟專業。其專業涉及面相當廣,包括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神經學,生理學,組織學,解剖學等。生物科學(和生物學不同),研究生物的結構、生理行為和生物起源、進化與遺傳發育等,經歷實驗生物科學、分子生物學和系統生物科學等發展時期。
培養目標
學生主要學習生物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
就業方向
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可以到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也可以到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該專業適合公務員及升學考研。
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簡介
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34年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及后來相繼在楊陵建立的相關科教單位。1999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同處楊凌的原西北農業大學、西北林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陜西省農業科學院、陜西省林業科學院、陜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單位合并組建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