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四年級教案部編版篇一
本課一共四段,內容簡短。第一段主要講孔子是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張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受到學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講孔子在評價學生的優點的同時謙虛地表示自己的不足。第三段講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學生各有優點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斷學習。最后一段講后人對孔子的評價。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正確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
:能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習慣;訓練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能夠大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發學生對孔子的敬佩之情。
1、理解“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含義。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
1、大家還記不記得在上一篇課文中,作者開頭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師孔夫子像。
2、為什么要拜孔子呢?(請同學回答,并順勢引出對孔子的介紹)
3、 這么偉大的一位萬世之師,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學生的?答:想。
1、 好,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孔子與學生》(用多媒體出示課題)
2、 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圈點問題,有不懂的地方畫出來,可以在旁邊寫上字;自學生字。
3、 請學生提問,老師將問題整理歸類。
4、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再請同學起來朗讀一下這篇課文。請3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臺下同學當評委,看他們讀的對不對。
5、 評論一下,引出生字的學習,用多媒體出示本課生字,請同學們讀幾遍,糾正發音。
1、 什么是有教無類?請同學們根據字面意思試著解釋一下。老師評價后給予正確解釋。從文中哪幾句話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無類?答:2、3句。
2、 什么是因材施教?請同學解釋一下,老師指正。文中哪幾段體現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2、3段。(從而引出對2、3段的研究)
3、 請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對話中出現了幾個人物?答:4個。他們分別叫什么名字啊?答:顏回、子貢、子路、子張。(隨著學生的回答,用多媒體一一出示或板書)
4、 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別對他們做了什么評價?答:信用好,聰明,勇敢,嚴謹莊重。隨著學生的回答,用多媒體一一出示或板書)
5、 孔子的學生們各有各的優點,孔子跟他們相比,感覺自己怎么樣啊?答:不及他們。
6、 聽到孔子這么說,子夏很迷惑,“既然他們都各有長處,而且比您還要了不起,那他們為什么還要跟您學習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疑問呢?那就讓我們跟子夏一起去問問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們的疑惑。問明白的同學請舉手告訴老師,孔子和你們說了些什么?答:……(隨著學生的回答,用多媒體一一出示或板書缺點部分)
7、 就2、3段的內容,再進一步啟發學生,使學生們進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8、 下面請大家一起來做一個游戲,三人一組,討論交流,分別說出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大家一定要根據平時的觀察,實事求是的說出同學的優缺點。(討論后,老師請3-4組同學來回答)
10、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們一樣,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么說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齊讀、分組讀、個人讀。請同學說說對本句的理解,老師點撥,使學生了解句意。再讀。各自背,同位互相檢查。
12、現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孔子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請大家用兩個詞概括。答: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13、孔子不但受到學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稱為“萬事先師”,他為什么享有這么高的盛名呢?請大家齊讀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
