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秉持 北京冬殘奧會主題篇一
3月4日晚,李端摸索火炬嵌入的位置的時候,全場觀眾為他加油,李端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摸索著“雪花”,終于找到了火炬的卡槽。但幾次嘗試想要將火炬嵌入主火炬臺,都因為火炬的角度不對而未能完成。他試著旋轉火炬,雙手一起往下按,但依舊沒有成功。那幾秒,感覺世界都在等待他、陪伴他、鼓勵他。突然,現場一位觀眾大聲喊出了“加油”。隨后,聲聲“加油”,全場掌聲,毫不吝嗇地給了他。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將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加油!加油!”在全場觀眾的助威聲中,李端又經過了幾次嘗試,終于把火炬穩穩嵌入主火炬臺內。成功了!李端奮力揮舞著左拳,但右手依舊不敢離開火炬。當他聽到現場雷鳴般的掌聲,才將緊握火炬的右手松開,高舉雙臂歡呼。
“沒有咱中國人做不成的事”點火儀式結束后,李端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剛從主火炬臺走下來,這位曾經入選國家青年男籃的東北硬漢,聲音依舊有些顫抖。“今天我的右手拿得低了一些,左手去比對時,(卡槽)底下也有點卡。盲人稍微有一點偏差,就不一定能順利完成。但我還是很自信的,我又拔出來重試一下,費了點時間,但最終成功了!”
李端的自信里有榮譽感,也有責任感:“我不只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所有的運動員和殘疾人運動員,我要把這些運動員和全國8500萬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展現出來,我特別激動,也特別有信心。”
“盲人點火,肯定會有困難,但只要你堅持不懈,把困難挺過去,沒有咱中國人,包括咱中國自強不息的殘疾人做不成的事!”李端說。
曾經的男籃運動員“自強不息”也是對李端人生軌跡的最好概括。這個高大的吉林漢子出生于1978年,從小喜歡打籃球,曾兩次入選國家青年隊,獲得過全國青年男籃的扣籃冠軍,王治郅、陳可都是他那時的隊友。
但18歲時,他在備戰cba新賽季時意外失明,還失去了右手食指第一節。不能打籃球了,他就開始學盲文和盲人按摩。他只用十幾天時間就掌握了盲文基礎知識,創造了盲校成立以來的最快學習紀錄。
曾經的隊友變成了他的按摩對象。李端想,能為他們緩解病痛、讓他們精神抖擻地回到賽場上,那也是好的。后來,中國殘聯和各級殘聯在尋找殘疾人運動員時,彈跳力好、腿長的李端被發現,重啟運動生涯,開始練習跳遠。“練跳遠必須要跑得直,而且步點要準,步子大了,踩過起跳區就犯規了,步子小又沒進起跳區,歪了還跳不進沙坑。”一次次的蓄力、起跳、落地中,李端為祖國奪得了沉甸甸的榮譽:從2000年到2012年,他參加了4屆殘奧會,共奪得4塊金牌。
2008年9月15日,中國選手李端在比賽后慶祝。當日,在國家體育場進行的北京2008年殘奧會男子跳遠f11級決賽中,李端以6米61的成績奪冠。2008年的北京殘奧會尤其難忘,他奪得了男子跳遠f11級決賽冠軍,還刷新了西班牙運動員保持10年之久的世界紀錄,在鳥巢升起了國旗,奏響了國歌。
“當時和9萬名觀眾高唱國歌,我真的特別自豪。”
“第一次是參賽,9萬名觀眾和我一起唱國歌,第二次是點火炬,雖然我看不見,但我要讓全世界看到,我們中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雖然看不到光,但李端在冬殘奧會開幕式的夜晚,為我們點亮了整個夜空。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秉持 北京冬殘奧會主題篇二
3月4日冬殘奧開幕式,朱穎佳早早就來到鳥巢,迎接觀眾的到來。不久之前,也是在這里,她圓滿完成了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的觀眾進退場引導工作。但這一次,迎接的觀眾有所不同——她所負責的8位觀眾都是殘障人士。
