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過渡時期的區別和聯系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過渡時期的區別和聯系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過渡時期的區別和聯系: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過渡時期是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一歷史階段。他們都是指已經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他們的聯系,不過他們之間也有著一些區別:
1、從所有制結構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而過渡時期公有制未占主體地位,而是多種所有制并存,公有制是否占主體地位是判斷二者的根本點。
2、從社會主要矛盾看:過渡時期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矛盾;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3、從根本任務看:過渡時期的根本任務是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含義
黨的十三大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兩層含義:
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
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前一層闡明的是初級階段的社會性質,后一層含義則闡明了我國現實中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程度。
就社會性質而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就發展程度而言,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
二、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是指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具有新舊社會交替時期的特征。
政治上:反動殘余勢力被徹底消滅,新生的人民政權日益鞏固;
經濟上:由國營經濟領導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社會主義成分不斷取得勝利,三大改造完成后,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期階段。
1、1950年平抑全國物價和統一財經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
2、1952年底,國民經濟恢復與發展
3、1953年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4、1953年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展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逐步進行三大改造
5、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6、1956年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