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餐桌禮儀座位安排篇一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中餐禮儀源遠流長,一直流傳至今,在餐桌禮儀中,無論是座位的安排還是菜品的擺放都是由規矩的。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中餐餐桌禮儀座位安排,希望各位客官喜歡!
(一)由多桌組成的宴請桌次排序
在安排多桌宴請的桌次時,除了要注意“面門定位”、“以右為尊”、“以遠為上”等規則外,還應兼顧其他各桌距離主桌的遠近。通常,距離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離主桌越遠、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時,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狀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過大或過小。
為了確保在宴請時赴宴者及時、準確地找到自己所在桌次,可以在
請柬
上注明對方所在的桌次、在宴會廳入口懸掛宴會桌次排列示意圖、安排引位員引導來賓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張餐桌上擺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在本排法中,以主人為主心,住房其余座位和客房人員各自按“以右為貴”原則一次按“之”字形飛線排列,同時要做到主客相間。
(三)男女主人共同宴請時的座次排序
男女主人共同宴請時的排序方法是一種主副相對、以右為貴的排列。男主人坐上席,女主人位于男主人的對面。賓客通常隨男女主人,按右高左低順序依次對角飛線排列,同時要做到主客相間。國際慣例是男主賓安排在女主人右側,女主賓安排在男主人右側。
(四)同性別雙主人宴請時的座次排序
第一、第二主人均為同性別人士或正式場合下宴請時用的方法,是一種主副相對、按“以右為貴”的原則依次按順時針排列,同時要做到主客相間。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終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
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而現代飲食禮儀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
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系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后,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然后入座: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餐桌禮儀座位安排篇二
>餐桌座位禮儀常識一般的宴會,除自助餐、茶會及酒會外,主人必須安排客人的席次,不能以隨便坐的方式,引起主客及其他客人的不滿。尤其有外交使團的場合,大使及代表之間,前后有序,絕不相讓。茲就桌次的順序和每桌座位的尊卑,分述如次,以供讀者參考。
(2)桌次的順序
一般家庭的宴會,飯廳置圓桌一臺,自無桌次順序的區分,但如果宴會設在飯店或禮堂,圓桌兩桌,或兩桌以上時,則必須定其大小。其定位的原則,以背對飯廳或禮堂為正位,以右旁為大,左旁為小,如場地排有三桌,則以中間為大,右旁次之,左旁為小。
1、以右為尊,前述桌席的安排,已述及尊右的原則,席次的安排、亦以右為尊,左為卑。故如男女主人并座,則男左女右,以右為大。如席設兩桌,男女主人分開主持,則以右桌為大。賓客席次的安排亦然,即以男女主人右側為大,左側為小。
2、職位或地位高者為尊,高者座上席,依職位高低,即官階高低定位,不 能逾越。
3、職位或地位相同,則必須依官職傳統習慣定位。
4、遵守外交慣例,依各國的慣例,當一國政府的首長,如總統或總理款宴外賓時,則外交部長的排名在其他各部部長之前。
5、女士以夫為貴,其排名的秩序,與其丈夫相同。即在眾多賓客中,男主賓排第一位,其夫人排第二位。但如邀請對象是女賓,因她是某部長,而這位先生官位不顯,譬如是某大公司的董事長,則必須排在所有部長之后,夫不見得與妻同貴。
6、與宴賓客有政府官員、社會團體領袖及社會賢達參加的場合,則依政府 官員、社會團體領袖、社會賢達為序。
7、歐美人士視宴會為社交最佳場合,故席位采分座之原則,即男女分座,排位時男女互為間隔。夫婦、父女、母子、兄妹等必須分開。如有外賓在座,則 華人與外賓雜坐。
8、遵守社會倫理,長幼有序,師生有別,在非正式的宴會場合,尤應烙遵。如某君已為部長,而某教授為其恩師,在非正式場合,不能將某教授排在該部長 之下。
9、座位的末座,不能安排女賓。
10、在男女主人出面款宴而對座的席次,不論圓桌或長桌,凡是八、十二、十六、二十、二十四人(余類推),座次的安排,必有兩男兩女并座的情形。此或然無法規避。故理想的席次安排,以六、十、十四、十八人(余類推)為宜。
11、如男女主人的宴會,邀請了他的頂頭上司,經理邀請了其董事長,則 男女主人必須謙讓其應坐的尊位,改坐次位。
《《《
返回目錄
餐桌禮儀座位安排篇三
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曾經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那么你們知道中西餐座位的安排是怎樣的嗎?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座位安排的餐桌禮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一、席位安排
1、中餐宴會席位安排
首先確定主人位。
主人位置一般面朝宴會廳的出入口,可縱觀全局,也可安排在宴會廳的重點裝飾的前面,讓客人一進宴會廳就可看見主人。副主人安排在正主人的對面,一般背向出入口面朝主人,方便主人安排副主人具體事宜。
主賓安排在主人的右側,方便主人照顧主賓。如果主賓偕夫人出席,可把主賓夫人安排在主賓的邊上,也可把主賓夫人安排在主人夫人右側的位置,除此之外也需要把身份地位相近的客人安排在一起,方便交流。
副主賓安排在副主人的右側,方便副主人照顧副主賓。主賓和副主賓右側可安排翻譯入席,方便翻譯向主賓和副主賓翻譯,其他位置可安排陪同。
女士優先(女主人:主位/男主人:第二主位)
恭敬主賓(男女主賓分別緊靠女主人和男主人)