朱穎佳是北京工業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此時是冬殘奧會開閉幕式服務保障指揮部工作人員。她要與30多家觀眾歸口單位聯絡,確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了解是否有陪同人員、是否需要提供輪椅或其他特殊服務,從而規劃好殘疾人觀眾座席安排、進退場預案,準備器械與陪護工作。
即使對于鳥巢觀眾席和走廊已爛熟于心,但開幕式前,朱穎佳仍不厭其煩地確認所有流線,還親身體驗殘疾人觀眾的進撤場流線。從下車開始,一直走到鳥巢的看臺就坐,觀察整個流程是否順暢。每次踏勘下來,要走3萬多步。
3月4日剛過6點,朱穎佳就提前守候在11號電梯前。隨著電梯數字的變化,電梯門緩緩打開,她迎接到了第一位殘疾人觀眾。從電梯到看臺,一路上她和陪同人員確認流線及時間,確認觀眾的身體情況,指引觀眾和陪同人員到指定位置,然后再返回迎接下一位殘疾人觀眾。開幕式當晚,她將自己所負責的8位肢體殘疾人觀眾順利送達看臺,臨走時還反復囑咐每位觀眾及其陪同人員,如果需要提供幫助,可以隨時聯系她。
中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一個看臺多了一位殘疾人觀眾,朱穎佳溝通得知,原來他們是好朋友,想坐在一起觀看,于是朱穎佳及時協調座椅,不僅滿足了兩位觀眾的需要,還讓陪同人員也有地方可坐。
一直忙到5日凌晨1點,朱穎佳才回到辦公室。開幕式觀眾進撤場保障工作圓滿完成,朱穎佳和伙伴們又立即投入到閉幕式的準備工作當中。朱穎佳說:“我很幸運能在現場見證,并且參與其中、奉獻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秉持 北京冬殘奧會主題篇三
距離北京冬殘奧會開幕還有一天時間,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盛會的氣氛更為濃厚。場館內隨處可見的殘奧標識和無障礙設施、冬殘奧村里無處不在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員,以及訓練場上緊張備戰的運動員和教練員,無不在向我們發出一個訊息——冬殘奧會,我們準備好了!
興奮劑檢測站門前新增了無障礙通道,賽道結束區的雪地上搭起了木板路,運動員休息室旁邊設置了輪椅假肢存放室……在位于北京市延慶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冬殘奧會場館轉換工作已接近尾聲。據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運行團隊殘奧整合經理劉杰介紹,場館中共設置了永久、臨時無障礙坡道11個,無障礙電梯23部,無障礙衛生間33個,賽事期間他們還將為坐姿運動員提供專用設施。
“從冬奧會到冬殘奧會只有短短十幾天的轉換時間,這些天來同事們加班加點,進行了景觀標識更換、雪場賽道調整、無障礙設施設置等多項工作,只為能在開幕前完成所有準備。”劉杰說,“我們有信心在賽事期間為各國(地區)殘奧健兒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和最細心的服務。”
在群山環繞的張家口賽區崇禮太子城冰雪小鎮,供暖維保工作人員張榮彬和同事們像往常一樣調試供暖機房,檢修供暖管道。“雖然北京冬奧會已經閉幕,但我們還不能放松,現在正在為北京冬殘奧會做準備。”張榮彬告訴記者,在不久前結束的北京冬奧會上,他所在的供暖維保團隊全力保障了20萬平方米涉奧區域的供、采暖設備穩定運行。冬殘奧會上,他們會繼續堅守崗位,以同樣的高標準完成工作,為賽區人員送去溫暖。
2月28日,張家口頒獎廣場的志愿者在演練冬殘奧會頒獎流程。
位于張家口賽區的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將承辦殘奧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的比賽,針對兩項賽事中的視障組運動員,場館準備了盲文閱讀材料和可觸摸式盲文地圖,為視障人士提供信息無障礙服務。國家冬季兩項中心殘奧整合經理劉里里說:“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群中的視力障礙人士使用需求,我們準備的材料包含中英文和盲文的對照版,呈現形式包括海報版和手冊版。”
完善的設施和貼心的服務讓運動員贊不絕口。“延慶的高山滑雪中心條件非常棒,冬奧村的設施也很好。我已經期待著在這里比賽了!”來自挪威的殘疾人高山滑雪運動員彼得森在“雪飛燕”訓練后對記者說,“我有信心在北京滑得更快!”
