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社會
材料一明清時期,商品流通空前繁榮,市場范圍已突破區城性限制,全國性的統一市場逐漸形成。商人的活動已走向集團化,形成眾多商幫,其經營活動具有全國性和專業化特點。白銀成為主幣,金融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許多集市發展成為市鎮,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使明清社會在許多領域出現了變革性因素。從政治上來看,為防范經濟因素對社會的分化,以至威脅中央集權統治,明朝以后,封建專制主義進一步強化,從社會關系上看,城市市民的抗稅斗爭及職業分化、城鄉分化日益明顯。從思想領域來看,這一時期思想界出現的泰州學派,代表了民眾追求個性自由和追求經濟利益的價值取向,丘潑所提出在經濟活動方面“聽民自為”,在國家政策上倡導“保富”以及開放對外貿易等經濟思想,更是商品經濟迫切需要打破傳統禁錮,自由發展的要求。
——摘編自林文勛《中國傳統社會變革的主要特征》
(1)據材料一概括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新變化與影響。
材料二明末小說《初刻拍案驚奇: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故事梗概:
商人文若虛在國內做生意曾造挫折,眼看就要到破產的境地了。后來朋友到海外經商時順便邀請他同往,開船前他用一兩銀子買了一簍太湖特產“洞庭紅”橘子準備在路上享用。沒料到了海外“吉零國”,這一簍橘子竟賣出了一千多兩銀子。他在返程的路上又偶然撿到了一只大龜殼,到達福建后被一個波斯商人用5萬兩銀子買去,文若虛用賺來的錢在沿海地區購買田宅重置家業,娶妻生子,家道殷富不絕
(2)結合明清史知識,從上述梗概中提取一個情節,指出它所反映的社會實際情況或重大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準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