以右為尊(男主賓坐于女主人右側,女主賓坐于男主人右側)
距離定位(距主位近的位子高于距主位遠的位子)
面門為上(面對餐廳門的位子高于背對餐廳門的位子)
交叉排列(男vs女,生人vs熟人)
家庭聚會席位安排
家庭聚會酒桌上的座次,一般是要按照輩份高低、年齡大小來排序的。也就是就,不論誰請客,輩份最高或年齡最長者要坐在最里面面向門口的顯要位置;接下來可按輩份或年齡依次一左一右地排列。
有時還要在長輩旁邊安排一位老人喜歡的小孩,一般都是隔代人。如果是長輩請客,可能要指派一人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負責做好各項招待工作;如果是晚輩請客,請客者會自然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
朋友聚會席位安排
朋友、同學、戰友等聚會酒桌上的座次,一般來講是誰請客誰坐在面向門口的位置,也叫“坐東”或“莊主”,有時莊主也可能把此位置讓給職位較高或德高望重者,其余的要可以按年齡大小依次一左一右排列。因為都是朋友,所以有時也不計較這些,誰坐哪兒都無關緊要,但莊主的位置別人是不會去坐的。
1、餐前禮儀
適度修飾、準點到場、各就各位、認真交際、認真傾聽。
2、餐時禮儀
不違食俗、不壞吃相、不胡布菜、不亂挑菜、不玩餐具、不吸香煙、不清嗓子、不作修飾、不瞎走動。
一,正式或大型宴會
正式或大型宴會一般都排席位,也可只排部分客人席位,其他人員只排桌次或自由入座。
1、宴會席位主要是根據出席人員禮賓次序安排的,同時還要綜合考慮政治關系、語言使用、宗教信仰和專業等諸因素。
2、同一桌上,席位的高低以離主人的座位遠近而定,右高左低。
3、兩桌以上的宴會,其他各桌第一主人的位置可以與主桌主人位置同向,也可以面對主桌的位置為主位。
4、如遇主賓身份高于主人,為表示對他的尊重,可以把主賓擺在主人的位置上,而主人則坐在主賓位置上,第二主人在主賓的左側。
5、如果出席人員中有身份高于主人者,可以由身份高者坐主位,主人坐在其左側。
6、有女賓時,中國習慣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賓坐男主人右上方,主賓夫人坐女主人右上方。
7、主賓帶夫人,而主人的夫人又不能出席,通常可請其他身份相當的婦女作第二主人。
如無適當身份的婦女出席,也可以把主賓夫婦安排在主人的'左右兩側。
8、如使用長桌,一桌6人、10人或14人時,男女主人可坐在餐桌兩端的傳統位置上。
如果一桌8人或12人時,男女主人就職宜坐在長桌兩端。
9、如使用圓桌,譯員一般安排在主賓的右側;使用長桌時,也可以安排在主賓與主人的對面。
譯員不上席時,則坐在主賓和主人的身后。
二,較小型或非正式餐會
招待客人進餐時,必須判斷上、下位的正確位置,以下的座位是上位:窗邊的席位、里面的席位上、能眺望美景的席位上。
安排座位時,請客人先人座;和上司同席時,請上司在身旁的席位坐下,你應站在椅子的左側,右手拉開椅子,而且不發出聲響。
在安排席位時,還應注意以下禮儀原則:
(1)職務原則。
按照我國慣例,公務宴會一般以職務高低安排席位,職務高者居上,低者居下;身份高者為上,低者為下。
同時還要照顧到年齡的長幼。
(2)“先朋友,后親戚,再宗族”原則。
在一般的中式宴會中,特別是家庭宴會,一般都遵循這條原則,這其中又以年齡長幼為序。
(3)男女分開原則。
按照國外的習慣, 桌上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為準,主賓在女主人右上方,主賓夫人在男主人右上方。在我國,通常把女士排在一起,即主賓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在女主人右上方。如果女士較多,則一般單獨坐一桌。
此外,在具體安排座次時,還應考慮其他一些因素,如客人之間是否熟悉、關系是否密切、語言是否相通、興趣愛好是否相投等,總之,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
1 、宴席座次安排以面門為上、以右為尊,主人、客人座次交叉;
3 、重要宴請要準備席卡、名單。
一、西式婚禮席位的排列規則
1. 女士優先。
在西餐禮儀里,往往體現女士優先的原則。排定用餐席位時,一般女主人為第一主人,在主位就位。而男主人為第二主人,坐在第二主人的位置上。
2. 距離定位。
西餐桌上席位的尊卑,是根據其距離主位的遠近決定的。距主位近的位置要高于距主位遠的位置。
3. 以右為尊。
排定席位時,以右為尊是基本原則。就某一具體位置而言,按禮儀規范其右側要高于左側之位。在西餐排位時,男主賓要排在女主人的右側,女主賓排在男主人的右側,按此原則,依次排列。
4. 面門為上。
按禮儀的要求,面對餐廳正門的位子要高于背對餐廳正門的位子。
5. 交叉排列。
西餐排列席位時,講究交叉排列的原則,即男女應當交叉排列,熟人和生人也應當交叉排列。在西方人看來,宴會場合是要拓展人際關系,這樣交叉排列,用意就是讓人們能多和周圍客人聊天認識,達到社交目的。
二、 西式婚禮長桌主要的位置排法
1. 法式就座方式。
主人位置在中間,男女主人對坐,女主人右邊是男主賓,左邊是男次賓,男主人右邊是女主客,左邊是女次客,陪客則盡量往旁邊坐。
2. 英美式就座方式。
桌子兩端為男女主人,若夫婦一起受邀,則男士坐在女主人的右手邊,女士坐在男主人的右手邊,左邊則是次客的位置,如果是陪同客盡量往中問坐。
3. 在隆重的場合,如果餐桌安排在一個單獨的房間里,在女主人請你入席之前,不應當擅自進入設有餐桌的房間。如果都是朋友,大家可以自由入坐;但在其他場合,客人要按女主人的指點入坐。客人要服從主人的安排,其禮貌的做法是,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士坐下之后方可坐下。一般說來,宴會應由女主人主持。如果女主人說:“祝你們胃口好”,這就意味著你可以吃了。如果女主人還沒有發話,勺子就進了嘴,那可是非常不禮貌的。
西式婚禮宴會的席位一般根據賓客地位安排,女賓席次依據丈夫地位而定。也可以按類別分坐,如男女分坐、夫婦分坐、華洋分坐等。在我國用西餐宴請客人,通常采用按職務高低男女分坐的方式。
1.
西餐餐桌禮儀座位安排
2.
餐桌座位禮儀常識
3.
西方餐桌座位禮儀
4.
中國餐桌座位禮儀
5.
餐桌座位禮儀有哪些
6.
餐桌禮儀
7.
餐桌禮儀
8.
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座位安排篇四
在餐桌上,誰坐在什么位置可是有講究的。有時親戚朋友在一起可能還可以隨便些,而如果是接待客人就要講究點規矩了。餐桌上到底如何來排座次,可能各地風俗不同,排法也不同。經歷了這么久,還是不能完全領會。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關于中國餐桌座位禮儀吧!
