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怎樣寫報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報告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報告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保健食品調查報告篇一
功能性食品譽為“21世紀的食品”,是當今世界研究的熱點。為了解人們對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會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隨機調查各種年齡層次、各消費水平的消費者,收到了較為滿意的結果。
1、調查結果及分析。
通過對隨機人群的調查發現,約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約62%的人對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對其功效不認可,覺得效果不明顯,同時對功能性食品的鑒別也缺乏相應的知識。只有23%的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曉很多種類的功能性食品和國內外大品牌。以下為部分被調查者的問卷分析結果。
大學生:對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顯,開始有作用,后來就沒感覺。對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賴。從廣告等媒體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歲的男士:多少了解一點,不是很明白。其功能應是抗疲勞。用過腦白金,效果不錯。價格有點偏高,應有適當下調,仍需改進,要適合長期服用。
30——40歲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過清華同方的產品,家人用過海藻類的產品,使用過對腸胃有幫助的產品。看過產品說明書和廣告,但是仍然覺得對功能性食品的常識不了解。
30歲左右的知識分子:了解一點。功能性食品應補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質。用過如安利、完美等產品。覺得是無聊的消費。鑒定要有國家體系認證、說明、用法。
六七十歲的老人:了解。認為功能性食品純屬吵作。用過如深海魚油、螺旋藻、天然維e。不看宣傳。廣告要務實,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廣告,要看療效。
目前人們知曉的市場上銷售的品牌主要有:鈣爾奇、蟲草烏雞精、腦輕松、血爾、血樂、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長快樂等。同時,被調查者普遍認為,目前社會上對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識的介紹幾乎沒有,消費者對起其處于零概念,也導致了虛假廣告活動猖獗。中國的功能性食品仍處在不成熟的階段,存在標識不規范,沒有統一的標準,功能性食品市場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規則,虛假、夸大廣告問題嚴重,造成消費群體視聽混亂,判斷失誤等。另外,保健食品的價格普遍偏高,對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響。
2、調查建議。
(1)盡快出臺完善的法律法規,完善和規范功能性食品生產企業和產品市場。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識,讓消費者增強自身保護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穩定性,提高其功效,爭取消費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價格降低,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功能性食品的優勢。
1、定義及分類。
(1)據國際生命科學學院對功能性食品的最新定義,將其定義為:已被證實具有令人滿意的一種或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除了要具有適當的營養作用,還要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改善人體健康狀況及降低患病風險的作用。“已被證實具有令人滿意的功能”的解釋是:當以正常的日攝入量食用某種食品時,只有有證據證明它有益于人體健康,或者以有效攝入量攝入某種食品時,其有益作用是眾所周知的,這樣的食品才能被稱為功能性食品。
(2)分類。