14、孔子桃李滿天下,第一點不難理解。那么為什么說他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呢?四人一組,討論一下,看看我們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體現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師可以先舉例說明,例如不同年齡的人上不同的年級,學不同的東西,體現了因材施教等)
16、整體回顧四、學寫摘錄筆記現在請同學們拿出本子來,我們繼續練習寫摘錄筆記,找出你們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寫到本子上,如果你對有關孔子的知識感興趣,也可以抄下來,另外,老師課上講過的有關名句,也可以記下來。
1、 生字一個四遍,組兩個詞。
2、 背過“三人行……”
3、 如果你是孔子的學生,你想對他說什么?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語文四年級教案部編版篇二
一、知識目標:能說出推和拉的動作要領與方法。
二、技能目標:能做好單人、雙人以及多人的推拉游戲活動,了解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目標:能認真參與,吃苦耐勞,發揮小組合作精神,鍛煉身體并注意安全。
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組織,以實踐活動得出結論。
一、場地:學校操場(草地)。
二、設備器材:墻、大樹、籃球架、游戲器材(紙幣、圓圈等)
一、本課1課時完成。
二、教學內容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推拉伸展。
第二部分:雙人、多人推拉游戲,小組套圈比賽游戲。
一、預備運動
為頭、頸、手臂、肩膀、腰部……等伸展性暖身運動,為后面劇烈運動做好準備,以便拉傷。
二、推拉伸展
1、雙手互拉:雙手互扣,可向左、右、上、下、兩側等方向用力拉。
2、比手劃腳:運用手來做猜拳的游戲活動。
跪撐手猜拳、俯撐手猜拳。
3、雙腳屈伸:雙腳左右側拉及前后分腿等。
運用腳來做猜拳的游戲活動。
站立腳猜拳、坐姿腳猜拳、躺撐腳猜拳、仰撐腳猜拳、俯撐腳猜拳。
4、用力推墻:運用單手、雙手或腳用力推(墻、大樹、籃球架等均可)。
三、雙人推拉游戲:推拉動作以定式用力的方式進行,避免用力碰撞。
1、用背互推:兩人一組(體型相近為宜)用背互推,可用站立或蹲式、坐式等不同方式進行。
2、用手互推:兩人一組(體型相近為宜),用單手或雙手互推,可用弓箭式、騎馬式等配合手部的互推動作。
3、雙手拔河:兩人一組,雙手彼此互扣做拔河狀,用力后拉,松手或被拉距離愈長者為負,對方為勝,可增加不同組別勝者與負者彼此挑戰的機會,以增加課堂氣氛的有趣性。
4、搬運:背扛、背負走、同心協力。
5、手推車:
6、鼓勵學生自創其他雙人的推拉游戲:教師從旁協助或指導,并適時讓學生發表或表演、示范等。
四、多人推拉游戲
1、用力拉動。(本游戲可一人拉二個人也可反過來變成二個人拉一個人)。
2、團體拔河:本游戲為雙人拔河的延伸,人數約四、五人,雙方應注意安全,避免松手后跌倒,教師指導時應特別強調合作精神及安全原則的重要性。
3、投圈得分:在遠近距離不同的地方分別放有不同分值的紙幣,每人五個圈,看誰套的分數最多。
一、教學時宜有充分的活動空間,才能充分伸展肢體。
二、推拉游戲時,應特別注意課前的場地安全檢查。教學活動應兼顧安全為原則。
三、團體拔河,以雙方人數各3——5人最能引起學生高昂興趣又較安全。
四、投圈游戲時教師可提醒學生體會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指導學生自我評量。
二、具體評量標準參考:
1、推拉游戲中,盡全力而有明顯用力且流汗者為3分,其次為2分,再其次為1分。
2、學會互推和互拉的方法,10種以上者為3分,6~9種為2分,5種以下者為1分。
3、投圈游戲中,以圈投中的紙幣的分值之和計算。
4、在游戲中能盡全力,肯合作者為3分,其次為2分,再其次為1分。
三、評出優秀活動小組
把個人得分與小組集體得分總和作為活動小組總分,評出優秀小組并給予獎勵。
語文四年級教案部編版篇三
1.出示黃葉:同學們請看,今早老師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邊撿了兩片――黃葉,我為什么要悄悄珍藏這兩片黃葉呢?因為在我的心目中,“黃葉”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們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顏色的呢?(生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
2.你們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斕,轉眼間,有到秋天了。秋天是碩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節,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讓我們跟隨詩人王宜振的腳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麗的秋天吧!(板書:秋天王宜振)
3.簡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是山東人,今年60歲了,和我們學校的王校長、盧校長、盧老、耿老崔老師(正好在聽課)他們是同輩人。他主要創作兒童詩歌,也寫童話和兒童故事等,是我們少年兒童的知心朋友。(指讀名字,注意“振”的發音)
二、初讀課文
4.請看(出示課件秋景圖,《秋日私語》音樂響起),老師朗誦全詩。
5.看了秋景,聽了描寫秋天的詩,你對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發言)