但總體來說,可以分三種情形。
1家庭聚會
家庭聚會一般是要按照輩份高低、年齡大小來排序的。
也就是就,不論誰請客,輩份最高或年齡最長者要坐在最里面面向門口的顯要位置;接下來可按輩份或年齡依次一左一右地排列。
有時還要在長輩旁邊安排一位老人喜歡的小孩,一般都是隔代人。
如果是長輩請客,可能要指派一人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負責做好各項招待工作;如果是晚輩請客,請客者會自然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
有時莊主也可能把此位置讓給職位較高或德高望重者,其余的要可以按年齡大小依次一左一右排列。
因為都是朋友,所以有時也不計較這些,誰坐哪兒都無關緊要,但莊主的位置別人是不會去坐的。
3接待客人
接待客人屬于外交范疇,講究能多一些。
一般來講接待客人分主客兩方。
主方至少要有兩人,一人是“主陪”,另一人是“副陪”。
“副陪”一般是“主陪”的朋友、同事或部下。
“主陪”要坐在正對門的地方,以盡地主之宜,“副陪”坐在“主陪”的正對面,也就是靠近門口的地方。
副陪既是具體負責招待工作的,也是比較能喝酒的。
主陪右邊應該是主賓,左邊是副賓;副陪的右邊是來賓中的第三號人物,左邊是第四號人物。
其他人員基本可以隨便坐了。
服務人員倒酒的時候,從主賓開始按順時針順序依次進行。
有時人多的時候,還有一位或兩位邊陪。
一位邊陪就坐在主陪的左方、副陪右方中間位置,右邊是第五號人物,左邊是第六號人物;如果主方是四位在場兩位邊陪時,第四位邊陪在主陪的右方、副陪的左方,另一位邊陪的對方,四位呈十字交叉狀。
但在北方,來賓有依次按一左一右排列的。
本人比較傾向于前一種排列方式,
入座分清主賓和副賓位
凡是飯局都有主座,主座一般是指正對門口的中央位置。
主座一定是主人來坐的。
主座對面坐的是邀請人的“主陪”。
主賓和副賓分別坐在邀請人左右兩側,如有其他主方陪同人員可與其他客人相間排列席位。
讓邀請人和客人面對而坐,或讓客人坐在主座上都算失禮。
一、座次
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
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尊于右側。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
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
下載附件 (12.81 kb)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應該提前到達,然后在靠門位置等待,并為來賓引座。
如果你是被邀請者,那么就應聽從東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來說,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話,你應該將老板引至主座,請客戶最高級別的坐在主座左側位置。
除非這次招待對象的領導級別非常高。
二、點菜
如果時間允許,你應該等大多數客人到齊之后,將菜單供客人傳閱,并請他們來點菜。
當然,作為公務宴請,你會擔心預算的問題,因此,要控制預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是比較重要的,這樣客人也能大大領會你的預算。
況且一般來說,如果是你來買單,客人也不太好意思點菜,都會讓你來作主。
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萬不要因為尊重他,或是認為他應酬經驗豐富,酒席吃得多,而讓他/她來點菜,除非是他/她主動要求,否則,他會覺得不夠體面。
下載附件 (18.9 kb)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應該知道,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而是要讓主人來點菜。
如果對方盛情要求,你可以點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
記得征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特別是問一下“有沒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較喜歡吃什么?”讓大家感覺被照顧到了。
點菜后,可以請示“我點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幾位的口味”,“要不要再來點其它的什么”等等。
a.點菜三規則
一看人員組成。
一般來說,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則。
如果是男士較多的餐會可適當加量。
二看菜肴組合。
一般來說,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盡量做到全面。
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如果女士較多,則可多點幾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
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
如果這次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那么則要點上幾個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點菜時不應該問服務員菜肴的價格,或是討價還價,這樣會讓你公司在客戶面前顯得有點小家子氣,而且客戶也會覺得不自在。
b.中餐點菜的三優四忌
一頓標準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盤,接下來是熱炒,隨后是主菜,然后上點心和湯,如果感覺吃得有點膩,可以點一些餐后甜品,最后是上果盤。
在點菜中要顧及到各個程序的菜式。
優先考慮的菜肴
(1)有中餐特色的菜肴。
宴請外賓的時候,這一條更要重視。
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餃子、獅子頭、宮爆雞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國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肴。
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饃,湖南的毛家紅燒肉,上海的紅燒獅子頭,北京的涮羊肉,在那里宴請外地客人時,上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鮮更受好評。
(3)本餐館的特色菜。
很多餐館都有自己的特色菜。
上一份本餐館的特色菜,能說明主人的細心和對被請者的尊重。
c.飲食禁忌
(1)宗教的飲食禁忌,一點也不能疏忽大意。
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豬肉,并且不喝酒。
國內的佛教徒少吃葷腥食品,它不僅指的是肉食,而且包括蔥、蒜、韭菜、芥末等氣味刺鼻的食物。
一些信奉觀音的佛教徒在飲食中尤其禁吃牛肉,這點要招待港澳臺及海外華人同胞時尤要注意。
(2)出于健康的原因,對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
比如,心臟病、腦血管、脈硬化、高血壓和中風后遺癥的人,不適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魚,胃腸炎、胃潰湯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也不合適吃甲魚,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要少喝雞湯等。
(3)不同地區,人們的飲食偏好往往不同。
對于這一點,在安排菜單時要兼顧。
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歡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
英美國家的人通常不吃寵物、稀有動物、動物內臟、動物的頭部和腳爪。
另外,宴請外賓時,盡量少點生硬需啃食的菜肴,老外在用餐中不太會將咬到嘴中的食物再吐出來,這也需要顧及到。
(4)有些職業,出于某種原因,在餐飲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
例如,國家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不準吃請,在公務宴請時不準大吃大喝,不準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用餐,不準喝烈性酒。
再如,駕駛員工作期間不得喝酒。
要是忽略了這一點,還有可能使對方犯錯誤。
三、吃菜
中國人一般都很講究吃,同時也很講究吃相。
隨著職場禮儀越來越被重視,商務飯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講究。
以下以中餐為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禮有儀,得心應手。
中餐宴席進餐伊始,服務員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臉。
上龍蝦、雞、水果時,會送上一只小小水孟,其中飄著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
洗手時,可兩手輪流沾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
對外賓不要反復勸菜,可向對方介紹中國菜的特點,吃不吃由他。
有人喜歡向他人勸菜,甚至為對方夾菜。
外賓沒這個習慣,你要是一再客氣,沒準人家會反感:“說過不吃了,你非逼我干什么?”依此類推,參加外賓舉行的宴會,也不要指望主人會反復給你讓菜。
你要是等別人給自己布菜,那就只好俄肚子。
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動手取食。
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
夾菜要文明,應等菜肴轉到自已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
要細嚼慢咽,這不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
決不能大塊往嘴里塞,狼吞虎咽,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
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里。
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萊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里的菜撥到桌上,不要把湯潑翻。
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嘴里“叭叭”作響,這都是粗俗的表現。
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和人聊天。
嘴里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里。
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
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別人。
不要用手去嘴里亂摳。
用牙簽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
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
下載附件 (112.03 kb)
用餐結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頭頸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飽嗝或噯氣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四、喝酒
俗話說,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學問講究,以下總結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細節。
細節一: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
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
細節二: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細節三: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細節四: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細節五:記得多給領導或客戶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或客戶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
餐桌禮儀座位安排篇五
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學習學習關于餐桌上的座位順序吧!