日常功能性食品(日常保健食品)是根據各種不同的健康消費群(諸如嬰兒、老年人和學生等)的生理特點與營養需求而設計的旨在促進生長發育或維持活力與精力,強調其成分能充分顯示身體防御功能和調節生理節律的工程化食品。
特種功能性食品(特種保健食品)著眼于某些特殊消費群(如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心臟病患者,便秘患者和肥胖癥患者等)的特殊身體狀況,強調食品在預防疾病促進康復方面的調節功能,以解決所面臨的“健康與醫療”問題。
2、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稱為生理活性成分。富含這些成分的物質則稱為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基料或生理活性物質,即功能因子。
已確定的活性物質主要包括9大類,具體品種有上百種。
(1)活性多糖:包括膳食纖維、抗腫瘤多糖和降血糖多糖等。
(2)內能性甜味料(劑):包括功能性單糖、功能性低聚糖、多遠糖醇和強力甜味劑。
(3)功能性油脂:包括多不飽和脂肪酸、油脂替代品、磷脂和膽堿等。
(4)自由基清除劑:包括非酶類清除劑和酶類清除劑等。
(5)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e和維生素c。
(6)微量活性元素:包括硒、鍺、鉻、鐵、銅和鋅等。
(7)肽與蛋白質:包括谷胱甘肽、降血壓肽、促進鈣吸收肽、易消化吸收肽和免疫球蛋白等。
(8)乳酸菌:特別是雙歧桿菌等。
(9)其他活性物質:如二十八烷醇、黃酮類化合物,多酚類化合物和皂苷等。
3、功能性食品在促進健康方面的作用。
增強免疫力、抗衰老、調節血脂、調節血糖、調節血壓、改善胃腸道功能(促進消化吸收,調節腸道菌群,潤腸通便,保護胃黏膜)、改善骨質疏松、促進排鉛、抗突變、抗腫瘤、抗疲勞、提高應激能力、清咽潤喉、保護化學性肝損傷、減肥、美容、促進乳汁分泌、改善營養性貧血、改善睡眠、改善性功能、提高學習記憶力、增進智力、促進生長發育、改善視力、耐缺氧作用、抗輻射等。
4、市場上常見的功能性食品。
自開發功能食品以來,各國各企業熱衷研究的課題包括抗衰老食品、抗腫瘤食品、防癡呆食品、糖尿病患者專用食品、心血管病患者專用食品、老年護發食品和護膚食品等。
現在國內市場上主要的功能性食品是針對其作用而生產﹑銷售。常見的有補充微量元素、補血、補鈣等。
5、目前存在的問題。
(1)總體問題。
a、產品結構不合理。現有22類功能性保健食品,無論從審批數還是實際生產情況看,產品結構都很不合理,導致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b、企業分布不平衡。北京等6個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業的總數約占全國一半,而新疆等西部地區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還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說明我國保健食品企業的地域分布及資源的開發利用都不合理。
c、科技投入少。20xx年,全國保健食品企業全年科研項目的經費支出僅占銷售收入的1.55%。而廣告宣傳費平均占銷售收入的6.54%,由于科技投入少,所以技術水平高、保健功效好的新產品就很少。
(2)企業問題。
a、保健食品不實宣傳問題十分嚴重:廣告用語明顯帶有功效性,甚至有的公司篡改的廣告中還以中國營養學會等機構和組織的名義,為產品的功效做證明,違反了《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誤導了消費者。《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第九條明確規定:食品廣告中不得使用醫療機構、醫生的名義或者形象。
b、非法添加違禁物品問題時有發生。添加違禁藥品比較突出的情況包括:在生產調節血糖保健品中加入降糖藥。在生產減肥保健品時添加興奮類藥物。在生產抗疲勞保健品時混入“偉哥成分”。在生產改善睡眠保健品時添加安定。在生產“增高”類保健品時摻進激素。在生產免疫調節保健品時添加一些中樞食欲抑制劑。
c、保健食品企業生產條件較差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d、非法生產經營保健食品的問題率禁不止。
(3)法規需進一步完善。
需盡快加強對生產條件的審批,設立復查制度,對新功能的審批進行規范,對轉讓產品進行限制。
(4)消費者的誤區。
許多消費者把功能性食品當成藥品。其實功能性食品不是藥品,其區別主要體現在:
a、藥品是用來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療為目的,它重在調節機體內環境平衡與生理節律,增強機體的防御功能,達到保健康復的目的。
b、功能性食品要達到現代毒理學上的基本無毒或無毒水平,在正常攝入范圍內不能帶來任何毒副作用。而作為藥品,則允許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c、功能性食品無需醫生處方,沒有劑量的限制,可按機體的正常需求自由攝取。