6.秋天是美麗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詩人筆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你一定也很想讀讀這首詩吧?請同學們打開書到17頁。
注意聽要求:(1)邊讀邊標出小節數;(2)讀準字音,圈出生字;(3)讀順句子,注意長句子中間的停頓。
放聲地朗讀這首詩吧。(生自由讀書,圈點)
7.這么美的詩,我們要想讀好,首先要讀準(字詞)。
(1)出示詞語:桂子、香氣、蘋果、紅襖、葡萄、紫袍、(后面是書后3詞語);
(2)注意讀音(這些讀音和寫法也要看仔細):腳印、柔韌、珍藏、紅纓、嚷著。
(指名讀每一節,注意正音評析;重要的詩節,正音后全班齊讀或男女生分讀)
9.這首詩寫得這么美,你最喜歡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歡的地方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然后,再指名讀,喜歡這部分的同學一起讀)(老師注意引導每一節的熟讀)
10.我們讀了自己最喜歡的詩節,跟著詩人走進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訴大家這首詩主要寫了秋天的哪些美麗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呢?(板書:美景――紅色筆)
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生自由讀畫)
11.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老師順勢引導歸類、板書:秋陽、秋風、秋色、秋實、秋香)
12.風景如畫的秋天,秋陽嬌艷,秋風颯爽,秋實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飄溢(師指板書),讓我們伴隨《秋日私語》的優美樂曲,再次輕輕齊讀這首詩。
三、教師小結
13.讀到這里,你有哪些收獲呢?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說)
下節課我們繼續品讀,繼續欣賞。
四、練習寫字
14.現在來看看這一課的生字,你認為哪些字讀寫時要特別當心的。
15.老師范寫“柔”、“腸”。(邊寫邊將注意點,生跟著書空)
16.學生完成書后2描紅練習。
五、板書設計
4 秋天
zhen
王宜振
美 景
秋陽秋風秋色秋實秋香
語文四年級教案部編版篇四
1、掌握生字新詞,初步學會用“只有??????才??????”“可是”寫句子。
2、能根據提供的情節復述第一、二段課文。
3、感受竺可幀為科學事業嘔心瀝血。一絲不茍的精神。
讀懂文中的四個事例,感受竺可幀為科學事業一絲不茍、。嘔心瀝血的精神。能按提供的情節復述第一、二段。
課文錄音、投影片。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理解部分詞語意思。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3、初步感受竺可楨對科學事業的獻身精神。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簡介生平。
(1)我們已學過的課文中有哪些是介紹科學家的?
說說科學家茅以升、李四光的事跡。
(2)簡介竺可楨生平。(見“背景知識”)
2、聽錄音,感知大意。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寫了竺可枚的哪幾件事?
(2)交流討論。
3、自讀課文,自學字詞。(結合完成《作業本》第1題。)
(1)自由讀文,劃出生字詞,
(2)自學字詞。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檢查自學效果。
語文四年級教案部編版篇五
教學目標:
1.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_同志的生平及革命事跡,體會一個共產黨員為革命事業樂于清貧的高尚情操。
3.學習圍繞中心選材剪裁的方法。
4.結合古今實例理解“清貧”的意義,并結合實際情況正確認識新時期“清貧”的新內涵,將廉潔奉公的正義感納入到生活的實處。
教學重點:
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學_同志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能想象堂堂的蘇維埃政府主席在嚴冬臘月穿著一件露著棉花的破棉襖度日嗎?你們能想象他所有的家當只不過是幾套舊衣褂褲、幾雙舊線襪嗎?也許你不相信,但他就是凜然對敵的_,一位我黨我軍的優秀的領導人。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他在獄中寫下的文章——《清貧》。
二、通讀課文。
借助工具書掃除閱讀中的字詞障礙。
三、整體感知
1.本文主要寫了什么事?用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概括出來。
提示:本文主要寫了_身為我軍領導人卻一生清貧,被捕時身無分文的故事。
2.讀罷本文,_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提示:本文著重向我們展示了作者廉潔奉公、正義凜然的一面。(補充其逸事:有一次,_到下面檢查工作半個月,在返回省會葛源途經家鄉漆工鎮時,順便回家看望母親。_剛到家,那些受苦受難的嬸嬸們聽說了就來看望他。“唷!正鵠(_的乳名)當大官了,難得轉來!如今興蘇維埃了,大家都奔好日子,可我們家還常缺錢買鹽吃。你在外面又照顧不到我們,唉……”_早領會嬸嬸們的來意,是向他討買鹽錢,便笑著答話:“哈哈,我什么時候成了財主老板,回來就可以照顧你們,幫你開銷買鹽錢了!”嬸嬸們漲紅著臉,辯解說:“都說你掌管著蘇維埃幾十萬、幾百萬呢!你們公家飯碗里撒掉下兩個飯粒也夠我們開銷一年半載,還在乎這兩角子鹽錢!”_解釋說:“我管的花邊(銀元)是不少,幾十萬幾百萬也有。不過卻是革命的花邊,一個銅板也動不得,要全部用在蘇維埃事業上。要是我拿革命的花邊來給嬸嬸們買鹽,這窮人的主席我還當得?”