招待客人進餐時,必須判斷上、下位的正確位置,以下的座位是上位:窗邊的席位、里面的席位上、能眺望美景的席位上。
安排座位時,請客人先人座;和上司同席時,請上司在身旁的席位坐下,你應站在椅子的左側,右手拉開椅子,而且不發出聲響。
還有,預訂場地時,應交待店方留好的位置,不要廁所旁或高低不平的角落。
中華料理一般都使用圓桌,中間有圓形轉盤放置料理,進餐時將喜歡的菜夾到面前的小碟子享用。
中華料理的餐桌禮儀基本上很簡單、自在,最不受拘束。
只要留意以下要點即可。
1.主客優先。
主客還未動筷之前,不可以先吃;每道菜都等主客先夾菜,其他人才依序動手。
2.有人夾菜時,不可以轉動桌上的轉盤;有人轉動轉盤時,要留意有無刮到桌上的餐具或菜肴。
3.不可一人獨占喜好的食物。
4.避免使用太多餐具。
中華料理的精神就是邊吃邊聊,眾人同樂,只要遵守基本禮儀,可以盡情地聊天。
餐桌上的話題
如果飯桌上只是低頭吃飯,氣氛一定很僵。
和背景、年齡、性格、嗜好皆不相同的客戶,到底要聊些什么?
1.天氣、氣候。
這是英國人的習慣,在火車上遇到同車等人,必定由天氣展開話題。
2.嗜好。
以國家或人群之分的嗜好是最佳交際話題。
3.新聞報導。
僅管每天不同,但是特則新聞幾乎都有幾萬人以上看到過。
4.故鄉,出身學校。
有可能因而找到同鄉,拉近彼此間等距離。
我國古代就有所謂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
這里說的進餐禮儀就是指吃相,要使吃相優雅,既符合禮儀的要求,也有利于我國飲食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第一,入座的禮儀。
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離門最近處的座位上。
如果帶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
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頭,使餐桌與身體的距離保持在10~20公分。
入座后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個招呼。
動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贊賞其手藝高超、安排周到、熱情邀請等。
喝湯時也不要發出聲響,最好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后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
有的人吃飯時喜歡用勁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有的人喝湯時,也用嘴使勁吹,弄出嗦嘍嗦嘍的聲音來,這也是不合乎禮儀要求的。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肴送到他們跟前。
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和重視。
第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的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第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
不要光低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擋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
現在商海如潮涌,很多生意都是在餐桌上談成的,所以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
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
把重點放在欣賞菜肴上。
一、不吸煙:吸煙污染環境,有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是不文明的表現,在現代商務宴會的餐桌上是要禁止的。
二、不吐渣:不是不可以吐(吃魚、吃雞當然要吐刺和骨頭),而是不要亂吐,不要往地下吐,也不要往桌子上亂吐,而是要吐在專門裝渣的碟子里。
特別要指出的是吐痰一定要吐在紙巾里,痰更是不能亂吐的,亂吐者一不衛生,二不文明,三影響食欲。
三、不夾菜:可以勸酒勸菜,不可以為別人夾菜,第一不衛生,第二不知道別人喜不喜歡這道菜。
四、不勸酒:無酒不成宴席,但酒少飲宜情,多喝則傷身,酒席桌上祝酒不勸酒,更不要灌酒。
五、不插筷:筷子的擺放是很有講究的:不能橫著放,也不能插在飯或菜上——那是祭祖,只能豎著放,即筷子頭向桌子的中心擺放。
六、不在餐桌上整理服飾(包括化妝):真的要整理儀表是應該去洗手間,而不是在餐桌前。
七、不剔牙:餐桌前剔牙是不禮貌、不雅觀的。
現在有用手掩蓋的方式剔牙,也是不太雅的,真要剔牙也是應該到洗手間的。
八、不沉默:餐桌上賓客都不應只吃不說,要制造一點喜慶活潑的氣氛,說一些輕松開胃的笑話,放一點輕松愉快的音樂,有助食欲和消化。
食不言寢不語
切記不要在飯菜還含在嘴里未下咽的時候就同別人講話,這一點是非常忌諱且不禮貌的。
如過對方很著急得到答案,你一定要用手捂住正在咀嚼的嘴巴,反過來講,如果你看到別人正在咀嚼食物,也不要去跟別人講話,看到別人在夾菜的時候也不要去敬酒。
學會禮讓和安靜
很多小孩子總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會把喜歡吃的東西順其自然地拖到自己面前,大人也任由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食物。
孩子們在餐桌旁跑來跑去大聲喧嘩,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中餐禮儀,是教會孩子“懂禮貌”重要的一步。
坐有坐相
坐姿包括就座的姿勢和坐定的姿勢入座時要輕而緩,走到座位面前轉身,輕穩地坐下,不應發出嘈雜的聲音。
女士應用手把裙子向前攏一下。
坐下后,上身保持挺直,頭部端正,目光平視前方或交談對象。
腰背稍靠椅背,在正式場合,或有位尊者在座,不能坐滿座位,一般只占座位的2/3。
兩手掌心向下,疊放在兩腿之上,兩腿自然彎曲,小腿與地面基本垂直,兩腳平落地面,兩膝間的距離,男子以松開一拳或二拳為宜,女子則不松開為好。
非正式場合,允許坐定后雙腿疊放或斜放,交叉疊放時,力求做到膝部以上并攏。
無論哪一種坐姿,都要自然放松,面帶微笑。
在社交場合,不可仰頭靠在座位背上或低著頭注視地面;身體不可前俯后仰,或歪向一 側;雙手不應有多余的動作。
雙腿不宜敞開過大,也不要把小腿擱在大腿上,更不要把兩腿直伸開去,或反復不斷的抖動。
這些都是缺乏教養和傲慢的表現。
關于夾菜
在有玻璃轉盤的中餐餐桌上,夾菜的時候應順時針轉。
這一方面寓意著順意順利,另一方面也是根據人體的運動方向習慣規定的。
當每個人都順時針轉動轉盤的時候,如果你逆時針轉動就會顯得很突兀,并且要注意的是在上菜品時應先轉到主賓或尊長面前。
在講究老規矩的人家吃飯,還有主坐、次坐等很多區別。
雖然現代人普遍不在乎這些了,但我們研究的時尚禮儀是非常科學化的禮儀。
不管是那種禮儀,它都是一個心態的問題——只有能考慮到別人,注意到別人的不便時,你才能從內心里成為一個真正講禮貌懂禮儀的人。
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個人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到過的人,包括吃到過的美食,都是足以撐起ta與眾不同氣質的東西。
地理地貌的不同、餐飲文化的不同、祖國各地種族的不同,都是導致我們生活性格特點迥異的原因。
一個人想要變得在禮儀上更自信,一定要多學習,并且多出去走一走讓自己的視野變得寬闊。
如何保持優雅和自信、所有在外人展露出的細節美,都是平時鍛煉出來的。
在此,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將時尚禮儀傳播出去,讓時尚禮儀文明之花開遍大江南北,讓所有人都成為知禮懂儀的一份子。
一、入座的禮儀。
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
入座后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
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正對門口的為上座,一般是根據對方的身份地位來安排)。
二、進餐時,先請客人中長者動筷子。
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后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
有的人吃飯喜歡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肴送到他們跟前。
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
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
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
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談或疏通情感。
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肴上。
九、最后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十、應等長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十一、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
十二、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1.