中國保健食品市場是一個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高速增長的國民經濟是保健食品業發展的基礎,中國經濟發展中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是保健食品發展的特殊機會,因此規范保健食品市場迫在眉睫。
1、加緊進行保健食品專項整治、力爭取得好成果。
(1)與工商部門聯手整治廣告宣傳。
(2)開展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自查自糾。
(3)進行保健食品質量抽查。
(4)組織保健食品企業生產條件重新審查。
2、完善保健食品審批工作。
(1)利用衛生部網絡,征求意見。
(2)審批過程和情況,能上網的盡量上網公開。
(3)建立檢驗機構“問責”制。
(4)完善毒理和功能評價程序,加強對保健食品功能與功效成分的研究。
3、盡快出臺新版《保健食品管理辦法》。
(1)省級初審內容的調整。
(2)申報單位生產條件的審查。
(3)設保健食品批準證書有效期。
(4)檢驗機構認定和責任的規定。
(5)必要時對保健食品進行重新審查。
4、促進企業自律和誠信行為。
(1)企業要強化自律和誠信的意識,遵紀守法。自律要做到“責任、誠信、科學、規范”。
(2)加強行業組織和領導。
(3)政府要規范企業的行為,有法可依,執法要嚴。
(4)加大科技投入,創造中國名牌。
(5)發展規模經濟,打造中國保健食品的“航母”。
5、消費者的注意事項。
作為弱勢群體的消費者在選購保健食品前一定要查看有無標志和衛生部注冊備案信息,最好上網搜索該商品有無負面的信息。外包裝和說明書所標注的保健功能,要查看是否與廣告宣傳的功能一致是否虛增了功能。聲稱有治療、輔助治療、保健、預防作用需口服的產品,如果是具有治療或輔助治療作用的,應有“藥準字”、“藥健字”批準文號。具有保健、預防作用的,應有“衛食準字”的批準文號。保健食品標簽和說明書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要求,并標明下列內容:保健作用和適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適宜的食用量。保健食品批準文號。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內容。
保健食品調查報告篇二
每天放學我們都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大部分同學不是向家的方向走去,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如餓虎撲食般地朝學校對面的小賣部沖去。他們掏出家長給的零花錢,買了一些色彩鮮艷、包裝簡易,還贈小玩具的食品。它們到底是什么?你們吃過它嗎?你們喜歡它們嗎?于是,我們就此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
1、查閱書籍,報刊
2、上網瀏覽
3、詢問家長或其他長輩
4、實地調查
1、實地調查:
(1)我們就對于這些食品的喜歡程度,調查了二十名同學。情況如下:10名同學經常吃,8名同學曾經吃過,2名從沒吃過。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經常到學校周邊小賣部買這類食品吃的同學比較多。在問到原因時,同學們有的說“好吃”,有的說“因為好玩”,還有的說“便宜”。這些便宜的食品,真的那么好吃嗎?它們衛生嗎?經常吃這些食品對我們的健康有什么影響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更加細致的調查。
(2)我們暗訪了學校周邊的一些小吃店,很多小朋友都搶著購買各種小食品。而我們還親眼看見了一位叔叔用剛抓了錢的。黑乎乎的手剝香腸,我們覺得太不衛生了。當想到我們平時也沒少吃他家的香腸,我們都有些想吐了。我們還發現了一些想不到的東西,有“魷魚絲”、“小香腸”、“香菇牛肉”、“辣條”??
我們挑了一些食品,經過仔細觀察、分析,發現這些食品的安全不合格,有的屬于典型的“三無”產品,既沒有生產廠家,也沒有生產日期和任何的安全合格標
2、查閱書籍和報刊:
在查閱書籍和報刊時我看到了一件令人氣憤的事:大家都愛吃肉松面包吧!可是你們知道肉松面包它是怎么做出來的嗎?下面我就給你們講一講。
先從廠子運來的豬肉開說吧!廠子用運來的病死母豬做肉松。曬制豬肉的時候,豬肉上還爬有蒼蠅; 工人還說老母豬肉煮不爛不好吃,但它做肉松是最好的,而且老母豬做肉松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3、詢問家長和其他長輩:
通過問家長我們知道了我們愛吃的腸也存在安全隱患。因為在天津雙利食品廠的生產車間里地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腸,工人們忙著把腸的肉衣給剝開,筐子里還放著已發霉的腸,散發出難聞的臭味。蒼蠅在上面到處亂飛。據工人介紹,這些腸是從市場回收回來的,過了保質期。過了保質期的腸就把它的皮剝了,消毒、用水清洗,攪碎做回收餡。再把腸里加入色素,加入色素的腸與鮮腸差不多,工人很快把色素和冰塊的混合物倒進攪拌機里。所以我們建議大家不要吃太多腸,因為這些腸都是黑心腸!
