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線上有獎答題活動即將啟動,如何成為國家安全守護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家安全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2022,供大家參考閱讀。
國家安全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2022
1.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 D )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A.加快經濟發展 B.維護國家統一
C.促進國際合作 D.維護國家安全
2.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 B )有機統一。
A.經濟安全、政治安全、社會安全
B.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
C.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D.人民安全、政權安全、發展利益至上
3.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 C )會議上第一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概念,強調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A.十八屆三中全會 B.十八大
C.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D.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
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總體國家安全觀核心要義中五對關系的是( D )。
A.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
B.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
C.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
D.既重視軍事安全,又重視社會安全
5.被稱為我國首份指導國家安全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是( D )。
A.《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B.《國家安全法》
C.《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講話》
D.《國家安全戰略綱要》
6.我國第一部《國家安全法》是( A )年出臺的。
A.1993 B.1994
C.1995 D.1996
7.《國家安全法》屬于( A )。
A.憲法及憲法相關法 B.國家安全刑事法
C.國家安全行政法 D.其他國家安全相關法
8.《保密法》屬于(C)。
A.憲法及憲法相關法 B.國家安全刑事法
C.國家安全行政法 D.其他國家安全相關法
9.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A)為宗旨。
A.人民安全 B.政治安全
C.經濟安全 D.社會安全
10.每年(B)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A.12月4日 B.4月15日
C.3月15日 D.11月1日
11.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是(B)。
A.人民安全 B.政治安全
C.經濟安全 D.社會安全
12.國家安全機關受理公民和組織舉報電話為( B )。
A.12335 B.12339
C.12345 D.12399
13.下列哪項涉及國家安全的事項不需要審查監管( D )。
A.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網絡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的項目
B.對影響國家安全的特定物項和關鍵技術的項目
C.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外商投資的項目
D.可能影響不特定物項和關鍵技術的項目
14.根據《國家安全法》的規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
A.公民支持、協助國家安全工作,有權要求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制止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為
B.公民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任何時候不受侵害
C.公民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國家安全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提出申訴、控告和檢舉的權利
D.確因國家安全工作需要采取限制公民權利和自由的特別措施時,應當依法進行,并以維護國家安全的實際需要為限度
15.某外商參觀我某造紙廠,詳細地了解了原料種類、配比、選擇和處理以及原料所用堿水濃度等,對生產的全過程進行錄相,還要走了生產宣紙的原料,并以幫助化驗為名裝走了造紙用的井水。結果,我國具有悠久傳統的宣紙生產技術秘密被輕易竊走。造成該項技術失密、泄密的原因是( B )。
A.新聞出版工作失誤造成泄密
B.違反保密制度,在不合適宜的場所隨意公開內部秘密
C.不正確使用手機、電話或互聯網技術造成泄密
D.不應邀請外商參觀
16.根據《國家安全法》的規定,公民和組織擁有的權利不包括(A)。
A.起訴權 B.控告權
C.批評建議的權利 D.檢舉權
17.在國家安全工作中,國家安全機關不能行使的權利是( A )。
A.起訴 B.預審
C.拘留 D.偵查
18.根據《國家安全法》的規定,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不包括( C )。
A.國家加強邊防、海防和空防建設
B.國家防范、制止和依法懲治任何煽動顛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行為
C.國家為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積極對外擴張
