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家庭教育公開課》有感 家庭教育公開課的心得體會篇一
一、家教是與孩子共同學習的過程
孩子開始學拼音時,我在輔導的時候,與孩子共同學習(我也有很多的讀音不標準),她會用老師的要求糾正我的讀音,不僅提高了她的成就感,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由于我耐心的與她共同完成作業,孩子的拼音順利過關了,我的拼音也得到了提高,計算機的拼音輸入速度也提快不少。
二、教孩子掌握方法
加法、減法是最簡單的,但孩子最初接觸時的陌生讓我也想了一些辦法:手數、筆劃等,但效果一般。在借鑒了一些老師的經驗以后,我覺得正確方法的學習比死記硬背來得更快、更明顯。在相同類型的題做完后,我與孩子共同找一些規律,再出幾道相同類型的題進行鞏固,這樣她就會對這類型的題感興趣,而且完成效果更好。
開始學乘法的時候,以老師和課本中將加法的形式與乘法相對應的方法進行學習,背口訣表。但反過來,我要求她將對應的得數除以前面的各位,教他相應的簡單除法來提前預習。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與否,學習習慣是否良好,決定著學習的成績與效果。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不光是能夠按時上學,上課不早退、不遲到,還應包括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按時做作業,認真復習等。平時,我要求孩子在相應的時間段內獨立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做為父親我也一直要求孩子:認真做好每件事。學習時心無雜念,玩時高興、開心。但孩子的自制力不強,還是需要我們不時的督促。在孩子犯錯誤時,就孩子的錯誤進行交流,使她逐步的認識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
有段時間,我與老師交談了解到孩子上課回答問題不很積極。回家后,我從側面了解一些情況,并與孩子交流、溝通,鼓勵孩子的發言和回答問題,使問題得到了良好的解決。在與孩子共同讀課外書籍時,不認識的字要求她自己查字典并記下。
四、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
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能力和習慣,逐漸減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顧,并適當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遵守學校作息制度,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控制孩子觀看電視的時間。
“可憐天下父母心”,作為父母,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引導孩子,使孩子對身邊的事感興趣,這將極大地有助于她的學習,也將形成有利于學習的家庭氛圍,讓家庭、學校聯手培養更多的人才吧!讓孩子們的人生更精彩!
觀《家庭教育公開課》有感 家庭教育公開課的心得體會篇二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為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么事兒盡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里,外公外婆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們說的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么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全家人到齊了,大家才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風當然也不僅僅這些,還有誠實啦!這個家風也十分重要,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為,我家的家訓就是“以誠為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的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的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對我說過:做錯事情不要緊,如果說謊為自己開脫,那么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100倍。我也曾經為了好多的事情跟爸爸媽媽說謊,最后的結果就是被爸爸媽媽狠狠的打了一頓。有時候做錯事情,爸爸媽媽反而不會打我,根據事情的嚴重程度,要么給我講道理,要么比較嚴厲的進行教育。還有一點,就是媽媽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說的一個詞是“擲地有聲”,就是告訴我,自己說出來的話要能夠做到。媽媽說,我雖然是個女孩子,但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敢于承擔。無論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錯,也要自己敢于承擔。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么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觀《家庭教育公開課》有感 家庭教育公開課的心得體會篇三