餐桌禮儀座位安排
2.
西方餐桌座位禮儀
3.
中國餐桌座位禮儀
4.
西餐餐桌禮儀座位安排
5.
餐桌座位禮儀有哪些
6.
會議座位禮儀常識
7.
餐桌禮儀常識
8.
禮儀常識之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座位安排篇六
在餐桌上吃飯的時候,有時候一個座位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征,那么你們知道中西餐座位的安排是怎樣的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座位安排的餐桌禮儀,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首先確定主人位。主人位置一般面朝宴會廳的出入口,可縱觀全局,也可安排在宴會廳的重點裝飾的前面,讓客人一進宴會廳就可看見主人。
副主人安排在正主人的對面,一般背向出入口面朝主人,方便主人安排副主人具體事宜。
主賓安排在主人的右側,方便主人照顧主賓。如果主賓偕夫人出席,可把主賓夫人安排在主賓的邊上,也可把主賓夫人安排在主人夫人右側的位置,除此之外也需要把身份地位相近的客人安排在一起,方便交流。
副主賓安排在副主人的右側,方便副主人照顧副主賓。主賓和副主賓右側可安排翻譯入席,方便翻譯向主賓和副主賓翻譯,其他位置可安排陪同。
女士優先(女主人:主位/男主人:第二主位)
恭敬主賓(男女主賓分別緊靠女主人和男主人)
以右為尊(男主賓坐于女主人右側,女主賓坐于男主人右側)
距離定位(距主位近的位子高于距主位遠的位子)
面門為上(面對餐廳門的位子高于背對餐廳門的位子)
交叉排列(男vs女,生人vs熟人)
家庭聚會酒桌上的座次,一般是要按照輩份高低、年齡大小來排序的。也就是就,不論誰請客,輩份最高或年齡最長者要坐在最里面面向門口的顯要位置;接下來可按輩份或年齡依次一左一右地排列。有時還要在長輩旁邊安排一位老人喜歡的小孩,一般都是隔代人。如果是長輩請客,可能要指派一人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負責做好各項招待工作;如果是晚輩請客,請客者會自然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
朋友、同學、戰友等聚會酒桌上的座次,一般來講是誰請客誰坐在面向門口的位置,也叫“坐東”或“莊主”,有時莊主也可能把此位置讓給職位較高或德高望重者,其余的要可以按年齡大小依次一左一右排列。因為都是朋友,所以有時也不計較這些,誰坐哪兒都無關緊要,但莊主的位置別人是不會去坐的。
1、餐前禮儀
適度修飾、準點到場、各就各位、認真交際、認真傾聽。
2、餐時禮儀
不違食俗、不壞吃相、不胡布菜、不亂挑菜、不玩餐具、不吸香煙、不清嗓子、不作修飾、不瞎走動。
餐桌禮儀座位安排篇七
禮儀是與人相處之道?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酒桌座位禮儀,歡迎參考閱讀!
(1)座位的禮儀
一般的宴會,除自助餐、茶會及酒會外,主人必須安排客人的席次,不能以隨便坐的方式,引起主客及其他客人的不滿。尤其有外交使團的場合,大使及代表之間,前后有序,絕不相讓。茲就桌次的順序和每桌座位的尊卑,分述如次,以供讀者參考。
(2)桌次的順序
一般家庭的宴會,飯廳置圓桌一臺,自無桌次順序的區分,但如果宴會設在飯店或禮堂,圓桌兩桌,或兩桌以上時,則必須定其大小。其定位的原則,以背對飯廳或禮堂為正位,以右旁為大,左旁為小,如場地排有三桌,則以中間為大,右旁次之,左旁為小。
1、以右為尊,前述桌席的安排,已述及尊右的原則,席次的安排、亦以右為尊,左為卑。故如男女主人并座,則男左女右,以右為大。如席設兩桌,男女主人分開主持,則以右桌為大。賓客席次的安排亦然,即以男女主人右側為大,左側為小。
2、權利或地位高者為尊,高者座上席,依權利高低,即官階高低定位,不能逾越。
3、權利或地位相同,則必須依官職傳統習慣定位。
4、遵守外交慣例,依各國的慣例,當一國政府的首長,如總統或總理款宴外賓時,則外交部長的排名在其他各部部長之前。
5、女士以夫為貴,其排名的秩序,與其丈夫相同。即在眾多賓客中,男主賓排第一位,其夫人排第二位。但如邀請對象是女賓,因她是某部長,而這位先生官位不顯,譬如是某大公司的董事長,則必須排在所有部長之后,夫不見得與妻同貴。
6、與宴賓客有政府官員、社會團體領袖及社會賢達參加的場合,則依政府官員、社會團體領袖、社會賢達為序。
7、歐美人士視宴會為社交最佳場合,故席位采分座之原則,即男女分座,排位時男女互為間隔。夫婦、父女、母子、兄妹等必須分開。如有外賓在座,則華人與外賓雜坐。
8、遵守社會倫理,長幼有序,師生有別,在非正式的.宴會場合,尤應烙遵。如某君已為部長,而某教授為其恩師,在非正式場合,不能將某教授排在該部長之下。
9、座位的末座,不能安排女賓。
10、在男女主人出面款宴而對座的席次,不論圓桌或長桌,凡是八、十二、十六、二十、二十四人(余類推),座次的安排,必有兩男兩女并座的情形。此或然無法規避。故理想的席次安排,以六、十、十四、十八人(余類推)為宜。
11、如男女主人的宴會,邀請了他的頂頭上司,經理邀請了其董事長,則男女主人必須謙讓其應坐的尊位,改坐次位。
以上是席次安排的原則。由于席次安排尊卑,賓客一旦上桌坐定,看看左右或前后賓客,尊卑井然。
中國人傳統上用八仙桌。對門為上,兩邊為偏座。請客時,年長者、主賓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順序坐偏座。在中國,左為尊,右為次;上為尊,下為次;中為尊,偏為次。而在西方,右為尊,左為次。
西方的宴客形式,從正式到非正式,遠遠多于中國。大致說來,他們有以下八種宴請形式:有席位的宴請,自助餐,正式午餐,招待會,雞尾酒會,聚餐會,野餐,茶會。
中西都講究正式的宴請活動的坐次安排。西方人請客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然后在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對于餐桌的規矩,西方人進餐用刀叉,中國人用筷子。當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規矩。
西方的宴客形式,從正式到非正式,遠遠多于中國。大致說來,他們有以下八種宴請形式:有席位的宴請,自助餐,正式午餐,招待會,雞尾酒會,聚餐會,野餐,茶會。
從傳統習俗上說,中國人請客,不論按長、尊、主、次圍桌而坐,滿桌豐盛的酒菜,主人頻頻勸酒,客人謙讓禮到。中國人覺得這樣的宴客方式才能體現主人的熱情和誠懇。另外宴客時崇尚熱鬧歡快的氣氛,講究面子排場。排場之大,氣氛之熱鬧常常令人嘆為觀止。
