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中體育教案免費篇一
1、通過講解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結構。
2、通過典型事例加深學生記憶,激發學生興趣。
骨骼、關節的基本構造和功能;
骨骼、關節、肌肉如何相互協調完成運動過程。
人體骨骼、肌肉模型及掛圖,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既然提到運動,那么我們就需要研究一下人體的運動系統。通過提問人體的運動系統由哪幾部分構成引入本課。[通過出示多媒體課件、播放動畫片和提問與小組討論]
二、授課:[總結學生的討論,教師結合多媒體講解]
(1)、認識骨骼和關節 [投影出示全身骨骼圖片]
提問學生人體骨骼由多少塊構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通過人體骨骼、肌肉模型簡單介紹人體的骨骼。
介紹關節:球窩關節(肩關節)滑車關節(肘關節) 平面關節(脊椎)
自己動手并討論:我們身上哪些是球窩關節、哪些是滑車關節、哪些是微動關節。
(2)、肌肉:[出示全身正反肌肉圖片和肌肉類型圖片]
肌肉分成三大類:骨骼?。ǜ街诠趋郎希?/p>
平滑?。ㄊ车溃副冢?/p>
心肌(心臟)具有律動性
重點講解骨骼?。喝梭w是很很復雜的即使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也要很多肌肉協調配合完成。因此在運動生理學中我們又將肌肉分成這樣幾類:原動肌(使骨骼產生運動的一塊或一組肌肉)對抗?。ㄔ谕粍幼髦信c原動肌起相反作用的一塊肌肉或一組肌肉)固定?。私猓?/p>
中和肌(了解)
用屈肘動作來具體講解原動肌與對抗肌。當我們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而肱三頭肌舒張。他們正好是一對作用相反的肌肉組。所以,這時我們就將肱二頭肌稱為本動作的原動肌,而肱三頭肌就稱為對抗肌。
(3)骨骼、關節、肌肉和運動之間的關系[老師利用多媒體出示上臂結構解剖運動圖]
自己動手并討論:骨骼、關節、肌肉和運動的關系?
(4)小結:
a我們說心肌有律動性,假設心肌每分鐘跳60次,我們算一下它一小時、一天、一年分別能跳動多少次?并說說它的重要性!
b踢足球時骨骼、關節、肌肉和運動的關系?
初中體育教案免費篇二
正面雙手頭上投擲實心球
1、使學生樂于參與投擲項目的學習,并在活動中增強信心。
2、初步掌握雙手正面投擲實心球技術,并通過投擲練習,提高學生的協調性,力量及爆發力等身體素質。
3、提高機體的爆發力和身體協調性,培養學生安全鍛煉的意識。
4、學生積極參與,充分展示自我,并在運動中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5、滲透法制《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投擲時動作的合理用力順序及身體的協調性。教學步驟:滲透法制教育心得體會
一、準備部分
1、課堂常規
(1)、體育委員整隊并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
(3)、宣布本節課內容、任務及要求。
(4)、游戲:原地傳球接力。
場地器材:在球場上,實心球8-12個。
方法:把男女生分開,男女生各分成四路縱隊,每隊人數相等,隊員前后相隔1米左右,游戲開始,每隊排頭隊員雙手持球從頭上后擺傳給第二人,第二人接球從胯下向傳給第三人,單數隊員按第一人方法,雙數隊員按第二人方法傳至最后隊員,先傳達到為勝。
規則:①以教師口令統一開始;②按規定動作傳接球;③誰掉球誰撿球。
法制滲透點:告誡不按游戲規則會導致身體受到傷害,對于違反紀律,造成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可以給予相應的處分,解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示范動作,要領: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兩手十指自然分開把球放在兩手撐,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兩側將球夾持,(男生兩食指接觸,女生兩食指中間距離為1-2厘米),兩大拇指緊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穩定。握球后,兩手下垂自然置于身體前下方,這樣可以節省力量,在預擺時增大擺動幅度,握球和持球時應注意:①球應握穩,兩臂肌肉放松;②在動作過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發揮兩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預備姿勢
兩腳前后開立,前腳掌離起擲線約20-30厘米,前后腳距離約一腳掌,左右腳間距離半腳掌,后腳腳跟稍微離地,兩手持球自然,身體肌肉放松,重心落在兩腳中間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預擺
