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高考語文成語辨析題答題技巧 成語判斷正誤題方法篇一
1.a.我們的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千百年來,慘淡經營了這塊廣闊的土地。
b.那時中國正處在山河破碎,老百姓民不聊生的悲慘境地。
c.只有領導干部嚴格自律,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個社會風氣得到好轉。
d.中國足球隊這次比賽差強人意,還是輸了球,要走向世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a.這個家伙明知罪行深重,內心十分恐慌,但是他卻從容不迫的抹桌子,揩椅子,好像什么事也沒發生過。
b.靠投機倒把發家的暴發戶,居然也附庸風雅,買起字畫來。
c.所以說你們辯方的同學還是沒有解決用什么去破的問題,請問這種破是空穴來風,還是有憑有據呢?
d.圍棋大師聶衛平經常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招,使對手防患未然。
3.a.知識經濟時代的銀行要在競爭中獲勝,必須加強貸款管理,杜絕久假不歸的現象。
b.處處以保護人權自居的美國在南聯盟投下的一枚枚炸彈,使他們所謂的人權嘴臉臭名昭著了。
c.既然你已經知道錯了,就應該馬上改正,如果是犯而不校,那是很危險的。
d.他們二人雖不是親兄弟,但數十年在一起學習、工作,互相幫助,相敬如賓。
4.a.他是我最真的朋友,經常耳提面命地對我提出忠告,使我不斷進步。
b.他是個精瘦的中年人,說話做事都揮灑自如,給人非常干練的印象。
c.對于學術問題見仁見智是正常現象,不必大驚小怪的。
d.近日,竟出現了為區區五元錢,游戲機室老板殺害三個小學生的震撼人心的事件。
5.a.王獻之在其父王羲之的悉心指導下,其書法自然能登堂入室,空前絕后。
b.他雖然腰纏萬貫,但終日游手好閑,不學無術,身無長物。
c.他們挖空心思,想用漂亮的言辭來掩蓋罪惡的行徑,然而,卻總是欲蓋彌彰,弄巧成拙。
d.重回那曾經生活了三年的校園,老同學見面格外親切,大家不拘一格,場面十分熱烈。
6.a.參加保險雖不能化險為夷,卻能在災禍不期而遇時使投保人或受益人得到一些補償。
b.公路被護欄剖成兩條河,車輛在各自的河道上奔馳疾駛,川流不息。
c.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出了一本文不加點、幾乎沒有注釋的舊體詩集。
d.六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袂來京報告前沿科技,足以證明中科院在世界科技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7.a.2000年悉尼奧運會,某國派了不少運動員參加比賽,可結果呢,別說金牌,連前六名都沒撈到一個,簡直是濫竽充數。
b.勤奮與天才息息相關,沒有先驗論的天才,但是有勤學苦練、以汗水灌溉出來的天才。
c.李剛的文章在雜志上發表了,王飛對他說:“你不應該把那雜志藏起來,應該讓大家奇文共賞。”
d.陳寅恪先生是一個學貫中西的大家,上課時旁征博引,一些外語尚未過關、文史知識貧乏的學生對此簡直是不知所云。
8.a.他父親思想開明,對兒子和女兒等量齊觀,并無重男輕女的思想。
b.藝術結構不能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因為它是一種創造,是每個作者必須認真探索的一個問題。
c.在前進的道路上一定會碰到困難,有志氣的青年在困難面前一定十分沉著,而不會誠惶誠恐。
d.進入高三以來,一向學習成績平平的他特別刻苦,進步很大,直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9.a.這部小說的構思既精巧又嚴密,真是無可厚非。