其次,中西在宴客的觀念上有較大的差異。中國人請客吃飯,重在飯菜本身。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豐富多彩。如果做得到,一定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否則,很難稱的上是在請客。中國人宴客時重視飯菜本身起源于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念:民以食為天;食色性也。在衣食住行四大生活要素中食為首。
西方人的飲食觀念不同于中國人,林語堂先生說,英美人僅以“吃”為對一個生物的機器注入燃料,只要他們吃了以后能保持身體的結識,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再不足道中。由于這一點,英語國家的飲食文化,尤其在烹飪方面不但遜色于中國,也遠不如法意等國。他們的傳統飯菜比較單一乏味。但比較注重營養,力求口味的清淡和膳食的均衡。
中國和英語國家宴客習俗的差異還表現在宴請的禮儀上。中西都講究正式的宴請活動的坐次安排。西方人請客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然后在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中國人傳統上用八仙桌。對門為上,兩邊為偏座。請客時,年長者、主賓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順序坐偏座。在中國,左為尊,右為次;上為尊,下為次;中為尊,偏為次。而在西方,右為尊,左為次。對于餐桌的規矩,西方人進餐用刀叉,中國人用筷子。當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規矩。
中西宴客方面的另一大差異,就是餐桌氣氛上的差異。總的來說是西方餐桌上靜,中國餐桌上動。西方人平日好動,揮手聳肩等形體語言特別豐富。但一坐到餐桌上便專心致志的去靜靜的切割自家的盤中餐。中國人平日好靜,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絕,相互讓菜,勸酒。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反映出了中西飲食文化上的根本差異。中國人以食為人生之至樂,所以餐桌上人們盡情的享受這美味佳肴。餐桌上的熱鬧反映了食客發自內心的歡快。西方人以飲食為生存的必要條件,他們自然要遵守某些操作規范,以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轉。
座次排序基本規則
以右為上(遵循國際慣例)
居中為上(中間高于兩側)
前排為上(適用所有場合)
以遠為上(遠離房門為上)
面門為上(良好視野為上)
宴會座次
排序原則:以遠為上,面門為上,以右為上,以中為上;觀景為上,靠墻為上。
座次分布:面門居中位置為主位;主左賓右分兩側而坐;或主賓雙方交錯而坐;越近首席,位次越高;同等距離,右高左低。
餐桌禮儀座位安排篇八
在安排多桌宴請的桌次時,除了要注意“面門定位”、“以右為尊”、“以遠為上”等規則外,還應兼顧其他各桌距離主桌的遠近。通常,距離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離主桌越遠、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時,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狀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過大或過小。
為了確保在宴請時赴宴者及時、準確地找到自己所在桌次,可以在請柬上注明對方所在的桌次、在宴會廳入口懸掛宴會桌次排列示意圖、安排引位員引導來賓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張餐桌上擺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數字書寫)。
在本排法中,以主人為主心,住房其余座位和客房人員各自按“以右為貴”原則一次按“之”字形飛線排列,同時要做到主客相間。
男女主人共同宴請時的排序方法是一種主副相對、以右為貴的排列。男主人坐上席,女主人位于男主人的對面。賓客通常隨男女主人,按右高左低順序依次對角飛線排列,同時要做到主客相間。國際慣例是男主賓安排在女主人右側,女主賓安排在男主人右側。
第一、第二主人均為同性別人士或正式場合下宴請時用的方法,是一種主副相對、按“以右為貴”的原則依次按順時針排列,同時要做到主客相間。
飯桌中的“排座次”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終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
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而現代飲食禮儀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
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系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后,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然后入座: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餐桌禮儀座位安排篇九
(一)由兩桌組成的小型宴請座次排序
(二)由多桌組成的宴請桌次排序
在安排多桌宴請的桌次時,除了要注意“面門定位”、“以右為尊”、“以遠為上”等規則外,還應兼顧其他各桌距離主桌的遠近。通常,距離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離主桌越遠、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時,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狀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過大或過小。
為了確保在宴請時赴宴者及時、準確地找到自己所在桌次,可以在請柬上注明對方所在的桌次、在宴會廳入口懸掛宴會桌次排列示意圖、安排引位員引導來賓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張餐桌上擺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數字書寫)。
(三)單主人宴請時的位次排序
在本排法中,以主人為主心,住房其余座位和客房人員各自按“以右為貴”原則一次按“之”字形飛線排列,同時要做到主客相間。
(四)男女主人共同宴請時的座次排序