什么是家風?我理解家風是每個家庭祖祖輩輩總結積淀的生存、生活經驗。在農耕社會,勤儉持家、尊老愛幼、以善待人、平安是福、忍讓為安等是大多數家庭的共識;在文化素養較高的家庭講究耕讀傳家、好學上進;在經營商業流通的家庭把和氣生財、誠信為本作為家訓。這些都是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家風。當然,還有的家庭橫行霸道、恃強凌弱、坑蒙拐騙等,這是壞家風。
在一個家族、一條血脈、一個姓氏從古至今的興衰變化中,家風和遺傳因子一樣起著主導作用。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有的家庭因為戰爭、災害、政治等外部因素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背井離鄉,但是只要有一個人在,這條血脈還會延續、崛起,繁衍生息、以至興旺發達。而有的家庭富可敵國,富貴一時卻很快轟然倒塌,家破人亡,走向衰亡。究其原因,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不在于一時的富有,不在財產的多少,而在于良好的家風。我們不可能永久代替子女做事,卻能夠幫助子孫后代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使得一代更比一代強。
家風靠家教,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姓氏、一條血脈環環相扣的鏈條中的一環,繼承先祖遺風,把自己這一環抓好,并且從幼小的孩子抓起,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子女的心靈和血液之中,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這是一代代祖宗的希望,也是使血脈永久延續的根本。
家風是變化的。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外甥看老舅,侄女看親姑。看什么?就看他們如何做人做事。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員中交流、探討,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這就是學習、觀摩的過程,就是充實、調整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做人做事的體驗變成準則,變成思想觀念,變成自覺,左右著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即使外人不讓你那么做都很難。家庭每個成員的共同自覺,就是家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注重家庭家風。一個社區、村落中的大部分家庭共同認知的家風內容,就是村風;一個社會共同認知做人做事的原則就是民風。民風也是一種文化在其人民中的共同表現
民風的水平決定著一個社會的文明水平。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就包含了無數家庭優秀的家風,先哲們經過仔細觀察、深入思考、高度概括優秀家風形成的《弟子規》,把優秀家風具體化,條規化,稱之為“圣人訓”,作為自己家庭和全社會的行為規范。這些規范經過歷史的橫流不斷沖擊錘煉,至今仍顯示出無窮的魅力。
優秀的家風并不是高深、玄奧,令人感到不著邊際的大道理,嚴格的說,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識。關鍵是要把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變成每個家庭成員的自覺。
觀《家庭教育公開課》有感 家庭教育公開課的心得體會篇四
提筆寫這篇文章,心情有些沉重,這和兩件全國皆知的事情有關。一件是2月17日,齊齊哈爾市一名高三學生因為覺得醫生手術時弄疼了自己,便從家中拿來鐵棍當場將門診醫生打死。而另外一件事情則是2月18日,上海研究生投毒案一審宣判。這天,上海大雨如注,我在自己的微薄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上天在為這兩個曾經年輕閃亮的生命淚流滿面。