b.責任編輯只對文字部分負責任,對印刷的其它環節則望塵莫及了。
c.不調查研究,不了解情況,只憑熱情去干,也是一種盲人瞎馬的工作作風。
d.改革皇帝雍正一意孤行,成功推動了一個千瘡百孔的古老帝國向著好的方面轉變。
10.a.當今環保概念深得民心,新興的環保產品洋洋大觀,層出不窮。
b.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麗,令人樂不思蜀。
c.80年代,作家金庸就因《射雕英雄傳》鼓噪一時,至今,他的武俠小說仍有廣大的讀者。
d.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燃眉之急的問題。
11.a.許多先烈為了趕走侵略者,前仆后繼,英勇斗爭,他們那種為祖國慷慨赴死的豪情氣焰熏天。
b.魯迅先生對友人,尤其是對青年,關心愛護,無所不至。
c.從歐美歸來的留學生,給我們介紹了許多異國風情,我們對這些海外奇談很感興趣。
d.教育學生在德、智、體幾方面都求得發展,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12.a.在這顆核桃上,刻著十八個羅漢,真是鬼斧神工。
b.餐館好運不常,由鼎盛時期的門可羅雀到無人問津,最終關門大吉。
c.青年人在困難面前不應該舉棋不定,而應該勇往直前。
d.我把打算告訴他,沒想到他的想法竟然和我不約而同,這真是再好不過了。
13.a.去年廣東省人才需求量的專業是計算機應用,無獨有偶,今年同樣如此。
b.對于這次活動,同學們有的贊成,有的反對,有的主張改期,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c.由于有的玉米種的時間較早,有的較晚,因而它們成熟的時間也就參差不齊。
d.李鴻章主辦招商局時,各船的船長、大副、二副,全都是一些魚目混珠之徒。
14.a.大伙休息時,我到田里一看,小全還在那里割稻子,他揮汗如雨,身上的衣服全都濕透了。
b.任務下達后,各連迅速開到了進攻出發地點,有條不紊地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c.革命博物館的展覽開幕了,參觀者滾滾而來。
d.天山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真稱得上珠聯璧合,令人流連忘返。
15.a.犯罪分子見利忘義,欲壑難填,終于走上了不歸路。
b.由于連日來的勞累,很多時候,只要一坐下來,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打起盹來。
c.選擇題材的意思就是說,從廣闊的、汗牛充棟的生活事件里選定你要下手的部位。
d.在今天的會議上,他們一個說東,一個說西,如此南轅北轍,又怎能達成協議呢?
16.a.李家兄弟兩小無猜,及至長大成人,又互敬互愛,互幫互助,是一對生意上的好伙伴。
b.我們每個人對于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都應該有清醒的認識,這樣我們在從事具體工作時就可以舍短取長。
c.這篇文章不僅冗長拖沓,而且內容陳舊,人云亦云,實在是不刊之論。
d.辦這件事是你的主意,打退堂鼓也是你的主意,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17.a.朱跟外賓談話時,總是那樣機智靈活,談笑自若。
b.“對待會考,應全面復習,不能掉以輕心!”老師喋喋不休地說。
c.拔河比賽就要開始了,參加比賽的同學們個個摩拳擦掌,決心取勝。
d.遼沈戰役中,我軍打得敵人丟盔棄甲,頭破血流,狼狽潰逃。
高考語文成語辨析題答題技巧 成語判斷正誤題方法篇二
1.崢嶸歲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風華正茂正是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年輕有為.
