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開元寺石柱上懸掛的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是南宋理學家( )所撰,他曾長時間在泉州居住、講學。
A. 李贄
B. 王陽明
C. 朱熹
泉州開元寺石柱上懸掛的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是南宋理學家( )所撰,他曾長時間在泉州居住、講學。
A. 李贄
B. 王陽明
C. 朱熹
答案
C
解析
泉州歷史上號稱“半城煙火半城仙”,五步一寺,十步一廟。走進開元寺,石柱上的對聯奔來眼底:“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這是南宋理學家朱熹所撰,他曾長時間在泉州居住、講學。
擴 展知識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這副對聯口氣不小,關鍵它還不是一般人所撰,乃出自于南宋大理學家,繼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朱文公之手,朱文公這幅對聯所述之地正是古刺桐今泉州,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泉州歷史地位之高。朱熹所在的南宋前后,正是泉州最輝煌的時候,彼時的泉州為東方第一大港,也是被我們今天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起點之一,之后的泉州又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處處呈現出一派“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之繁華,難怪朱熹和馬可波羅都不吝贊美之詞。
時過境遷,曾經的東方第一大港已經沒落,泉州在福建省內也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北有福州、南有廈門,一個省會大哥,一個經濟特區,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千年的歷史沉淀,繁榮的民營經濟,遍地開花的中國馳名商標,使得泉州至今仍坐穩福建省內經濟總量的頭把交椅。盡管如此,泉州相對省會福州和特區廈門,依然低調得多,當節假日福州三坊七巷人頭涌動時,寒暑假廈門鼓浪嶼排起長龍時,泉州豐富的歷史人文和自然風光景點,仍然游人鮮至,甚至很多極具價值的地方,雖然連門票都不用,但依然門可羅雀。或者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泉州經濟發達,根本不用靠旅游來創收,又或者我們可以理解為,泉州人就想過他們的慢生活,不愿意過多的游客來打亂他們悠閑的節奏。總之,不管怎么樣吧,泉州是一個低調而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為了風景也好,為了古跡也好,為了美食也好,為了民俗也好。
這篇文章是我十年間三次去泉州的一些照片匯總,零零散散,代表不了全面,說是三次,其實每次少則大半天,多則一天半,加起來大概也就三天,更何況早期兩次也沒去幾個地方,拍照也很少,這么說吧,可能所及之處不到泉州的十分之一,而泉州豐富的美食小吃,更不及百分之一,泉州作為最能代表閩南地區豐富民俗的城市,我更是一次民俗活動也沒看過拍過,一言概之,這是一篇不完整的泉州速寫,走馬觀花記。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