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抗日戰爭中,面對國民黨反動派掀起的反共高潮,中國共產黨堅持( )的方針,連續打退或制止國民黨頑固派三次反共高潮,這表明黨已有了能夠駕馭復雜局面的成熟的領導集體。
A. 抗戰
B. 團結
C. 進步
在抗日戰爭中,面對國民黨反動派掀起的反共高潮,中國共產黨堅持( )的方針,連續打退或制止國民黨頑固派三次反共高潮,這表明黨已有了能夠駕馭復雜局面的成熟的領導集體。
A. 抗戰
B. 團結
C. 進步
答案
ABC
解析
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連續打退或制止國民黨頑固派三次反共高潮,這表明黨已有了能夠駕馭復雜局面的成熟的領導集體,既不在突然事變前驚慌失措、一味妥協讓步,也不采取冒險行動,給破壞團結抗日的勢力以借口。
擴展知識
自“七七”全民抗戰到1938年10月,日軍雖相繼侵占了武漢、廣州,但也遭到中國人民的英勇抵抗,損失慘重。隨著戰場的擴大,戰線的延長,解放區的擴大,淪陷區游擊戰的廣泛開展,迫使日軍不得不放棄速戰速決的戰略。對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進攻基本停止,抗日進入相持階段。這時日本對國民黨采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力圖分裂國共合作。蔣介石暗中還同日本謀求妥協。
1939年9月,德軍進攻波蘭,歐洲戰爭爆發。英、美、法妄圖犧牲中國,誘使日軍進攻蘇聯。但遠東慕尼黑陰謀未能得逞。國民黨統治集團發生動搖和分裂。1938年12月29日,親日派汪精衛發表聲明公開投敵當了漢奸。蔣介石集團一直懼怕共產黨和人民武裝的壯大,在日本誘降、英美勸降的影響下,也明顯執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方針。從1939年12月到1943年7月,國民黨頑固派先后發動了三次反共高潮。
在這種錯綜復雜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依靠廣大人民、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正確政策,形成了一整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策略和方針,擊退了敵人的陰謀,促進了全面抗日戰爭的進展。
(一)堅持全面抗戰,擊退國民黨頑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1939年1月21日至30日,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五屆五中全會。在此前后,蔣介石曾一再宣稱:“抗戰到底的意義,是恢復盧溝橋事變以前的狀況;中日問題的解決辦法,在于召集太平洋會議;對共產黨政策,目前是聯共和防共,最后達到以三民主義溶化共產黨的目的。”這次會議確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動方針,成立了反共的“特別委員會”,通過了整理黨務的決議案。全會以后,陸續制定了《限制異黨活動辦法》、《異黨問題處置辦法》、《淪陷區防范共黨活動辦法》等一系列反共秘密文件。蔣介石集團的斗爭矛頭,已由對外轉向對內,加緊了溶共、防共、限共和反共的活動,加緊了反共宣傳,設立了許多監獄、集中營,囚禁、屠殺共產黨人,向邊區、解放區派遣大批特務,進行破壞活動。國民黨頑固派政策的逆轉,是有深刻的階級根源和國際背景的。“是由于他們對抗戰的不徹底性和對外依賴性,以及對本國真正革命力量壯大的恐懼心之再一次暴露。同時,也是由于目前戰爭形勢,國際情況及日本情況所促成。”
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間,國民黨反動派掀起了全面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國民黨軍委別動總隊第五縱隊司令秦啟榮部,于1939年4月,在山東殘殺、逮捕了八路軍干部和戰士200余人。6月,國民黨河北省民軍總指揮張蔭梧部,襲擊了河北深縣八路軍后方機關,殘殺八路軍干部和戰士400余人。11月,河南確山新四軍留守處200余名傷病員和家屬,被國民黨和特務殺害。12月,閻錫山制造了“晉西事變”,對晉西的決死隊發動突然襲擊,屠殺共產黨員和群眾500余人,逮捕1000余人。同月,蔣介石命令胡宗南向陜甘寧邊區發動進攻,先后占領淳化、正寧、寧縣等五座縣城。1940年3月,國民黨第九十七軍朱懷冰部,進攻太行山區,襲擊八路軍總部,等等。
對這一系列破壞活動,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早有警惕。1939年3月,中共中央明確指示:對非理進攻,必須反擊,決不能輕易讓步。我們的對策是:應保護同情者,孤立與打擊與我積極磨擦的分子”。1939年7月7日,提出了“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三大政治口號。9月16日毛澤東在《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中又明確指出:“我們根本反對抗日黨派之間那種互相對消力量的磨擦。但是,任何方面的橫逆如果一定要來,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實行壓迫,那末,共產黨就必須用嚴正的態度對待之。這態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但我們是站在嚴格的自衛立場上的,任何共產黨員不許超過自衛原則。”