D.為人民創造良好生存發展條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環境
19.根據《國家安全法》的規定,( C )依法搜集涉及國家安全的情報信息。
A.公安機關、軍隊保衛部門
B.國家安全機、外交部門
C.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有關軍事機關
D.國家安全機關、監察部門
20.根據《國家安全法》的規定,下列關于國家保護公民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A.國家保衛人民安全
B.國家只保護公民在國內的合法權益
C.國家要為人民創造良好生存發展條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環境
D.國家要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
21.根據《國家安全法》的規定,國家反對一切形式的( C )。
A.恐怖主義、霸權主義 B.霸權主義、民族主義
C.恐怖主義、極端主義 D.民族主義、極端主義
22.根據《國家安全法》的規定,( B )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
A.國務院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C.國家主席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3.主管某市國家安全工作的機關是( A )。
A.市國家安全局 B.市公安局
C.市人民政府 D.市委國家安全委員會
24.國家安全機關的主要任務是( C )。
A.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和社會穩定
B.保護公民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
C.主管情報信息收集、反間諜工作和其他有關國家安全工作
D.保護公共財產和個人合法財產不受侵犯
25.《國家安全法》的立法依據是( B )。
A.刑法 B.憲法
C.總體國家安全觀 D.全國人大的決議
26.《國家安全法》所界定的“國家安全”不包括( B )。
A.文化安全 B.個人隱私安全
C.生態安全 D.核安全
27.根據《國家安全法》規定,國家安全機關可以對單位的下列哪種行為進行處罰( D )。
A.非涉密人員因私出境,未向國家安全機關報告
B.涉及國家安全事項的建設項目未經國家安全機關檢查擅自投入使用
C.違反中央八項規定,濫用公款、鋪張浪費
D.未定期對員工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和保密教育培訓
28.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有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不得向危害國家安全的個人或者組織提供任何(D)。
A.資金 B.協助
C.資助 D.以上全是
29.《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是經( D )通過的。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B.國務院常務會議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30.《反間諜法》的立法依據是( B )。
A.刑法 B.憲法
C.刑事訴訟法 D.全國人大的決議
31.主管反間諜工作的機關是( A )。
A.國家安全機關 B.公安機關
C.國務院 D.中央政法委
32.《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規定了實施間諜及相行為的法律責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反間諜法》主要規制的是間諜行為,而間諜行為是犯罪行為,所以反間諜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形式均表現為刑事處罰
B.《反間諜法》規定的責任形式表現為刑事處罰與行政處罰雙軌機制
C.《反間諜法》規定的責任形式包括民事責任
D.對涉嫌違反《反間諜法》行為的法律責任追究均需通過人民法院進行
33.《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中規定的自首、立功、重大立功情節的刑事責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
A.與《刑法》相比,《反間諜法》規定了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給予獎勵
B.與《刑法》相比,《反間諜法》規定了成立立功情節最高可予以免除處罰
C.《反間諜法》規定的自首、立功、重大立功情節的法律效果均與《刑法》規定一致
D.《反間諜法》規定,具有自首情節的,可以從輕或、減輕或免除處罰
3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對間諜行為進行了規定,下列選項中,乙的行為中不屬于本法所規定的間諜行為的是( D )。
A.甲是A國間諜組織成員,在我國通過資助中國籍人員乙的方式讓乙搜集我國政治經濟領域內部敏感情報,乙最終實施了搜集行為
B.甲是A國間諜組織成員,在我國通過資助同為A國國籍乙的方式讓乙搜集我國軍事科技領域機密文件,乙最終實施了搜集行為
C.A國人乙長期在我國國內經商,接受B國某非政府組織成員甲的任務,為甲收買我國涉政治經濟領域的敏感情報
D.某傳銷組織成員甲對乙謊稱自己是某間諜組織成員,要求乙加入自己所在的傳銷組織,乙聽信甲的說法,以加入間諜組織的主觀意圖加入了甲所在的傳銷組織
35.國家安全機關的工作人員依法執行任務時,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批準,出示相應證件,可以進入限制進入的有關地區、場所、單位,查閱或者(B)有關的檔案、資料、物品。
A.調閱 B.調取
C.復印 D.復制
36.國家安全機關的工作人員在依法執行緊急任務的情況下,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 C )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礙時,優先通行。
A.免費乘坐 B.直接征用
C.優先乘坐 D.申請使用
37.根據《反間諜法》第12條規定,國家安全機關因偵察間諜行為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可以采取( D )措施。
A.勘察 B.技術偵查
C.訊問 D.技術偵察