4、上網瀏覽:
通過上網瀏覽,我們知道我們經常吃的三鮮餃子中的蝦仁,也是不正規加工。在北海市的一個加工點,執法人員發現一批已冷凍好的蝦仁和一批農藥“敵百蟲”。執法人員當即對這批蝦仁進行了查封并取樣,隨后,執法人員又查封了北海市銀海區電建村的另一個蝦仁加工點,查封了一批劣質蝦仁和用于蝦仁上色的化工原料。原來蝦仁也是這么做出來的呀!我們建議大家要慎重選擇蝦仁和海鮮。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理解了老師家長不讓我們買那些無證小販們做的烤腸、小串、辣條等的原因,那都是為我們的健康著想啊!
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我們特提出以下建議:
1. 同學們堅決不要購買學校周邊街頭巷尾的“三無”食品,吃好正餐,多吃水果。
2. 食品安全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周邊商店的檢查,使同學們免受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
3. 同學們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食品,盡量選擇信譽度較好的品牌。購買食品時要仔細查看產品標簽。食品標簽中必須標注:產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準號等。不買標簽不規范的產品。
保健食品調查報告篇三
冷凍品市場(本文專指“肉類冷凍品”)是我區的一個特色行業,但近幾年受疫區私貨影響,一度成為中央級媒體反映的焦點,對該市場的態度是保留還是取締,是困擾近兩屆政府懸而未決的一個問題。近日,根據區政府辦領導指示,我科對冷凍品市場進行了深入調研,在2004年調研的基礎上,走訪了區肉類協會,聽取了區打私辦、番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部門意見,重新擬寫了調研報告,希望會對政府決策有所幫助。
一、市場的基本情況和特點我區有經營冷凍品的大大小小冷庫、店檔278家,其中大羅塘各冷庫的經營占地面積約74100平方米,總庫容量57800噸,較大型冷庫有食品、大業、大羅、新昌、永順、和興、聯發等十多個,其中儲量7000噸以上的較大型冷庫有4間,最大型的冷庫是大業冷庫和食品集團冷庫,儲量各為10000噸。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經營品種集中。主要以雞只和豬副產品為主,佛山以牛肉為主,其他地區冷凍品市場也各有主營范圍,這是專業分工和市場選擇的結果。
二是凍品來源以進口為主。但也有一大部分來自內地,兩者的比例約為6:4左右。雞只主要來自美國和我國山東和東北地區,豬副產品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丹麥。
三是我區凍品市場是珠三角凍品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據區肉類協會介紹,深圳冷庫面積超過我區,東莞正在擴建冷凍品流通市場,佛山和廣州的冷凍品市場也頗具規模,經過多年的運作經營,番禺區已形成了一個規模較大的大型低溫儲庫市場,與珠三角其他地市冷庫組成交通便利的冷庫網絡,構成整個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四是帶動了一批就業人口。凍品市場直接從業人員包括凍品倉的經營者、管理者、進出口公司從業人員和中間貿易商等,隨著凍品市場的發展,帶動了貨運市場、搬運市場、飲食娛樂、物業出租等相關市場,聚集了一批從業人員。區肉類協會估計,我區凍品市場直接從業人員和服務人員約1萬人左右。據現場目測,凍品市場人流、物流密集,市場表現暢旺。
五是對稅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冷凍品市場繳納國稅、地稅和工商管理費,主要包括房產稅、部分定額稅和其他交易稅費等。以區食品集團冷凍倉為例,該倉每年繳交稅費包括兩部分:一是房產稅和定額稅約為80萬;二是該倉分租給100多個租戶,每戶每月繳交的工商管理等稅費約2000元,一年約總計約200萬元。兩部分匯總,則該該倉每年產生的稅費約300萬元左右。以此估算,全區冷凍品行業每年產生的直接稅費約2000萬元左右,此外還有一些配套行業產生的稅費。