在陜甘寧邊區1939年冬天,八路軍總部將三五九旅部隊從華北敵后根據地調回,協同留守部隊,給胡宗南部隊以沉重打擊,摧毀了綏德分區五個縣的反動政權,恢復或建立了人民政權,使陜甘寧和晉綏連成一片。在冀西南,面對國民黨朱懷冰部的進攻,八路軍一二九師忍無可忍,奮起自衛。對朱所屬的投敵有據、罪惡昭著、人民憤恨的侯如墉、齊明禮等部,給予毀滅性的打擊,將其8000多人大部消滅。同時,集中25個團的兵力,對附敵反共的石友三部以堅決打擊,斃傷3000多人。爾后又對頑固反共的朱懷冰進行了第二次打擊,經過四天戰斗,消滅朱懷冰三個師。從而,使蔣介石挑起的第一次軍事反共高潮,在八路軍的英勇反擊下,土崩瓦解了。
在軍事上打退國民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共產黨還反擊了國民黨在政治思想戰線上的進攻。“玄學鬼”張君勱、反動文人葉青等鼓吹“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國情”,“共產黨不需要存在”,“中國人不需要社會主義”、“將馬克思主義暫擱一邊”等謬論。在反共聲浪甚囂塵上的情況下,人民憂慮,朋友疑慮,有些人還想在國共兩黨主張之外走另一條道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于1939年10月到1940年1月,先后發表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和《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文章。從中國社會和中國歷史的特點出發,科學地闡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代特點;從中國的國情出發,論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從革命的性質和階段出發,明確了新民主主義的總路線和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具體綱領。既批駁了敵人的謬論,同時給全黨和統一戰線內各方面人士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對中國革命起了重大的指導作用。
(二)毛澤東同志在《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論政策》中論策略方針
面對國民黨頑固派挑起的反共高潮,黨內"左"的傾向普遍增長,他們認為蔣介石發動的反共高潮,是新的“馬日事變”,統一戰線已經破裂,合作抗日沒有希望。
針對實際情況,1940年3月,毛繹東在延安黨的高級干部會議上,作了《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的報告。同年12月,又為中共中央寫了《論政策》的黨內指示。闡述了幾個重大問題:
關于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毛澤東在分析當時形勢時指出:日本帝國主義的基本政策是要滅亡中國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是局部的,不是全國性的。所以,中日民族矛盾還是主要矛盾。美英帝國主義還是采取“坐山觀虎斗”的政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的壯大,受到全國人民擁護,國民黨還不敢貿然發動全國規模的內戰。所以爭取時局好轉,克服逆轉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不能改變。要維護國共繼續合作,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必須采取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反對頑固勢力的策略,這是不可分離的三個環節,而以斗爭為達到團結一切抗日勢力的手段"。
發展進步勢力,就是發展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力量,放手壯大八路軍、新四軍,就是要獨立自主地發動群眾,向敵人占領區域發展,建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統一戰線的政權。發展進步勢力,才能爭取中間勢力,才能有效阻止頑固勢力。
爭取中間勢力,就是爭取中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中間勢力往往是我們和頑固派斗爭決定勝負的因素,必須對他們采取十分慎重的態度。
孤立頑固勢力,就是孤立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頑固派。對他們還能抗日,不愿破裂國共合作方面加以聯合,對其動搖妥協、堅持反共反人民方面則進行堅決斗爭,加以孤立。
關于同頑固派進行斗爭必須遵循的原則。毛澤東說:“現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既不是一切聯合否認斗爭,又不是一切斗爭否認聯合,而是綜合聯合和斗爭兩方面政策。”“在和反共頑固派斗爭時,是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是有理,有利,有節。”有理,就是自衛原則;有利,就是勝利原則;有節,就是休戰原則,要“適可而止”。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