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什么樣的總結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總結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完整版篇一
在初三上學期,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等化學的基礎知識比較多,這部分知識的特點是記憶容量大,比較抽象,較難理解。其中的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習的第一個分化點,一些同學會由于這部分內容掌握不好而失去學習化學的信心。可是事實上,就像我們學英語要學abc和音標一樣,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科的入門工具。在這學期和以后的學習中,都一直要用它來表達學習內容,用得多了,就會消除陌生感并熟練起來。在本學期的學習過程中,要經常回過頭去重新讀讀書上已經學過的相關概念,這既可以加深對這些概念的記憶和理解,又對新課的學習有幫助。
2、提高復習效率
到了復習階段,同學都會拿到一本《化學學科
教學
基本要求》,它是中考命題的依據,也是同學進行總復習的依據。“基本要求”中的有些內容若平時的教學中落實不夠,如畫實驗儀器示意圖,要在復習時補上。另外,基本要求上的習題都是專家精心設計的,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同學要將這些題目“小題大做”,在做題的過程中盡量多考慮一下與本題相關的其他內容,多聯系,真正地掌握并能舉一反三。至于平時的教學中介紹過而“基本要求”中不作要求的內容,特別是提高要求的內容,如方程式計算中的過量問題,復習時就不要再在上面花費太多時間。3、增強表達能力
近年來中考的另一個特點是閱讀量和簡答題分量增大。對于閱讀量大的題目,一些同學由于題目看不懂而失分。因此首先要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課本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閱讀能力;
其次,閱讀量大的題目中需要閱讀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聯系生產、生活和時事的內容,這類題的特點是起點高、落點低,能力要求并不高,只要通過閱讀看清題意,一般就能解決。關鍵是心理上不要先入為主地覺得它難。最后還可以對時事新聞中與化學有關的內容多作了解,因為如果一個信息是你所熟悉的,閱讀的難度就會降低,同時還可以減輕因陌生而導致的緊張。
4、充分重視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近年來的中考突出了對學生實驗能力,諸如實驗操作、實驗設計和評價、實驗報告的書寫等方面的內容的考查。中考實驗題的比例由15%升至25%,難度也逐年上升。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充分重視實驗,爭取多動手做實驗。對于實驗手冊要求的學生實驗和課本上的演示實驗,要注意對實驗目的、原理、操作、現象和結論的理解和掌握。在總復習階段,可以對各種試卷中的實驗題進行分類歸納,以領會近幾年實驗題的要求和趨勢。
對于簡答題,一些同學會做卻表達不清楚,這與同學的年齡特征和平時不重視簡答題有關。其實課本上就有較多的簡答題,我們要經常練習用文字將答案寫出來。
5、形成知識網絡
本學期的學習內容以元素化合物知識為主,它的特點是量大面廣。初中化學共介紹了五種混合物、四種單質、十六種化合物。學習時要把分散繁雜的知識進行分類歸納,找出其中內在的聯系和規律,形成知識網絡。老師和教輔書籍都會給出現成的小結圖表,同學在記這些圖表的同時,要嘗試著仿照這些圖表,根據自己的思考、理解,進行概括和總結,自己制作圖表,這樣做的效果比一味地背現成的圖表要好得多。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完整版篇二
1、分子是保持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區別是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5、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6、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7、鎂離子和鎂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或核電荷數。
8、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
9、決定元素的種類是質子數或核電荷數。
10、空氣是由幾種單質和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氣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鹽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
15、燃燒、鐵生銹、食物變質等都是化學變化。
16、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17、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重,能溶于水。
18、具有還原性的物質是h2、c、co。其中屬于單質的是c、h2。屬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的相同點是都是氧化反應。
20、在化學反應前后,肯定不變的是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元素的種類、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肯定變化的是物質的種類和分子的種類。
21、2h2表示兩個氫分子;
2h表示兩個氫原子;
2h+表示兩個氫離子。
22、能鑒別氫氧化鈉溶液、鹽酸、水的試劑是石蕊試劑。
23、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輕,難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