六是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產業發展模式。我區冷凍倉分定點倉和流通倉(非定點倉)兩類,定點倉只有食品冷凍倉和新昌冷凍倉兩家,容量約為13000噸,其余都是流通倉。凡在我區通關進口的凍品,必須先存放在定點倉,經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查驗后,再進入流通倉或進入市場。流通倉主要承接定點倉或經其他關區通關檢驗的貨物以及國內生產的凍品。在職能分工上,進出口公司引進貨源,冷凍倉負責存儲,分租戶負責經營,中間商搞活流通。我區餐飲和食品行業發達,冷凍市場是重要的原材料來源渠道。
二、繼續允許冷凍品市場存在或給予取締的風險分析
任何一個市場的存在,對地方政府來說,都會既有風險又有收益,關鍵是能否找到問題的癥結,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治理。對冷凍品市場進行全面分析,有助于正確判斷市場的監管風險,從而得出客觀公正的結論。一是要對國家政策要有一個準確的解讀。國家打擊和媒體關注的重點是來自疫區的siyun凍品,而不是整個凍品市場,不是反對凍品進口。二是要對我區2004年前后成為媒體關注焦點的背景要有一個全面的理解。
2003年非典疫情在我國突然爆發,引起了國家和媒體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高度關注。2004年初禽流感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爆發后,我國立即決定自當年2月7日起暫停從疫區國家及地區進口禽畜凍品。由于美國、巴西、中國香港等地對冷凍禽副產品實行期貨交易,大量經香港轉口進入內地的凍品滯留香港,倉儲費用日益上升,凍品貨主急欲出貨,后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在壓力下,允許部分凍品進口,導致整個市場比較混亂,部分被拒進口的凍品紛紛從海上siyun入境,并進入我區冷凍品存儲市場,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事件。其后,我國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更多地考慮了政策的合理性,增強了政策的前瞻性,避免了“急剎車”式政策的出臺,同時我區也加強了管理,規范了市場,因此2005、2006兩年我區冷凍品市場總體表現比較平穩。三是要對凍品市場監管的重點要有一個準確的把握。開展任何一項工作,必須明確其重點和主要環節,抓住事物發展的要點,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我區凍品市場共由三塊組成:一是定點倉存放的通關后待檢凍品;二是流通倉存放的流通環節進口凍品;三是流通倉存放的國內生產凍品。定點倉是由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按照一定條件和標準認定的,管理工作比較規范完善,定點倉存放的通關后待檢凍品,均為通過正常途徑報關進口,而流通倉存放的國內生產凍品,不屬于打私工作的對象。因此,打擊凍品siyun的重點非常明顯,就是流通倉存放的流通環節進口凍品。據區肉類協會反映,我區工商部門在打私工作中,對定點倉存放的正常途徑進口凍品也一并查封,再一件件查驗,既影響了工作效率,也偏離了工作的正確方向。四是要對凍品市場的可監管性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凍品市場能否進行有效監管,是確定凍品市場去留的核心問題。而能否簡易快速識別出siyun凍品,是對凍品市場進行有效監管的關鍵環節。根據番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供的信息,受進口環節關稅不斷降低和siyun進口成本偏高影響,除了疫區產品外,一般其他凍肉都是通過正常進口,因此siyun貨基本上都是疫區產品。番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反映,國家質檢總局網站定期公布疫區名單,明確指引如何辨別疫區產品。