男女主人共同宴請時的排序方法是一種主副相對、以右為貴的排列。男主人坐上席,女主人位于男主人的對面。賓客通常隨男女主人,按右高左低順序依次對角飛線排列,同時要做到主客相間。國際慣例是男主賓安排在女主人右側,女主賓安排在男主人右側。
(五)同性別雙主人宴請時的座次排序
第一、第二主人均為同性別人士或正式場合下宴請時用的方法,是一種主副相對、按“以右為貴”的原則依次按順時針排列,同時要做到主客相間。
右高左低:當兩人一同并排就座時,通常以右為上座,以左為下座。這是因為中餐上菜時多以順時針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優先受到照顧。
各桌同向:如果是宴會場所,各桌子上的主賓位都要與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
以遠為上:當桌子縱向排列時,以距離宴會廳正門的遠近為準,距門越遠,位次越高貴。
臨墻為好:在某些中低檔餐廳用餐時,為了防止過往侍者和食客的干擾,通常以靠墻的座位為上座,靠過道的座位為下座。
中座為尊:三人一同就餐時,居中坐者在位次上要高于在其兩側就座的人。
臨臺為上:宴會廳內若有專用的講臺時,應該以靠講臺的餐桌為主桌,如果沒有專用講臺,有時候以背鄰主要畫幅的那張餐桌為主桌。
面門為上:倘若用餐時,有人面對正門而坐,有人背對正門而坐,依照禮儀慣例則應以面對正門者為上坐,以背對正門者為下座。
觀景為佳:在一些高檔餐廳進餐時,在其室內外往往有優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可供用餐者觀賞,此時應以觀賞角度最佳處為上座。
一般家庭舉行宴請,因正房為坐北向南,所以方桌北面即向門一面為客人的位置。現在則以迎門一方的左為上,右為下,是為首次兩席。兩旁仍按左為上,右為下依次安位。主人則背門而坐。
恰當的用桌次和座位的.安排顯示你的地位,表達你的尊敬,將會為你的赴會和宴請增添禮儀之邦的風采,并取得預期的效果。
西式宴會的席次排位也是講究右高左低,同一桌上席位高低以距離主人座位遠近而定。
如果男、女主人一桌對坐,則女主之右為首席,男主人之右為次席,女主之左為第三席,男主人之左為第四席,其余位次依序而分。
西式宴請多采用長條餐桌,席位安排,類似中式的圓桌,要讓陪同人員或主人、副主人坐在長桌的兩端,盡量留心別讓客人坐在長桌兩端的席位上。排座時還應考慮來賓民族習慣、宗教信仰的差異性,不要因此出現不協調局面。
西式正宴上,配偶或者一起出席的異性朋友很有可能不會被安排在你的身邊一起,原因是避免兩位只顧自己聊天而不關注其他客人的話題,將其他客人無形拒之話題圈外。
若擔心配偶或一同出席的異性朋友與你分開坐后他們口無遮攔破壞你的形象,或者怕他們缺乏社交經驗不善于與陌生人交談需要你照顧的話,那么最好在回復邀請函時和主人說明你必須與你的同伴坐在一起。
入座前
若餐廳或酒店有衣帽間,可以先把大衣、雨傘及公文包在此寄存,因為西餐廳不會提供像中餐廳常見的椅背衣服套。受邀就餐的時候你應該是 dressed to be seen,給大家一個完美的第一感,所以不要累贅,該寄存的最好放在衣帽間 (在某些國家,提取衣服時可以在衣帽間柜臺上的零錢盤放一點小費給服務員)。
入座后
男士應該有紳士風度的幫助女士入座,因為隆重的晚宴上女士們一般都穿著晚禮服,我們應該幫她們把椅子拉出來方便她們入座,然后她們坐下后幫她們把椅子推進去一些。
就餐途中不要把手機擺放在餐桌上,建議把手機調到靜音狀態,也最好不要接聽電話,如真的必需接聽電話或需要去洗手間等,最好起身離席并和周圍的客人打個招呼。
結語:就座安排是為了增加吃飯氣氛,方便交談,認識朋友擴充人脈。不妨預先通過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獲悉并了解多一些時事或熱點關注等來擴充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有個充分的話題準備。
餐桌禮儀座位安排篇十
河南,古稱中原、豫州、中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你們知道河南人的餐桌座位禮儀嗎?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河南人餐桌座位禮儀,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宴席座次
“首席上座”,就現在而言,指的是正對門口的那個座位,家宴時你不把最尊貴的長輩請到此座上,老人家恐怕就很不高興啦!
但如果你是東主,那么這個座就應該是你的。比如一個男學生設“敬師宴”時,他居此座,叫做“主陪”;他太太居他正對面,叫做“副陪”。入席時,老師坐他右邊,師母坐他左邊;(若還有老師,則坐于其太太右、左邊)其他同學隨便就坐。這就是最“標準”的宴席座次。
用餐前
2、切忌用筷子敲打碗碟老人們認為只有乞丐討飯時才會用筷子敲打碗碟;
同時,將筷子長短不齊地放在桌子上,叫“三長兩短”,代表“死亡”; 此外,用筷子要兩支一雙同時用,忌用一根筷子進食,這意為成雙成對不分離。兩根筷子要同一顏色,同一長短。
餐桌上擺放筷子要放在飯碗右邊,筷子頭朝座位,切忌倒過來。(因祭祀用筷子,是將筷子頭朝外朝神位的)。
3、突發情況要及時圓場不小心把筷子掉地上或把碗碟打碎,應分別說“快樂!(筷落)”、“歲歲(碎碎)平安!”、“落地開花,富貴榮華!”(孩子弄的,家長代說。)
4、忌用筷子“搗”(戳)碗底用筷子“搗”碗底是民間治療喉嚨卡骨的土方法:手拿空飯碗放在卡骨的人的頭頂上,用一雙筷子從上至下“搗”碗底,邊說:“骨落,骨落”,據說這樣做,骨頭就會落下去。
用餐時
1、請客吃飯千萬別上七道菜河南人是很忌諱這個的,叫“食七”,只有在辦喪事時才上七個菜。
2、某些菜的擺放需注意把雞頭對準客人以示尊敬;上整條魚時,應將魚腹而不是魚脊朝向客人,以示尊重。一般而論,是因為魚腹刺少味美。不過,這其實也有個典故,春秋時,專諸刺殺吳王僚,就是藏匕首于魚腹成功的,所以,讓賓客看到魚腹“清白”,以示善意。
3、筷子不能直插碗碟效果參考下圖,都懂的~
4、跟船員、漁民、司機吃飯不可翻魚家里有親戚是做相關工作的,把魚翻過來是詛咒要出交通事故。吃完魚的一邊后,可以拆去魚的骨架,吃另一邊。如果不合時宜地翻魚,就等著別人翻臉吧。
5、用餐時不要隨便“橫筷”筵席中暫時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擱在碟子或者調羹上。如果將筷子橫擱在碟子上,那是表示不再進膳了。橫筷禮一般用于平輩或比較熟悉的朋友之間。小輩為了表示對長者的尊敬,必須等長者先橫筷后才可跟著這么做。
6、不要用碟子吃飯吃菜,河南人認為這樣的人“小氣”。碟子是用來盛骨頭、殘渣的,這也是河南人衛生、有禮的表現。
用餐后
1、不要隨意問別人“您吃完沒?”有的老人忌諱別人說他“吃完”,因為這意味著這是最后一餐了。
2、不要隨便說“好飽”、“撐死啦”之類的話河南的老人通常認為這樣很沒出息的樣子,尤其是走親戚時候,切勿這樣做。
雖說現在年輕人沒那么多講究,但也有很多人保持著這種傳統習俗觀念,過年回家吃飯就得注意點了,特別是見家長的時候!