北京冬殘奧會中國代表團高山滑雪隊領隊王響平說:“隊員們非常珍惜這次在家門口參賽的機會,我們已經做好準備,要從第一場比賽就開始拼。近年來中國殘疾人高山滑雪隊伍迎來跨越式發展,從平昌冬殘奧會只有一人參賽到這次創歷史的22人,我們將努力追求更大突破,充分展現中國運動員的精神風貌與賽場風采。”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秉持 北京冬殘奧會主題篇四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而就在開幕式前不到9個小時,鳥巢臨時設施服務保障團隊仍在戰寒冷、冒疾風,爭分奪秒完成緊急保障任務,為開幕式護航。
冬殘奧會開幕式前,由于特殊原因,直到3月3日晚上9時,國際殘奧委會(ipc)才最終確定參加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的代表團,此時距開幕式已不到24小時。
按照要求,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帶領的國家體育場臨時設施服務保障團隊連夜組織39名作業人員,從4日凌晨0時30分開始,對國家體育場內的“萬國旗”進行調整。
“萬國旗”也叫靜態旗幟,這些成排懸掛于場館的各參賽國家及地區旗幟,不僅能營造奧運氛圍,更能激發運動員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鳥巢“萬國旗”懸掛的位置,是在正對著主席臺的場館“碗口”下方,距離場心舞臺有50多米高。“因為場館沒有電動懸掛設備,加上臨近開幕式,不能有機械設備進場,我們只能靠人工拉拽繩子的原始方式進行作業。”總包單位之一北京城建集團項目經理劉亮介紹,每一面旗幟在什么位置都有嚴格要求,調整旗幟就會“牽一發而動全身”,也就是說,哪怕只調整其中一兩面旗幟,其他的也得隨之進行調整,任務量一下子就上來了。
開幕式當天,北京正趕上大風天氣,空曠的鳥巢場地里,風力也接近8級。旗子在懸掛過程中一直迎風大幅來回擺動,讓調整難度增加不少。
一面接著一面,三四十人的施工團隊冒著大風,連續奮戰近12小時,到中午11時15分,終于完成“萬國旗”的懸掛,并讓旗幟以最好的姿態迎接開幕式。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秉持 北京冬殘奧會主題篇五
3月4日,2022北京冬殘奧會在鳥巢盛大開幕,再次上演中國人的浪漫。如果奧運會選出的是人類最巔峰的身體,那么殘奧會決出的就是人類最不屈的靈魂。奧林匹克向殘疾人敞開平等的大門,讓奧運會不僅僅是體育競技的賽場,更有著呵護生命的要義。下面我們一起回顧北京冬殘奧會上溫暖與感動的瞬間。
1、殘疾人合唱團齊聲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在迎國旗入場環節,現場的殘疾人合唱團和兩側的24名青年學生,以無伴奏的方式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共同唱出對祖國的熱愛。
2、手語唱響國歌
開幕式上,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伴隨著莊嚴的國歌,現場的聽力殘疾人,用手語深情地唱著國歌,表達著自己的愛國之情。
3、冰壺倒計時
在倒計時環節,輪椅運動員將冰壺推出的那一刻,倒計時數字10至1在賽道上亮起,到冰壺正中大本營時,倒計時剛好結束。冰壺倒計時充滿了科技感和夢幻感。
4、手手相傳的殘奧會會徽
在殘奧會徽展示環節,兩個孩子在一位盲人的手心畫出了殘奧會會徽,這枚小小的會徽手手相傳,場上所有的人手中都有了殘奧會徽。手手相傳的殘奧會徽也把殘奧精神和希望傳遞出去。
5、盲人運動員點燃主火炬
主火炬臺由我國盲人運動員李端、殘奧會4枚金牌獲得者點燃。在摸索中,在全場的加油聲中,李端成功將火炬嵌入主火炬臺。北京冬殘奧會和北京冬奧會主火炬點燃的方式完全一樣,也體現了真正的平等。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秉持 北京冬殘奧會主題篇六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將于4日晚上演,在浪漫、唯美、富有詩意的冬奧會開幕式之后,冬殘奧會將呈現一場怎樣的開幕式?近日,冬殘奧會開幕式導演沈晨在接受采訪時進行了介紹。
據悉,本次開幕式的名稱與核心內容為《生命的綻放》,通過質樸的情感、簡約的編排,表達“自強不息、突破自我、殘健融合”的理念,展現殘疾人生命綻放的動人時刻。參演人員中有30%是殘疾人、70%是健全人,將以殘疾人表演者為主要角色。
