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篇1
地球運動基礎知識
1、天體的類別: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征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
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12、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時差+ 途中時間
14、時區=經度/15°(若不整除,則四舍五入),區時差=時區差
15、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0°)時間為標準時,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也是零時區的區時。
16、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0°經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
17、公轉
速度:1月初--近日點—速度快,7月初--遠日點—速度慢;
意義: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帶的形成 。
18、公轉與自轉形成了黃赤交角(23°26′):
①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
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②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
③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
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高中地理篇2
地球的運動特征及其地理意義
1、地球自轉的規律及其地理意義
①地球的自轉方向:赤道上空的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的逆時針方向和南極上空的順時針方向。關鍵是要找出地球自轉方向與地球上經線的關系,并根據這種關系來判斷地球的自轉方向,或者根據自轉方向來推斷經線的經度。
②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之間的晨昏線的變化和應用也是高考的重要內容。掌握晨線和昏線的判斷方法很重要,一般來說可以根據“順著地球的自轉方向,東晝西夜為晨線,東夜西晝為昏線”來判斷。晨線和昏線與赤道相交的兩點分別是6時和18時,是晨昏線知識的重要應用。晨昏線與南北極圈的關系也是判斷日期的重要依據。
③地方時與區時的計算。地方時的計算與經度的變化相關,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區時的計算隨時區的變化而改變,相鄰兩個時區,區時相差1小時。地方時和區時都是“東早西晚”,因此在計算時一般采用“東加西減”的原則。
④“北京時間”。關鍵是要區別開“北京時間”與北京的地方時這兩個概述。“北京時間”是指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即東八區中央經線120°E的地方時,是我國目前統一使用的標準時間。而北京的地方時是指116°E經線的地方時,比“北京時間”要晚約16分鐘。
2、地球公轉的規律和黃赤交角。
①地球公轉的方向從文字上表述為自西向東,但要與地球的公轉軌道結合起來,因為從不同的方位看,地球的公轉會有不同的表述,關鍵是要掌握地軸與地球公轉方向的關系。而地球上的四季又與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有關。
②黃赤交角與五帶。黃赤交角是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疊加而形成的,是地球自轉的平面——赤道平面與地球公轉的平面——黃道平面之間形成的一個夾角,目前的黃赤交角為23°26′。地球上的五帶范圍隨著黃赤交角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地理意義示意圖
3、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是地球運動的結果,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
①晝夜長短變化可以分為季節變化和緯度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是從太陽直射點向南北方向遞減。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太陽高度角大,冬季太陽高度角小。
高中地理篇3
地球圈層結構
一、知識點梳理
1、地球內部圈層結構
劃分依據及內部圈層結構——對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點
2、地球的外部圈層結構
大氣圈包圍著地球,是由氣體和懸浮物組成的復雜系統,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圈是由地球表層水體構成的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氣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處于不間斷的循環運動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它占有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結果。
兩個判斷題
(1)為探測莫霍界面的情況,在下列四地同時進行了地震波的測定,最遲從莫霍界面傳來地震波的是 ( )
A.當雄
B.成都
C.上海
D.北京
(2)此次地震,拉薩有輕微震感,理論上拉薩居民感覺到 ( )
A.先左右搖晃,后上下顛簸 B.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 C.只左右搖晃 D.只上下顛簸
(3)掌握地震發生規律可有效減少危害,我們要了解西藏地區地球各圈層組成物質和結構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據是________,其研究原理是________
【解析】
第(1)題,地殼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較厚,平原、盆地較薄。
第(2)題,縱波傳播速度快,橫波傳播速度慢。
第(3)題,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內部各圈層的特征。 。
【答案】
(1)A (2)B
(3)地震波 地震波的傳播速度隨所通過的介質不同而變化;縱波能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