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成為( )的直接導火線。
A. 新文化運動
B. 五四運動
C. 五卅運動
D. 一二·九運動
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成為( )的直接導火線。
A. 新文化運動
B. 五四運動
C. 五卅運動
D. 一二·九運動
答案
B
解析
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失敗,是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線。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勝的協約國在巴黎舉行“和平會議”。會議拒絕了中國的合理要求,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交給日本。5月4日,北京學生3000余人齊集天安門前舉行示威,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爆發。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擴展知識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奧等同盟國的失敗告終。1919年1月,戰勝國在法國巴黎舉行和平會議,中國作為協約國之一,也派代表參加。當時由北京政府總統徐世昌派外交總長陸征祥為代表團委員長,顧維鈞、施肇基、魏宸組為代表,同時請孫中山先生主持的廣州革命政府也派代表。孫中山派王正廷為代表,派我的岳父曹霖生為代表團秘書長。曹霖生是宋慶齡的表舅,1917年畢業于美國西點陸軍學校,在廣州參加革命政府工作,任孫中山先生的秘書。在他舊存的資料中,有述及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和約的一些情況,茲略加整理,公之于世。
主持巴黎和會的有一個協約國最高議會,由法國總理克列孟梭任主席,美國總統威爾遜和國務卿蘭辛,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外交大臣貝爾福,意大利首相歐蘭都和外交大臣沙巴諾,日本首席代表西園寺公望任副主席。1919年1月28日,和會討論中國和德國的關系時,中國代表團被邀參加,陳述中國政府的主張大致如下:(1)德國放棄1901年由八國聯軍同中國清政府簽訂的條約中所得的特權和賠款,以及在天津、漢口德租界和中國其他地方(除膠州外)所有的房屋、碼頭、營房、炮臺、軍火、船只、無線電臺及其他產業(使署領署不在其內),并將1900年和1901年所奪取的天文儀器一律歸還中國。(2)中國非經署名于1901年條約各國的同意,不處分北京使館界內德國人的產業。(3)德國承認放棄漢口、天津租界,中國允準兩處租界辟為各國公用。(4)德國對于中國或任何與會國政府,不得因在華德人被幽禁或被遣回及因德人利益于1917年8月14日被沒收或被清理之故,而有所要求。(5)德國放棄在廣州英租界的產業,讓與英國;并放棄上海法租界內德人學校產業,讓與中法兩國。
關于山東問題,日本首席代表西園寺公望向和會要求繼承德國的權利,提出:(1)德國在山東膠州的各項權利、所有權、特別權利,以及各國于1895年3月6日及其他年份與中國簽訂有關山東的條約中所得的鐵路、礦產、海底電線等權利都讓與日本。(2)德國在青島至濟南鐵路所得的各項權利,連同用礦權、開采權,一并讓與日本。(3)青島至上海及煙臺的海底電線,無償讓與日本。(4)德國在膠州的一切動產與不動產,無償歸日本所有。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