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梳理篇一
(1)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
(2)計算
a. 簡單計算
b. 已知物質的量n的變化或者質量m的變化,轉化成物質的量濃度c的變化后再求反應速率v
c. 化學反應速率之比 = 化學計量數之比,據此計算:
已知反應方程和某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求另一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
已知反應中各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之比或△c之比,求反應方程。
d. 比較不同條件下同一反應的反應速率
關鍵:找同一參照物,比較同一物質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轉化成同一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
(1)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反應物自身的性質(內因)
(2)外因:
a. 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b. 升高溫度(任何反應,無論吸熱還是放熱),加快反應速率
c. 催化劑一般加快反應速率
d. 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增大壓強,反應速率加快e. 固體表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f. 光、反應物的狀態、溶劑等
1、可逆反應的概念和特點
2、絕大多數化學反應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學反應的限度不同;相同的化學反應,不同的條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
a. 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
一定條件下, 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這種狀態稱為化學平衡狀態,簡稱化學平衡,這就是可逆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
b. 化學平衡的曲線:
c. 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
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濃度保持不變
↓
正反應速率=逆反應速率
↓
消耗a的速率=生成a的速率
d. 怎樣判斷一個反應是否達到平衡:
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 反應物與生成物濃度不再改變;混合體系中各組分的質量分數 不再發生變化;條件變,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發生變化。化學平衡的特點:逆、等、動、定、變、同。
3、化學平衡移動原因:v正≠ v逆
v正> v逆 正向 v正.< v逆 逆向
濃度: 其他條件不變, 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 正向移動 反之
壓強: 其他條件不變,對于反應前后氣體,總體積發生變化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 反之…
溫度: 其他條件不變,溫度升高,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 反之…
催化劑: 縮短到達平衡的時間,但平衡的移動無影響
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化學平衡的一個條件,平衡將向著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發生移動。
高一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梳理篇二
1. 定義:①條件:水溶液或熔融狀態;②性質:能否導電;③物質類別:化合物。
2. 強電解質:強酸、強堿、大多數鹽;弱電解質:弱酸、弱堿、水等。
3.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① 寫:寫出化學方程式
② 拆:將易溶、易電離的物質改寫成離子形式,其它以化學式形式出現。
下列情況不拆:難溶物質、難電離物質(弱酸、弱堿、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刪:將反應前后沒有變化的離子符號刪去。
④ 查:檢查元素是否守恒、電荷是否守恒。
4. 離子反應、離子共存問題:下列離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如ba2+與so42-;ag+與cl-等
② 生成氣體或易揮發物質:如h+與co32-、hco3-、so32-、s2-等;oh-與nh4+等。
③ 生成難電離的物質(弱電解質)
④ 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如:mno4-與i-;h+、no3-與fe2+等
1. (某元素)降價——得到電子——被還原——作氧化劑——產物為還原產物
2. (某元素)升價——失去電子——被氧化——作還原劑——產物為氧化產物
3.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1. fe2+及fe3+離子的`檢驗:
① fe2+的檢驗:(淺綠色溶液)
a) 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繼而變灰綠色,最后變紅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顯紅色,再滴加氯水,溶液顯紅色。
② fe3+的檢驗:(黃色溶液)
a) 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紅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顯紅色。
2. 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 鐵與鹽酸的反應:fe+2hcl=fecl2+h2↑
② 鐵與硫酸銅反應(濕法煉銅):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亞鐵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鐵中的氯化亞鐵雜質)3fecl2+cl2=2fecl3
④ 氫氧化亞鐵在空氣中變質: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鐵溶液中加入鐵粉:2fecl3+fe=3fecl2
⑥ 銅與氯化鐵反應(用氯化鐵腐蝕銅電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鋅與氯化鐵反應: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鋅與氯化鐵反應:3zn+2fecl3=2fe+3zncl2
高一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梳理篇三
1、定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為有機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碳的金屬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種類多②大多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③易分解,易燃燒④熔點低,難導電、大多是非電解質⑤反應慢,有副反應(故反應方程式中用“→”代替“=”)
烴—碳氫化合物:僅有碳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甲烷是分子組成最簡單的烴)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俗名:沼氣、坑氣
2、分子結構:ch4:以碳原子為中心, 四個氫原子為頂點的正四面體(鍵角:109度28分)
3、化學性質:①氧化反應: (產物氣體如何檢驗?)
甲烷與kmno4不發生反應,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應: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種結構,說明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
4、同系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所有的烷烴都是同系物)
5、同分異構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式(結構不同導致性質不同)
烷烴的溶沸點比較:碳原子數不同時,碳原子數越多,溶沸點越高;碳原子數相同時,支鏈數越多熔沸點越低。
同分異構體書寫:會寫丁烷和戊烷的同分異構體
1、乙烯的制法:
工業制法:石油的裂解氣(乙烯的產量是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
2、物理性質: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比空氣略輕,難溶于水
3、結構:不飽和烴,分子中含碳碳雙鍵,6個原子共平面,鍵角為120°
4、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煙)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學性質比烷烴活潑。
(2)加成反應: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應除乙烯
乙烯還可以和氫氣、氯化氫、水等發生加成反應。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