預擺是為最后用力提高實心球的初速度創造良好條件,預擺次數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當最后一次預擺時,此時球依次是從前下方經過胸前至頭后上方,加速球的擺速,此速上體后仰,身體形成反弓形,同時吸氣。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動作是當預擺結束時兩手握球用力積極從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擺,此時的動作特點是蹬腿、送髖、腰腹急震用力,兩臂用力前擺并向前撥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先進行徒手練習,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協調,再由輕球到重球進行練習
2、學生練習:把學生分成兩組,每組人數相等相向站立,距離15米,進行練習,練習時由教師或體育骨干指揮,統一口令進行投擲練習,強調注意安全。
3、法制滲透點:《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條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于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準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對于不按要求,不聽指揮造成他人傷害的,可以給予相應處罰,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游戲:
把學生分成兩組人數相等(男女生相等),每次比賽每組兩隊進行比賽,另兩隊隊員為裁判三次有二次是勝的即為勝。
第一次:拋球擊掌,體前向上拋球,擊掌后接球,以擊掌次數多者為勝;
第二次:拋球轉體,腦后向上拋球,轉體后接球,以轉體度數多者勝;第三次:蹲、起拋球。下蹲起立的同時向上拋球,下蹲拍地后接球,以
拍地次數多者為勝。規則:①接不到球或接球脫手落地均為失敗;②單手拋球算失??;③越位接球算失敗。
三、結束部分:
1、放松活動。
2、小結本課。
3、歸還器材。
4、宣布下課。
初中體育教案免費篇三
提高反應速度、動作速度,特別是減少支撐腳的中蹬地時間,提高跑速。
在沙沆前30畫一終點線,備發令旗、足球、跑表。將游戲者2人一小組,分組比賽。第一組的2名游戲者先到沙坑旁準備。本游戲需發令員1名、計時員2名(學生幫助計時)。
當裁判發出“預備”口令后,兩游戲者各站在沙坑沿上,兩腿彎曲,兩臂后擺預備。當再發出“跑”的口令后開始計時,游戲者兩腿蹬伸,同時兩臂前擺,在空中收腹舉腿落入沙坑內,然后迅速向前跑出沙坑,直至沖過 30米 終點線,并將一球踢出,踢球瞬間停表。以計成績排列名次。
1.成績計取1/10秒。
2.隨口令跳出為搶跳,判犯規。
3.立定跳遠遠度要求在 1米 以上。
1.聽口令時,注意力要集中。
2.兩腳著地后迅速從沙坑中跑出,減少支撐時間。
3.上肢要配合下肢動作。
發展兒童靈活性。
在場地上畫兩個直徑為10米的圓圈。
教師可將兒童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分別站在兩上圓圈內,每組選出兩名抓人者。游戲開始,抓人者需用一只手捏住自己鼻子,另一只手臂從這只手臂與鼻子形成的圓圈中伸過去抓人(圖1),其他兒童在圓圈內躲閃、奔逃,如果被抓住則與抓人者交換角色,繼續進行游戲。
1、抓人者在拍別人時,應保持手捏住鼻子(不要捏得太緊),否則無效。
2、被抓者不得跑出圓圈,否則算被抓到。
1、此游戲可改為跛子抓人,抓人者需用一只手抓住自己的褲腳。
2、可根據參加游戲人數的多少和兒童的能力,適當增、減抓人者。
初中體育教案免費篇四
本課以“健康第一、以學生發展為本”為指導思想,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力求給學生一個親切、和諧、靈活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真正體驗到體驗與健康課的樂趣。
游戲是體育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協調性和柔韌性。
游戲可以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練習方法和樹立規則意識,為學生以后的發展與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并且在游戲練習時,可以增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規則意識,提高學生自我創編游戲的能力。
初一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游戲活動項目和游戲內容,對體育游戲活動有了一定基礎的認識,這些為學生探究、合作學習提供了可能;并且她們已經熟悉了網絡學習的環境,能通過合作共同參與交流,能在學習中發揮自主性與創造性。
1、通過體育游戲的教學,使學生從玩游戲中提高組織能力和自身協調能力。
2、通過玩游戲的方式,使學生了解該課中所玩游戲及體育游戲的魅力。
3、通過體育游戲,使學生從中愉悅身心和提高同學之間的配合能力。
游戲
(一)準備活動:
通過游戲達到熱身的效果,使學生慢慢進入體育課的狀態。徒手操使學生充分活動各關節,為接下來的基本教學做好準備活動。
(二)基本教學:
整節課都是通過游戲貫穿的,在基本部分安排了兩個游戲,一個是捕魚游戲,一個松鼠與大樹,在兩個游戲中間利用老師點評的時間給學生休息,然后再進行下一個游戲。
(三)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學生做放松操,使學生達到身心充分放松,最后教師做課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