他們認為,一般情況下,只要貨物與通關單或通關單復印件上的信息描述一致,可以認定是正常進口貨物。因此,siyun凍品辨別起來比較容易,凍品市場的可監管性較強。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只要工作方向正確,措施得力,允許冷凍品市場繼續經營,風險是可以控制在比較小的范圍之內的。現在市場內的大部分業戶是守法經營的,區肉類協會也希望配合政府堅決打擊siyun行為,如果僅僅因為少數業戶的不法行為,而對整個市場給予取締,缺乏足夠的法律依據。此外,我區冷凍市場是美國家禽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主渠道,美國家禽協會組織和駐華使領館經濟、農業部門一直非常關注,在缺乏足夠依據的情況下取締市場,可能會引起一些國際貿易糾紛和摩擦。因此,對我區政府來說,最好的辦法還是加強管理,規范市場。
三、加強凍品市場監管的幾點建議
(一)明確區打私辦和檢驗檢疫、緝私分局的關系打私辦主要負責全區打私工作的綜合協調,牽頭推進涉及面廣、與地方結合緊密、群眾性特點明顯siyun活動的打擊工作。檢驗檢疫、緝私分局要協助區打私辦開展工作,并按規定獨立負責涉及進口環節的siyun、價格欺詐、檢驗檢疫工作,要對定點倉的監管承擔主要責任。
(二)充分發揮檢驗檢疫部門的作用檢驗檢疫部門具有專業的工作人員、先進的檢測設備、完善的法律依據和成熟的工作辦法,是疫區產品認定的權威部門,他們在大羅塘還設立了檢測監督機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建議打擊凍肉siyun工作由區打私辦牽頭,突出檢驗檢疫部門的位置,其他部門配合工作,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
(三)建設凍品市場專業園區參照沙灣珠寶產業園的發展模式,在大羅塘建設凍品市場專業園。派駐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海關、檢疫、稅務、工商、畜牧、打私等一條龍服務,通過服務促進管理,規范經營,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四)堅決取締場外交易場外交易游離于政府監管之外,逃避了納稅責任,往往會產生siyun販私等不法行為,建議堅決予以取締。對于確實不需要進入倉庫而直接過貨的,也要由政府劃定區域,實施場內交易,加強交易監督。
(五)建設凍品市場視頻監控系統區食品集團冷凍倉建立了視頻監控系統,番禺檢驗檢疫局和省檢驗檢疫局都能收到信號,可以實施24小時監督,該做法受到國家質檢總局的充分肯定。建議結合我區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單獨在凍品市場并以各凍品倉為重點,建設視頻監控系統,以便于區打私辦和檢驗檢疫、緝私等部門實行實時監管。
(六)加強凍品市場稅收征收工作據估計,每年進入我區交易的冷凍品總量可能達到130萬噸(包括場外交易),貨值過100億元,這是一筆十分巨大的稅源。但目前冷凍品市場總體產生的稅額較低,這一方面與大量存在的場外交易有關,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的稅收監管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建議加強稅收征管,提高冷凍品交易產生稅收的能力,促進冷凍品市場發展和政府監管服務的良性循環。
四、基本結論從大的方面來講,冷凍市場符合我區“優二進三”的產業發展定位,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具備深入開拓稅源的巨大潛力,是我區餐飲和食品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要正視其存在的問題,但不宜簡單予以取締。正如改革開放初期,不能因為泥沙俱下,而重新閉關鎖國;佛山的牛肉冷凍市場,也沒有因外國瘋牛病肆虐,而予以簡單取締。經濟市場更應用經濟手段來調節、監督,要盡量少用、慎用行政手段。我們相信,只要我們采取正確的措施,在堅決打擊siyun行為的同時,保護和促進正常貿易的發展,我區冷凍品市場是可以健康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