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行者
劉醒龍
①在鄉教育站萬站長的安排下,高中畢業的張英才到界嶺小學當代課教師。界嶺是這一帶山區中最遠最深最高的那一片。
②下午仍然只有一節課,張英才陪著孫四海站了兩個多小時。孫四海怎么講課他一點也沒印象,他一直在琢磨六個年級分成三個班,這課怎么上。中間孫四海扔下粉筆去上廁所,他趁機跟上去問這事,孫四海說,我們這學校是兩年招一次新生。返回時,教室里多了一頭豬。張英才去攆,學生們一起叫起來:“這是余校長養的豬,它就喜歡吃粉筆灰。”孫四海在門口往里走著說,別理它就是,往下去,張英才更無法專心,他看看豬,看看學生,心里很有些悲涼。
③山太大,天也黑得早,看似黃昏,實際上才四點左右。放學后,留在余校長家寄宿的十幾個學生,在那個叫葉萌的男孩帶領下,參差不齊地往旁邊的一個山坳走去。眼里沒有學生,只有豬,張英才感到很空虛。他取下那支鳳凰琴,擰下鋼筆帽,左手拿著它拔動琴弦,右手去按那些健,試著彈了一首曲子,不算好聽,過得去而已,彈了幾下,就沒興趣了。他歇下來后,忽地一愣:怎么音樂還在響?再聽,才明白是笛子聲。張英才趴到窗口,見孫四海和鄧有米一左一右靠在旗桿上,各自橫握一支竹笛,正在使勁吹奏。
④山上升起了云霧,順著一道道峽谷,冉冉地舒卷成一個個云團,背陽的山坡上鋪滿陰森的綠,早熟的稻田透著一層淺黃,一群黑山羊在云團中出沒,有紅色的書包跳躍其中,極似瀟瀟春雨中的燦爛桃花.太陽正在無可奈何地下落,黃昏的第一陣山風就掩蓋了它的光澤,變得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舊的繡球。
⑤笛子吹出的曲調有些耳熟,聽下去才知道是那首《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之所以沒有一下子聽明白,是因為節奏慢了一半。兩支笛子,一個聲音高亢,一個聲音低回,緩慢地將那首歡快的歌曲吹出許多悲涼。
⑥張英才走到旗桿下:“這個曲子要歡快些才好聽。”
⑦孫四海和鄧有米沒有理他。張英才就在一旁用巴掌打著節拍糾正,可是沒用。
⑧忽然間,哨聲響起來.余校長叼著一只哨子,走到旗桿下,在余校長家留宿的十幾個學生迅速從山坳里跑出來,在旗桿面前站成整齊的一排.余校長望望太陽,喊了聲立正稍息,便走過去將領頭的葉萌身上的破褂子用手整理一下。那褂子肩上有個大洞,余校長扯了幾下也無法將周圍的布拉攏來,遮住那露出來的一塊黑瘦的肩頭。張英才站在這支小小的隊伍后面,他看到一溜干瘦的小腿都沒有穿鞋。余校長試了下,見旁邊還有幾個穿破褂子的學生在盯著自己看,便作罷了。
⑨這時,太陽已經挨著山了。
⑩余校長一聲厲喊:“立正——奏——國歌!降——國旗!”在兩支笛子吹出的國歌聲中,余校長拉動旗桿上的繩子,國旗徐徐落下后,學生們擁著余校長、捧著國旗向余校長的家走去。
?這一幕讓張英才著實吃了一驚,一轉眼想起讀中學時,升國旗的那種場面,又覺得有點滑稽可笑。
?夜里沒有做夢,睡得正香時,忽然聽到笛聲,吹的又是國歌,
?張英才睜開眼,見天色已亮,趕忙起床,披上衣服走到門外。操場上正在舉行升旗儀式,佘校長站在最前面,一把一把地扯著旗桿上垂下來的繩子。余校長身后是用笛子吹奏國歌的鄧有米和孫四海,再往后是昨晚住在余校長家的那些學生。九月的山里,晨風又大又涼,這支小小隊伍中,多數孩子只穿著背心短褲,黑瘦的小腿在風里簌簌抖動。大約是冷的緣故,孩子們唱國歌時格外用力。最用力的是余校長的兒子余志。國旗和太陽一道,從余校長的手臂上冉冉升起來后,孩子們才就地解散。
?張英才走過去,問余校長:“怎么昨天沒人提醒我?”
?余校長說:“這事是大家自愿的。”
?張英才又問:“孩子們也愿意起這么早?”
?余校長說:“開始不愿意,教了一陣就愿意了。”
?余校長忽然傷感起來,他指著正在操場上跑來跑去的孩子:“又少了一個愛讀書的學生,昨天他還在這兒。夜里有人稍來口信,他父親在外面挖煤,出事故死了。家里就剩下他一個男人,他不回去頂大梁,日子就沒法過了。他才十二歲呀!聽到父親的死訊,只紅了紅眼圈,硬是犟著沒有哭出來,收拾書包時一點方寸也沒亂,就連借別人的橡皮擦都曉得還。我怕他難過,誰知分手時反而是他來勸我,說自己會抽空讀書,將來若是出息,一定要回學校給老師們磕頭謝恩。還說,他家那兒望得見這面紅旗,每天早晨他會在家里一邊想著老師和同學,一邊唱國歌。只要能唱歌,他就什么也不怕。”
?余校長用大骨節的手揉著眼窩。
?孫四海在一旁說:“就是領頭的那個大孩子,叫葉萌,是五年級最聰明的一個。”
張英才明白這是說給自己聽的。他很感動地說:“余校長,這些事你應該通過萬站長向上面反映,讓縣里或者省城出面關心一下這些孩子。”
“這山大得很咧,許多人連飯都吃不飽,哪能顧到教育上來喲。”余校長說,“聽說國家在搞科技扶貧,這樣就好,搞科技就要先抓教育,孩子們就有希望了。”
(節選自劉醒龍長篇小說《天行者》,有刪改)
4. 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張英才認為《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歡快些才好聽,并打著節拍糾正,孫四海和鄧有米卻都不理睬,因為這是他們長時間形成的統一,笛聲傳遞著真實的心情。
B. 葉萌離開了界嶺小學,余校長很傷感,并且“用大骨節的手揉著眼窩”,由此可以看出余校長內心的不舍與無奈,以及他對學生深深的愛。
C. 余校長養的豬經常進教室,說明余校長利己自私的一面。“搞科技就要先抓教育,孩子們就有希望了”則體現了他對于教育的深情。
D. 小說詳寫降國旗和升國旗的場景,能夠集中展現人物形象,并渲染了莊嚴的氛圍,使界嶺小學的師生在艱苦生活中的精神堅守更顯珍貴。
5. 請對文中畫線句子的景物描寫進行賞析。
6. 作為小說的主人公,余校長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那么,張英才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