在河南,飲酒首重席位,上座一定要讓給長者或最尊貴的客人坐。上座的客人未到,酒宴一般是不會開始的。酒宴未開始之前,主人或其他的客人可以在座位上敘話閑談。當上座的客人到時,都要站起表示歡迎。待上座的客人就坐后,其他人方可就坐。
在農村中,一般是在座北朝南的堂屋里宴客,宴客的桌子多為八仙方桌,每桌可坐八人。北方即為上座,但還是要坐得稍偏一點,因為正北是老天爺的位置,所以要留出來,東方為次座,其余為末座。有的看桌子縫,以橫向桌縫的內側為上座,左為次座。也有的看廚房坐向,以廚房門所對的右側為上座。還有看椅子距墻的遠近,近的為上,遠的為下。在城市,由于門的朝向各異,便以正好面對門的座位為上座。城市宴客多用圓桌,一般上座左側為次座,右側為三座,以此類推。
(一)若酒宴為多席,則設有首席,農村的首席一般設在屋子的中央。城市的首席,一是安排在餐廳上方,面向眾席,背向廳壁;二是將首席安排在眾席中間。首席的上座必是最尊貴者,如在婚宴中,首席設三個上座,左上右次,是介紹人和男女舅父的坐位。一般每席八個人,首席坐不下的,再安排次席。
(二)酒過三巡的遺風
“三巡”飲酒禮儀在河南仍然有其遺跡。不過,現代的“三巡”實際上是人們共飲三杯,而不是傳統的從小到大、由幼及長、從卑至尊的依次飲三杯。
現代飲酒流行的開始程序一般是:待所有客人入座,下酒的涼菜基本上齊之后,酒席的主持者或主人首先要說上幾句
祝酒詞
,說明請諸位飲酒的原因,然后提議大家共飲第一杯酒。飲第一杯酒時,人們一般要離席站起,互相碰杯,感謝主人的盛情邀請。然后坐下品嘗菜肴,接著共飲第二杯酒。再次品嘗菜肴后,共飲第三杯酒。飲第二杯酒和第三杯酒時,可不必站起,而是一起端起酒杯讓酒杯底在酒桌輕碰一下。第一、二杯酒不飲盡亦可,但第三杯酒一定要飲盡。因為飲盡第三杯酒,即意味著酒宴的開始階段即將結束。所謂“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酒宴將切入正題,進入敬酒階段了。(三)流行民間的敬酒
河南的敬酒也多按“巡”進行,一般先由主人給座中最尊者敬酒。與南方長江流域的敬酒規矩不同,在河南敬酒人并不喝酒,而是讓被敬者飲酒,因此人們又普遍把敬酒稱為“倒酒”。意即給客人斟酒,請客人喝酒之意。
敬第一杯酒之前,客人站起,把杯中酒的飲少許,稱為“騰酒杯”。騰完酒杯,敬酒人說出敬酒的原因,或是歡迎,或是感謝,然后給被敬者斟上第一杯酒,一般要勸對方飲盡全杯,勸酒詞也是豐富多彩、五花八門。飲完第一杯酒,敬酒人接著會說“好事成雙”,再次給被敬者斟酒。飲盡第二杯酒后,敬酒人一般會讓被敬者再飲一杯。若被拒,則會提議自己陪對方喝完第三杯酒。也有被敬酒者主動提議同飲第三杯酒的。
給第一位客人倒完酒后,依次再給第二位客人斟酒,直到給座中所有的人斟完為止。若酒壺(或酒瓶)中的酒恰巧斟完,則稱為“酒福”,這杯不算,要重新斟的。然后是第二位敬酒者給座中人斟酒,直至所用的人彼此都給對方斟過酒后,敬酒階段方告結束。在敬酒過程中,其他人可邊閑聊,邊品嘗菜肴。
(四)對“魚頭酒”的重視
在酒宴中,河南人非常重視“魚頭酒”,它往往成為一次酒宴的高潮。
一般的情況是,在人們喝到酒酣之時,作為壓桌大菜的紅燒鯉魚(或其他魚肴)被服務人員恰如其時地獻了上來了。訓練有素的服務人員把盛有紅燒鯉魚的盤子放在桌面上,轉動桌面使魚頭恰好對準席中最尊者。若桌面不能轉動,則將盛有魚的盤子直接放在最尊者的面前,魚頭對準最尊者。此時,誰也不準再轉動桌面,正在進行敬酒或行酒令的也須暫停。
主人一般會按照“頭三尾四”喝魚頭酒的規矩,先讓魚頭對著的客人喝三杯酒,魚尾對著的則陪客人喝四杯酒。由于魚尾是分叉的,有時會對著兩個人,這時喝魚尾酒的將會是兩個人。有時陪客人喝魚頭酒的是坐在客人左右兩側的人,其勸酒詞往往是“魚眼放光,左右喝光”之類。魚頭、魚尾酒喝完,有時還會講“腹五背六”,即對著魚腹的要喝五杯酒,對著魚背的要喝六杯酒。
嚴格按照“頭三尾四、腹五背六”的規矩是要喝很多酒的,客人可能不勝酒力。故有些地區采取變通的方式,魚頭對著的客人只喝一杯魚頭酒,魚尾對著的則陪喝一杯魚尾酒。喝完魚頭、魚尾酒,喝過魚頭酒的尊者往往夾取少許蔥絲、芫荽等蓋住魚的眼睛,一邊說“一蓋不喝”,一邊請人們共同品嘗。
河南人之所以如此重視喝魚頭酒,與當地的鯉魚文化不無關系。鯉魚是河南的特產,肉質鮮美。在民間,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廣為流傳,在人們的心目中,鯉魚就是龍的化身。在婚慶喜宴等正式宴席上,壓桌菜往往缺少不了紅燒整條大鯉魚。喝魚頭酒,寓有對鯉魚格外看重的含義。在喝魚頭酒的過程中,又體現出對客人、尊者、長者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