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寓言故事的成語及寓意和道理篇一
孔子聽罷弟子的介紹,向顏淵解答個中奧妙:游泳能手是不會懼怕水的,他對學習駕船不存在恐懼心理,心情完全是放松的;擅長潛水的人把陸上和水中看成一碼事,把船行和車駛看成一回事,把翻船更不當一回事。所以,即使從沒駕過船也能操舟自如,悠然自得。
孔子是位誨人不倦的教育家,他打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好比一個參與賭博的人,用瓦塊為賭注,心理毫無負擔,賭起來輕輕松松,對輸贏泰然處之反而常常獲勝;他用衣物下賭,就有些顧忌;如果他用黃金下賭,那就會顧慮重重,心情緊張,懼怕輸掉賭資,他會患得患失。其實賭的規則和技巧都是相同的,由于產生怕輸的負擔,技巧就難以發揮。
打完比喻,孔子對顏淵下結論:凡是以外物為重,懷有恐懼心理,那么內心必然怯弱而使行為顯得笨拙猶豫。否則,就會是相反的表現。
藝高人膽大。膽大來自于平日的勤學苦練。有了這個基礎,信心就會建立。自信可以使人產生精神力量,通向成功。
患得患失、內心怯懦常會令人遭到失敗。
寓言故事的成語及寓意和道理篇二
車軛(e)是駕車時套在牲口脖頸上的一種木制駕具,略微彎曲有點像個“人”字形。
一天,一個鄭國人走在路上撿到一個車軛。因為他從未套過牲口駕車,所以不認識這是個什么東西。回家后,他拿著車軛去問鄰居說:“這是個什么東西?”
鄰居告訴他說:“這是車軛。”
雖然這個鄭國人知道了自己手里拿的這根彎木棒叫作“車軛”,但畢竟印象不深,他并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第二天,這個人又在路上撿到一個車軛,他又拿去問鄰居,鄰居回答說:“這是車軛。”
誰知這個鄭國人聽了以后,竟大怒。他說道:“先前那個東西,你說是車軛,現在這一個,你又說是車軛,路上哪來這么多的車軛呢?我看這分明是你在騙我,你不是個好東西。”他說著、罵著,竟然抓起鄰居的衣領同他打起架來。
一個人遇到了疑難事情,往往要請教別人。可是這個鄭國人,既想請教別人,又不虛心,還要懷疑別人。他不知道自己的愚昧無知,卻懷疑別人在欺騙自己。如此自以為是而又蠻橫無理的人,真是愚蠢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