與冬奧會開閉幕式一樣,冬殘奧會開閉幕式也將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進行。雖然是同一個場地,而且同樣運用了超大地面屏幕,但沈晨介紹說,冬殘奧會開幕式與冬奧會還是有所不同。
在色彩方面,沈晨說:“冬奧會開幕式講述了冰雪的故事,閉幕式是蔚藍色浪漫和紅色的激情碰撞,而在冬殘奧會開幕式中,我們將用大家能夠看到的所有顏色來融化和兼并。”
他表示,冬奧會開閉幕式更多傳達的是一種中國式浪漫的人文特色,比如折柳送別等。而冬殘奧會開幕式則從創意階段開始,就明確要講述殘疾人自己的故事。
“為什么是這樣的?因為我們想表達的是每一個殘疾人內心最美麗、最精彩、最絢爛的綻放瞬間。每一個殘疾人,都有自己內心的故事,每一個人都在改變著世界,也都在創造著世界。”他說。
與此同時,中國元素在冬殘奧會開幕式中也必不可少。其中,象征團結、友誼、共融的“同心圓”概念將貫穿始終。沈晨介紹說,開幕式倒計時、國際殘奧委會標志展示、文藝表演以及點火瞬間等等,都將有“同心圓”出現。“之所以是‘同心圓’,就是讓大家不斷聚焦、不斷感受那份團結、友誼以及打破壁壘后的共融。”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秉持 北京冬殘奧會主題篇七
前不久落幕的北京冬奧會,其開、閉幕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科技的加持下,兩場盛典將中國的浪漫與文化底蘊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此前的采訪中,北京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導演沈晨表示,將延續“簡約、安全、精彩”的理念,讓殘疾人和健全人攜手參與,把文藝演出融入儀式流程中,呈現一場溫暖、感人、精美的開幕式。
沈晨還“劇透”稱,倒計時環節值得期待,同時會徽展示環節將出乎所有人意料,會用一個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現。
“通過殘奧運動,構建包容性世界”,這是殘疾人運動的愿景,也將推動中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北京冬殘奧會無處不在的人文關懷,從冬殘奧村一個又一個的暖心細節中便可見一斑。
而通過舉辦冬殘奧會,對政府決策和公眾觀念產生積極影響,使殘疾人更充分參與社會生活,推動保障殘疾人在體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平等權益,共享積極社會發展成果,也是北京冬殘奧會的一大意義所在。
在開幕式以及后續比賽的場上與場下,這些人文關懷將如何更深入、更生動地呈現,也將是北京冬殘奧會的一大看點。
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中國輪椅冰壺隊6:5戰勝挪威,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歷史首枚金牌。北京冬殘奧會,曾創造榮耀的他們能否衛冕成功,將是一大看點。
在位于北京順義的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冰壺館中,“平昌奪冠已成歷史,從零開始奔向北京”這句高懸的標語格外醒目。此前的采訪中,中國輪椅冰壺隊隊員表示,要把壓力變成動力,打好自己的比賽。
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輪椅冰壺決賽,中國隊通過加時賽6-5擊敗挪威,奪得中國代表團歷史上第一枚冬殘奧金牌。
近年來,中國殘疾人冬季運動發展迅速,全國冬殘奧運動員由原來不足50人發展到近千人,技術官員從無到有,發展到100多人。
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由217人組成,其中運動員96人,是中國參加冬殘奧會以來,代表團規模最大、運動員人數最多、參賽項目最全的一屆。
雖然其中有85名運動員為首次參加冬殘奧會,占比88.5%,但多個項目展現出不錯態勢。例如2017年從零起步的中國殘奧冰球隊,僅用不到4年的時間,就達到世界a組水平,同時獲得北京冬殘奧會參賽資格。
平均年齡只有21.8歲的中國殘奧單板滑雪隊,是中國體育代表團中最年輕的隊伍。領隊張國生表示,這一年多下來訓練效果很不錯。“我們有信心在本屆冬殘奧會中展現出殘疾人自尊、自強、自信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