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愉,字敬康,會稽山陰人也。曾祖潛,太子少傅,漢末避地會稽,因家焉。愉年十三而孤,養祖母以孝聞,與同郡張茂字偉康、丁潭字世康齊名,時人號曰“會稽三康”。吳平,愉遷于洛。惠帝末,歸鄉里,行至江淮間,遇石冰、封云為亂,云逼愉為參軍,不從將殺之,賴云司馬張統營救獲免。東還會稽,入新安山中,以稼穡讀書為務,信著鄉里。后忽舍去,皆謂為神人,而為之立祠。永嘉中,元帝始以安東將軍鎮揚土,命愉為參軍。邦族尋求,莫知所在。建興初,始出應召,為丞相掾,仍除駙馬都尉、參丞相軍事,時年已五十矣。帝為晉王使長兼中書郎于時刁協劉隗用事王導頗見疏遠愉陳導忠賢有佐命之勛謂事無大小皆宜咨訪由是不合旨,出為司徒左長史,累遷吳興太守。沈充反,愉棄官還京師,拜御史中丞,遷侍中、太常。及蘇峻反,愉朝服守宗廟。初,愉為司徒長史,以平南將軍溫嶠母亡遭亂不葬,乃不過其品。至是,峻平,而嶠有重功,愉往石頭詣嶠,嶠執愉手而流涕曰:“天下喪亂,忠孝道廢。能持古人之節,歲寒不凋者,唯君一人耳。”時人咸稱嶠居公而重愉之守正。咸和八年,詔曰:“尚書令玩、左仆射愉并恪居官次,祿不代耕。端右任重,先朝所崇,其給玩親信三十人,愉二十人,稟賜。”愉上疏固讓,優詔不許。愉欲大論朝廷得失,陸玩抑之乃止。后導將以趙胤為護軍,愉謂導曰:“中興以來,處此官者,周伯仁、應思遠耳。今誠乏才,豈宜以趙胤居之邪!”導不從。其守正如此。由是為導所銜。后省左右仆射,以愉為尚書仆射。愉年在懸車,累乞骸骨,不許。轉護軍將軍,加散騎常侍。在郡三年,乃營山陰湖南侯山下數畝地為宅,草屋數間,便棄官居之。病篤,遺令斂以時服,鄉邑義赗,一不得受。年七十五,咸康八年卒。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曰貞。
(節選自《晉書·孔愉傳》)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帝為晉王/使長兼中書郎/于時/刁協/劉隗用事王導/頗見疏遠/愉陳導忠賢/有佐命之勛/謂事無大小/皆宜咨訪/
B. 帝為晉王使長/兼中書郎于時/刁協/劉隗用事/王導頗見疏遠愉/陳導忠賢有佐命之勛/謂事/無大小皆宜咨訪/
C. 帝為晉王/使長兼中書郎/于時刁協/劉隗用事/王導頗見疏遠/愉陳導忠賢/有佐命之勛/謂事無大小皆宜咨訪/
D. 帝為晉王/使長兼中書郎/于時刁協/劉隗用事/王導頗見疏遠愉/陳導忠賢有佐命之勛/謂事無大小皆宜咨訪/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少傅與少師、少保并稱“三少”或“三孤”,文中太子少傅是輔導太子之官,有實權。
B. 宗廟是儒教祖先崇拜的產物,是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祖宗之地,也為朝廷及國家的代稱。
C. 乞骸骨即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夠回到故鄉安葬,這是古代官員請求退休的一種委婉說法。
D. 謚號是對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追加的寓含評價的稱號。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孔愉為人正直,不肯擔任叛賊參軍。孔愉走到江淮之間時,被封云逼迫當參軍,孔愉不順從,封云打算殺了他,后來靠封云的司馬張統營救才得以免死。
B. 孔愉操行高尚,被時人所稱贊??子淝巴^城見溫嶠,溫嶠十分敬佩孔愉并感動于他的德行,當時的人也都稱贊孔愉身居公卿之位而有守正的德操。
C. 孔愉剛正廉潔,堅決推辭皇帝的賞賜。他上疏堅決推辭了皇帝給予他二十名親信的賞賜,皇帝沒有答應??子溥€想評價朝廷的得失,被陸玩制止后才停止。
D. 孔愉恪守正道,敢于據理力爭和進言。王導準備任用趙胤為護軍,孔愉認為要有周伯仁、應思遠那樣才華的人方能擔任,王導沒有聽從。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東還會稽,人新安山中,以稼穡讀書為務,信著鄉里。
(2)病篤,遺令斂以時服,鄉邑義赗,一不得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