3.揮斥方遒是說熱情奔放,勁頭正足。
4.百舸爭流形容群舟爭相行駛。
5.天倫敘樂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樣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險即在眼前。
7.從諫如流指聽從好的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一樣順暢自然,形容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
8.洞若觀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樣,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為進表面上退卻,其實準備進攻的一種戰略或戰術。
10.化險為夷將危險轉化為平安。
10.放浪形骸指行為放縱,不受約束。
11.一去不復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來。
12.圖窮匕首比喻事情發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
13.悲歌擊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14.切齒拊心形容憤恨到極點。
15.發上指冠毛發豎起的樣子。形容極度憤怒。
16.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無能為力。
17.變徵之聲樂聲中的徵調變化,常作悲壯之聲。
18.秋毫不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勞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20.約法三章比喻以語言或文字規定出幾條共同遵守的條款。劉邦由于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21.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處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長歌當哭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當:當作。用長聲歌詠或寫詩文來代替痛哭,借以抒發心中的悲憤。
23.目不忍視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其悲慘。
24.耳不忍聞耳朵不忍聽知。形容消息極其悲慘。
25.百折不回無論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縮,形容意志堅強。也說百折不撓。
26.殞身不恤殞:犧牲;恤:顧惜。犧牲生命也不顧惜。
28.步履穩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穩重,用在特定場合也可以指辦事一步一個腳印,很穩健。
29.博聞強記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30.屏息以待抑止氣息靜靜的等待。
31.世人矚目全世界都在關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來的姿態
33.引人注目吸引人們注意。
34.發人深思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35.聳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參天巨樹的高大,比云還要高。
36.扭轉乾坤比喻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局面。
高考語文成語辨析題答題技巧 成語判斷正誤題方法篇三
1、要切實理解成語的整體意義
不要望文生義
從成語的來源看,有的來自歷史故事、有的來自古詩文,是根據這些故事或古詩文的內容掐頭去尾抽象概括出來的精髓,它包含著深刻的思想意義和教育意義。對這些成語我們絕不能簡單地照字面意思作望文生義的理解。例如:
1. 鑿壁偷光——不能把它解釋為:小偷挖墻入室,把別人的東西偷得干干凈凈。如這樣理解就大錯而特錯了。而它的實際意思是:鑿開墻壁,借助鄰居的燈光讀書。此成語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后來就用“鑿壁偷光”來形容勤學苦讀。
2. 文不加點——有的同學把它解釋為:寫文章不加標點。如果這樣按今天常用的字面義,對“點”字進行望文生義地理解,是會貽笑大方的。而成語的實際意思是:指寫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此成語出自《文選·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
此類容易望文生義的常見成語還有:
差強人意、不刊之論、不易之論、首當其沖、萬人空巷、目無全牛、久假不歸、為之側目、從井救人、不贊一詞、口血未干、明日黃花、目不窺園、再作馮婦、七月流火、述而不作、登高自卑、尾大不掉、河魚之患、不忘溝壑、悼心失圖、南州冠冕、一定不易、具體而微等。
2、要切實把握成語的結構特征
不要截肢成語含意
成語為固定短語,在結構上已凝固成形,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其意義構成并非簡單相加,更不能胡亂、隨意地理解。我們應該根據其結構特征來理解掌握。例如:
1. 不學無術——從結構上看,它是由兩個動賓構成的并列結構,而不是主謂結構。此成語理解的難點在“學”、“術”二字上:學,是名詞“學識”、“學問”,并不是動詞“學習”;術,是“技術”、“本領”。因其是并列結構,根據古漢語行文對舉、意義互訓的特點,此成語可以理解為:沒有學問,因而沒有好辦法。或沒有學問,沒有本領。如果將其看作主謂結構,像個別同學理解的“不學習,就不會做算術題”或“不學習,就沒有法術”那就大錯而特錯了。
2.一衣帶水——有個同學為了表明自己遵守紀律、時間觀念強,在作文中寫道:“星期三,我一看時間不早了,盡管剛洗過的襯衫一衣帶水、沒有晾干,可我還是穿上它一口氣跑到了學校。”顯然,這是因對成語“一衣帶水”錯誤的理解而導致地錯誤運用(如果說在此句中還勉強能講得通話,那也絕不是成語意義了)。這個同學把“一衣帶水”看作主謂結構,理解成“一件衣服還帶著水”;而實際上“一衣帶水”是偏正結構:“一”是用來修飾“衣帶”和“水”的,成語本身是個不含比喻詞的比喻,指像一條衣帶那樣窄的水,形容很窄水面的間隔。如我們常說“中日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此類因結構而容易誤解的常用成語還有:
樹之風聲、離群索居、智盡能索、黨同伐異、狗尾續貂、窮形盡相、高山景行、河山帶礪、相去無幾、指手畫腳、乘堅策肥、災梨禍棗、干柴烈火、南面百城、齊家治國、樹之風聲、發短心長、平原十日、危言危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