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常常被作家們比作是一首詩,這首詩是豪邁還是婉約,是閱朗還是聞悲,在于作詩之人,也在于讀詩之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詩就是再做詩》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讀詩就是再做詩》閱讀原文:
公眾對現代詩的認知,一般停留在朦朧詩到海子階段,越往后越覺得“困惑”。海子之后的詩歌格局,探索與出軌并行、追新與偏激攜手、詩與非詩交叉、有序與混亂重疊。無論是對西洋詩人的文本引進,還是本土日常詩性的挖掘,寫作資源都越來越敞開,呈現出更為復雜的面貌。反映在詩歌接受上,便出現了“現代詩比古詩更難進入”的不滿與控訴,“懂”與“不懂”的老生常談再次被提出來。對現代詩的閱讀與接受,除了詩歌觀念、審美趣味、教學方法等眾多因素牽扯外,我以為被忽略的下述三點,應引起充分的反思。
其一,現代詩是一種新型的“特殊知識”。按照布羅茨基的說法,進入現代詩歌,需要擁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裝置”。這意味著現代詩有它特異的質地以及與其相適配的方法論,如果不與時俱進,最終只能望洋興嘆,苦無舟渡。有人會說:我也學得幾十種現代修辭格,可是并不靈驗呀。這里要提醒的是,熟悉幾十種修辭格,并不等于理解掌握詩歌。況且新詩經過近百年實踐,發展積累起許多新元素,說夸張一些叫“日新月異”。這些“特殊知識”,是古典、域外、現代新詩自身的“小傳統”三者的融合與變異,并非傳統文學常識與傳統修辭學所能覆蓋的。重要的是,現代詩與生命體驗、精神、潛意識、情緒、悟性等心理圖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科書上“死”的修辭格,尚未轉化為活的、有生命的、針對對象的感悟,即便你掌握再多,也很難得心應手,更遑論那些對基本常識處于半空白狀態的人,其尷尬可想而知。所以,進入現代詩,要從叩響“特殊知識”的門環開始。
其二,現代詩與文言詩是兩種不同“制式”的詩歌。很多人把現代詩與古詩作為一個“共同體”看待,但大量實踐證明,現代詩在思維、感受、語境、語言等方面已然與舊體詩產生巨大差異,若死死抱住舊體詩與現代詩這一“共同體”,在傳統審美慣性與惰性的驅使下,把古詩那一套評價鑒賞體系移用到現代詩身上(好一點的略加變通),就必然出現某種方鑿圓枘;而且愈是固執地執行“古今通用”標準,阻抗愈大。“古今一體”的審美綠道通行,在某些時候(比如遇到早期白話詩)勉強還能湊合,但如果遇到稍微“怪”一點的現代詩,比如遇到某些超現實文本,勢必捉襟見肘。如若遇到更怪誕的后現代詩,簡直就不知所措了。
由于現代詩寫作更趨于一種個人化的體驗寫作,講究自我體驗的微妙散發,所以有必要來一次觀念疏通,清除一下誤區:不是死死抓住古今詩歌的共通性,而是尋找、發現雙方的差異,從差異中重新審視現代體驗的瞬間、碎化、游動,從差異性入手去解讀。
其三,文本細讀與微觀分析是有效進入途徑。這就不能不提到英美新批評,盡管新批評被詬病為內在循環的封閉容器,但在打通文本間各環節上不乏機杼獨出。許多新批評的核心術語都成為現代詩解讀的利器,細讀與微觀分析的方法針對現代詩內部的架構更是十分有效。一個詞的含義,詞句之間的精微聯系,意象選擇、搭配及隱顯,上下文關聯及言外之意……都在細讀與微觀分析的“分層掃描”之內。讀者仿佛是在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閱讀詩歌的每一條紋理,那么,再深厚的漫天霧靄,還能不露出點“廬山真面目”嗎?
(摘編自陳仲義《讀詩就是再做詩》)
《讀詩就是再做詩》閱讀題目: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探索與出軌并行,追新與偏激攜手,詩與非詩交叉,有序與混亂重疊,是海子之后的現代詩呈現出的詩歌格局。
B. 海子后現代詩人或引進西洋詩人的文本,或挖掘本土日常詩性,寫作資源都越來越敞開,呈現出更為復雜的面貌。
C. 現代詩是一種新型的“特殊知識”,這些“特殊知識”包括文學常識、傳統修辭學以及現代新詩自身的小傳統。
D. 認為現代詩和舊體詩是“共同體”,按照傳統審美習慣,把古詩的評價鑒賞體系遷移到現代詩身上是解讀現代詩的誤區。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海子之后的詩歌格局取得的重大突破、詩歌寫作資源的復雜多樣,讓人們對現代詩感到越來越“困惑”,甚至抱怨、指責現代詩比古詩更難理解。
B. 布羅茨基認為要理解現代詩歌需要擁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裝置”,這說明現代詩具有特異的質地并需要與之相適配的方法論。
C. 現代詩與生命體驗、精神、潛意識、情緒、悟性等心理圖式關系密切,所以解讀現代詩時要將書本上的修辭格轉化為有生命的、針對對象的感悟。
D. 英美的新批評雖然被批評為內在循環的封閉容器,但在打通文本各環節上卻有新穎、獨到的見解,許多新批評的核心術語被視為解讀現代詩的利器。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現代詩經過近百年的實踐,積累了許多新元素,在思維、感受、語境、語言等方面已與舊體詩大相徑庭,因此,解讀現代詩的方法也需與時俱進。
B. 采用“古今一體”的審美標準解讀現代詩,在某些超現實文本面前將難于應付,在怪誕的后現代詩面前更是不得其門而入,可見“古今通用”的標準是行不通的。
C. 解讀現代詩時,可以從現代詩與古體詩的差異中重新審視現代體驗的瞬間、碎化、游動,而細讀和微觀分析是解讀現代詩內部的架構的基本前提。
D. 細讀與微觀分析可“分層掃描”現代詩中詞的含義、詞句之間的精微聯系、上下文關聯及言外之意等等,這會讓讀者面對現代詩時多少讀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