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手》閱讀原文:
國旗手
石鐘山
前國旗手崔成又在那個時刻站在了自家門口的大樹下。朝陽緩緩升起,他的腰板挺得筆直,兩眼發亮,耳畔似乎又回響起雄渾的國歌聲,眼前又出現了獵獵飄揚的國旗。
秀站在窗后充滿理解地望著他,在她心里,崔成是真正的男人,因為他在國旗下站過崗,是一名真正的國旗手。
天光大亮了。崔成和秀扛著鋤向田地走去,在那片責任田里,他們要勞作一天,播種下春天的希望。
復員回鄉半年有余,崔成心里仍別不過勁來,總覺得仍是在天安門廣場的國旗下。四年國旗手生活,融入了他的血液,改變了他的一生。
崔成是幸運的,他從眾多新兵中被選出成為準國旗手。但在成為真正的國旗手之前,流了多少汗、多少淚,他自己也說不清了。
要成為真正的國旗手,首先要學會走步。抬腿落地都有極嚴格的講究,鞋子磨破了好幾雙,腳上血泡一層又一層。然后要學會站立。那時正是盛夏,他和所有新兵背靠紅墻,筆挺站立,汗水濕透了全身,流進眼里,熱辣辣的,難忍難挨,他們仍筆直站立著。接著,他們的頭頂上又加了兩塊磚。站著站著,兩塊磚在頭上竟變成了千斤重。他的身體變成搖晃的樹,兩塊磚從頭上掉下來,身子一歪,整個人也倒下了,天旋地轉。他的耳畔響起了班長嚴厲的聲音:“站起來,站起來!”
后來,崔成發現,真正的國旗手就連睡覺身體也仍然保持筆直。于是,許多個晚上,他用背包帶悄悄地把自己的手腳捆在一起,直到不用捆也能睡成老兵那樣。
終于能站成真正國旗手的樣子了,班長笑著說:“你們合格了。”那天晚上,崔成他們這批新兵站在國旗下唱了一首歌,歌名叫《國旗理解我》。
回鄉半年多了,崔成耳畔還時時回響著這首歌:“什么也不說,國旗理解我,站在國旗下,祖國裝心頭……”
崔成終于可以護衛著國旗走出天安門,走過金水橋了。當站在廣場上護衛國旗時,當面對中外游客新奇的目光時,崔成知道,自己和國旗已經成了一道風景。那一刻,他有許多理由驕傲和自豪。他挺胸,抬頭,目視前方,站出了國旗手的尊嚴和形象。
四年中,在國旗下站了多少回,崔成數不清了,但有兩回令他無法忘記。
當兵第二年,一次上崗前他肚子隱隱有些痛,他沒當回事,準時接了崗。站在哨位上,疼痛愈來愈烈。此時,正有一個外國軍事代表團在中央領導陪同下在天安門城樓上參觀。疼痛使他臉色蒼白,汗珠涌出,身體也哆嗦起來。外國代表團向廣場走來,一個外軍上將舉起相機,在那一瞬,他使出渾身力氣把自己站成一個標準的國旗手,目不斜視,露出了中國軍人的微笑。外軍上將沖他舉起大拇指,外賓們都以他和國旗為背景拍照留影。他忘記了時空,只覺得全中國十幾億雙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什么也不說,國旗理解我……”他在心里反復吟唱著,直到換崗,剛走下哨位就一頭栽倒了。
有一段時間,父親一連好些天沒有給他來信,也不回信。那天,他正在哨位上,父親的身影突然出現在他的視線里,他以為自己眼花了。父親遠遠地認出了他,顫顫地叫了一聲“兒——”那一刻,他差點叫出了聲。父親在哨位不遠處停住,解下背包坐下來,說:“俺替你娘來看你。”他凝視著父親,在心里熱熱地叫了一聲:“爹!”
父親說:“這輩子俺能親眼看見俺兒在這兒站崗放哨就知足了。”父親聲音哽咽了,“俺不來,你娘閉不了眼吶。”轟地一聲,他的眼淚奪眶聲:“娘——”
父親又說:“你娘病重時,俺想過發電報讓你回去,可俺又想,國旗咋能沒人站崗哩,硬下心沒告訴你。”父親從兜里摸出了一張火車票,“兒呀,俺知道你忙,俺這就回了。”他指著地上的小包,“這是你娘臨走前給你做的鞋,說北京冬天冷。爹就給你放在這兒了。”父親的身影在他的淚眼中消失了,他在心里一聲疊一聲地喊著:“爹呀——娘呀——”
當兵第三年,回家探親時,他認識了秀。秀對他這位國旗手充滿了敬意,愛得死心塌地。復員后,他便和秀結了婚。當了四年國旗手,他只帶回一面縮小比例的國旗,就貼在新婚的床頭。每天清晨一睜開眼睛看見那面國旗,他就癡了,目光呆呆定定的。秀在這種時刻從不打擾他,她知道國旗在他心中的分量。
那天,他和秀坐在地頭休息,秀突然說:“等到秋天,賣了糧,俺陪你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他好半晌才回過神,緊緊抓住了秀的手。
他似乎又站在了國旗下,獵獵的國旗聲在耳邊響成一片。
《國旗手》閱讀題目: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崔成由準國旗手成長為真正的國旗手,經歷了走步、站立等嚴苛的訓練,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信念堅定、意志頑強的人。
B.小說通過寫崔成內心的三次呼喚,表現了他見到父親時的驚喜、得知母親去世時的悲痛、目送父親離去時的愧疚等復雜心理。
C.崔成把小國旗貼在床頭,每天清晨凝望時都“目光呆呆定定的”,這一細節運用夸張手法,把他對國旗的熱愛渲染得生動感人。
D.小說對秀著墨不多,但寫出了她對崔成的深愛、理解和支持,一方面豐富了小說的內容,另一方面襯托了崔成的形象,用意深遠。
2、小說講述國旗手崔成的故事,主要運用了哪些手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3、石鐘山的創作講究“用小角度展現大主題”。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