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梳理人教版篇一
1.文學常識。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筑擊秦始皇,約12萬字。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斗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游說之辭的匯編,而當時七國的風云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于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二、《鴻門宴》。
1.古今異義詞。
沛公居山東時古:崤山以東地區今:山東省。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古:黃河以北、黃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約為婚姻古:兒女親家關系今:男女結婚。
2.通假字。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內通“納”)。
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3.古今異義詞。
沛公居山東時古:崤山以東地區今:山東省。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古:黃河以北、黃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約為婚姻古:兒女親家關系今:男女結婚。
三、
《紀念劉和珍君》。1.“真的猛士”與“庸人”。
“真的猛士”指的就是真正勇猛的革命斗士,他們敢于正視黑暗的現實,能嚴肅對待反動統治者下的血腥屠殺。他們為國家暗淡的前途、人民悲慘的命運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奮斗、獻身為最大幸福。
“庸人”即平庸之人,平平常常無所作為的人。在文中指膽怯懦弱,容易遺忘,暫得偷生的人。客觀上起了維持“這似人非人的社會”的存在發展的作用。
2.“有惡意的閑人”與“無惡意的閑人”。
“有惡意的閑人”指懷有惡毒目的,散布陰險論調的人。他們是像陳西瀅樣的反動文人,是段祺瑞執政府的幫閑、幫兇。
“無惡意的閑人”指沒有是非觀念,愚昧無知的人,他們沒有壞心,只是被蒙蔽,不知道慘案真相,因而麻木不仁。
四、《小狗包弟》。
1.準確、生動而深刻的詞語。
(1)能否將“認識的人看見半死不活的他,都掉開頭去”中“認識的”三個字去掉呢?
不行。我們要注意這句話的語言環境。一位藝術家被“造反派”批斗,毒打,游街示眾,變得“半死不活”,這時候,稍有人性的人都會憐憫,救治他,更不用說“認識的”人了。現在連“認識的”人都“掉開頭去”,揭示了“-”已將人的心靈扭曲,或者說人們懾于“造反派”的淫威,不敢救治藝術家。而就在此時,藝術家鄰居的小狗卻奔了過來,“親熱地叫”“撲”“聞”“舔”“撫摸”,是非顛倒的歲月,人的良知竟不如狗。所以“認識的”三個字萬萬不可去掉。
(2)“……這些天我在機關學習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討東西吃,我卻暗暗地流淚。”“我”為什么“暗暗地”流淚呢?
因為紅衛兵抄“四舊”,要殺狗,包弟變成了“包袱”,有人建議將它送醫院作解剖實驗用。包弟的命運未卜,它卻渾然不知,而“我”作為它的主人,自身難保,又怎樣能救下包弟?所以“我”很傷感,但又不愿讓包弟看出,所以只得“暗暗地”流淚。另外,“我”當時處于“半靠邊”狀態,言行受監視,不能明確地流露出對“寵物”的感情,也只能“暗暗地”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