38.在國家安全機關調查了解有關間諜行為的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有關組織和個人應當( C ),不得拒絕。
A.坦白交代 B.盡量配合
C.如實提供 D.酌情說明
39.在境外受脅迫或者受誘騙參加敵對組織、間諜組織,從事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活動,及時向( A )如實說明情況,并有悔改表現的,可以不予追究。
A.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 B.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D.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40.哪種妨礙國家安全機關執行任務的行為,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予以處分或者由國家安全機關處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A )
A.明知他人有間諜犯罪行為,在國家安全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不構成犯罪的
B.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執行任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
C.非法持有屬于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
D.非法持有、使用專用間諜器材的
41.公民和組織發現間諜行為,應當及時向( D )報告;向公安機關等其他國家機關、組織報告的,相關國家機關、組織應當立即移送國家安全機關處理。
A.國家安全機關或者公安機關 B.公安機關
C.司法機關 D.國家安全機關
42.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間諜活動特殊需要的專用間諜器材。專用間諜器材由( A )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確認。
A.國務院國家安全主管部門 B.特種器材鑒定
C.公安部 D.工商總局
43.在境外受脅迫或者受誘騙參加敵對組織、間諜組織,從事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活動,及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如實說明情況,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過所在單位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如實說明情況,并有( C )表現的,可以不予追究。
A.自首 B.立功
C.悔改 D.重大立功
44.明知他人有間諜犯罪行為,在國家安全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予以處分,或者由國家安全機關處( C )日以下行政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A.七日 B.十日
C.十五 D.二十日
45.國家不向任何恐怖活動人員提供庇護或者給予( C )地位。
A.公民 B.居民
C.難民 D.人民
46.國家不向任何恐怖活動組織和人員作出( B )。
A.交換 B.妥協
C.讓步 D.談判
47.《反恐怖主義法》自( C )起施行。
A.2016年5月1日 B.2015年5月1日
C.2016年1月1日 D.2015年1月1日
48.明知他人有恐怖活動犯罪、極端主義犯罪行為,窩藏、包庇,情節輕微,尚不構成犯罪,或者在司法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的,由公安機關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 A )以下罰款。
A.一萬元 B.三萬元
C.五萬元 D.十萬元
49.現行《反恐怖主義法》修改年份為(C)。
A.2016 B.2017
C.2018 D.2019
50.境外非政府組織未在中國境內設立代表機構,在中國境內開展臨時活動的,應當與之合作的中方合作單位不可以是( A )。
A.大型國企 B.事業單位
C.國家機關 D.人民團體
51.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有組織犯罪法》于(C)起正式施行。
A.2022年1月1日 B.2022年3月1日
C.2022年5月1日
52.根據有組織犯罪和惡勢力組織的定義,《反有組織犯罪法》所稱惡勢力組織,是指經常糾集在一起,以(A)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區域或者行業領域內多次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為非作惡,欺壓群眾,擾亂社會秩序、經濟秩序,造成較為惡劣的社會影響,但尚未形成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犯罪組織。
A.暴力、威脅B.賄賂、利誘C.互幫、互助
53.《反有組織犯罪法》立法宗旨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掃黑除惡的決策部署,依照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系統總結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實踐經驗,推動掃黑除惡工作(B)開展,提升掃黑除惡工作法治化、規范化、專業化水平,為遏制有組織犯罪滋生蔓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A.系統化、隨機化B.機制化、常態化C.專業化、系統化
54.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以及黑社會性質組織、惡勢力組織實施犯罪的,依法追究(C)。
A.法律責任
B.行政責任
C.刑事責任
D.管理責任
55.公安機關核查有組織犯罪線索,經(A)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查詢嫌疑人員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信息。
A.縣級以上
B.市級以上
C.省級以上
D.設區的市級以上
【國家安全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2022】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