這兩個例子當然只是個案。但如果反思當下很多家庭的家風,我們依然可以發現一些需要正視的問題。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之下,孩子在大人的眼里從來都不算人,只是一個能移動的物體,他的言行舉止、生活喜怒,基本都由父母做主。相對開明的父母,會給孩子一點自由平等的空間,而內心弱小的父母,則更是習慣于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樂于享受絕對的支配權。面對生活的重壓,父母往往會將自己內心的壓力傾瀉到柔弱稚嫩的孩子身上,而孩子除了無助的哭泣,對于自己遭受到的不公平對待毫無辦法。時間久了,孩子的內心就會承受太多的陰郁與扭曲,而往往,這種童年時期的暴虐遭遇,從外表上看,幾乎看不到任何的不正常,只有到了特定的環境之下,心靈的殺戮戾氣就會瞬間被點燃,于是就有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種種沖破倫理底線的事情。
我出身大山深處,但因為父母的堅持,自身的努力以及周圍親戚朋友的幫助,最終來到了大城市里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特殊的因緣,還讓我對于這座城市充滿了感激之情。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當基本擺脫了物質貧瘠的泥潭之后,我學會并且努力堅持用平等的理念與自己的孩子相處。而且,我和愛人不約而同,心愿相通。
無論多小的孩子,他都有屬于自己的選擇權。比如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他既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他既可以選擇和男孩玩,也可以選擇和女孩玩,既可以選擇年長的孩子玩,也可以選擇年幼的孩子玩,既可以選擇玩很長時間,也可以選擇玩很短的時間。除非孩子的某些行為有可能對自己或者周圍人帶來傷害,一般我都不會去干涉孩子玩耍的方式和工具。這樣類似的對于孩子選擇權的尊重其實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必須耐心學會。
堅持這種平等的理念幾年之后,我們就看到了良好的效果。
孩子在平等的氛圍里成長,思想上沒有太多的負能量,所以很少生病。而健康的身體又保證了她有足夠的運動能力和生活喜好。所有這些,也讓孩子獲得了良好的想象力和學習力。
回到開頭,如果這研究生和高中生,從小都真真切切地生活在平等的環境氛圍里,平等的意識刻進其腦海,烙進其骨髓,那么他們一定不會一有沖動就要剝奪他人的生命。
在我看來,播種平等,收獲自由;播種自由,收獲活力;播種活力,收獲快樂與幸福。家庭成員之間的真正平等,就是最好的家風。
觀《家庭教育公開課》有感 家庭教育公開課的心得體會篇五
風吹著海面,海浪涌上沙灘,小剛感到臉上有一絲涼意,他在海灘上悠閑地走著,欣賞海鷗在海面上飛翔的自在,他不由得心里一震,因為他已經被學校壓得喘不過氣來了。小剛心里想:我們這一代的學生,為什么有太多的作業,太多的壓力?數學,語文,英語,哪科不好就會被哪科老師批評!真痛苦!小剛想著,坐到了沙灘上,幻想自己逃課后被家長老師批評的場面,頓時,心荒意冷。
微風拂過海面,聽著海的聲音,小剛似乎有點睡意,于是他躺在了溫暖的沙灘上。五月的天空依舊是那么明朗,天上飄著的白云在享受這無邊的天空。
頓時,海浪花浮起,海面上出現了一位頭戴黑帽子,身披黑袍,手里拿著一根小棒的人。這時,小剛做起了一個奇怪的夢:他變成了一只小魚兒,在深海里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小剛的耳朵里又聽到了海的聲音,他朦朧的睜開眼睛,竟然發現自己在大海的深處,他說;“咦?這里是哪里呀?”“這是我的家”在小剛的背后傳出了一陣聲音。這時,小剛的身后出現了一個人,她就是在海里涌出的那個人,她就是海巫。
海巫說:“歡迎你來到我的家!”小剛感到很驚奇,他從嘴里冒出一串泡泡,似乎表示很懷疑。海巫知道他不喜歡學校,不喜歡學習,因此,海巫說:“如果你真的不喜歡學校,那我可以幫你!但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你要當我的數學家教!如果你愿意的話,我會派一個小剛模擬機器人m—2型號來替你上學,在你的家里生活。”小剛思量片刻后,說:“真的可以嗎?我愿意答應你!”海巫淺淺的笑了。
海巫揮舞了一下她的魔法棒,一個小剛模擬機器人誕生了!小剛興奮的亂跳,他說:“我終于可以不上學了!我逃脫了那個壓住我的學校!”
一天后,“小剛”又出現在學校前,他不是小剛,他是機器人。那現在小剛在哪里呢?他現在在海底給海巫當數學家教呢!第一天,他教海巫加減法,第二天,他教海巫乘除法,第三天,他教海巫方程,到了第四天,海巫樂呵呵的來找小剛,小剛一臉尷尬,說:“我只是個四年級學生,而且我數學本來學的就不好,所以,數學的課程就學到這里吧!”海巫搖搖頭,說:“既然你要給我停課程,那么你在學校的機器人是不是也該停了?”海巫很生氣,小剛顯得無精打采,于是,他低著頭說:“我們可以交個朋友嗎?”海巫搖搖頭,說道:我只喜歡教給我數學的人。”說完,海巫又揮了揮她的魔法棒,小剛又回到了自己的學校。他努力學習,因為他要當海巫的朋友。
兩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期末考試來臨了,這次,小剛從后三名進步到了前三名,老師的臉上露出了欣慰。
兩天后,海巫來到了小剛的學校,她看到小剛的成績時,海巫笑了,這次不是淺淺的笑,而是欣賞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