有一年寒冬臘月,_穿著一件薄薄的破棉襖從弋陽去參加貴溪縣蘇維埃代表大會,冷得瑟瑟發抖的方主席,令身穿新棉袍的代表們于心不忍,于是大家合伙買了件新棉襖送來。他反復給來人講“要節省,要減輕群眾負擔”的道理,執意不收。一旁的警衛員實在看不過去了,說:“當個蘇維埃主席,穿件破棉襖,人家都看不過,收下了又有什么了不得?”_說:“當蘇維埃主席,更得事事注意。一個不留意,就不是我一個人的事!”
(補充介紹其生平。)
四、研討文本
_的《清貧》(節選)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個最不幸的日子,有兩個國方的兵士,在樹林中發現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時候,他們滿肚子熱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鐲金戒指一類的東西,發個意外之財。哪知道從我上身摸到下身,從襖領捏到襪底,除了一只時表和一枝自來水筆之外,一個銅板都沒有搜出。他們于是激怒起來了,猜疑我是把錢藏在哪里,不肯拿出來。他們之中有一個,左手拿著一個木柄榴彈,右手拉出榴彈中的引線,雙腳拉開一步,作出要拋擲的姿勢,用兇惡的眼光盯住我,威嚇地吼道:“趕快將錢拿出來,不然就是一炸彈,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作出那難看的樣子來吧!我確實一個銅板都沒有存;想從我這里發洋財,是想錯了。”我微笑著淡淡地說。
“你騙誰!像你當大官的人會沒有錢!”拿榴彈的兵士堅不相信。
“決不會沒有錢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門的,騙不得我。”另一個兵士一面說,一面弓著背重來一次將我的衣角褲襠過細地捏,總企望著有新的發現。
“你們要相信我的話,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們國民黨當官,個個都有錢,我今天確實是一個銅板也沒有,我們革命不是為著發財啦!”我再向他們解釋。
等他們確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時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圍,低頭注目搜尋了一番,也毫無所得,他們是多么的失望啊!那個持彈欲放的兵士,也將拉著的引線,仍舊塞進榴彈的木柄里,轉過來搶奪我的表和水筆。后彼此說定表和筆賣出錢來平分,才算無話。他們用懷疑而又驚異的目光,對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幾遍,就同聲命令地說:“走吧!”
唐《同志的信任》(節選)
“由于叛徒告密,_同志不幸落到敵人的手里,國民黨兵士認定他是個當‘大官’的人,身邊想必帶著很多錢。他們威脅他,搜索他,結果卻連一個銅圓也沒有,失望之余,就搶走了他的懷表和鋼筆。”
提示:同是國民黨士兵在_身上搜索錢財的材料,在《清貧》中是詳寫,在《同志的信任》中卻是略寫。作者這樣剪裁的原因是:_的《清貧》,是用這件“趣事”來表明一個共產黨員廉潔奉公的品質,因而作了有聲有色的詳盡描述。唐的《同志的信任》只用了幾十個字來記敘這件“趣事”,這是因為它在本文中并不是突出中心思想的重點材料,而只是作為交代_被捕經過的次要材料。由此也對我們的寫作活動有所啟發:同樣的一個材料,如果對中心思想突出的作用比較大,就應該詳寫,反之,就應該略寫或者不寫。
2.在這件事情的講述中,除此之外,主人公的個性還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
提示:從人物的語言、神態中。
“‘哼!你不要作出那難看的樣子來吧!我確實一個銅板都沒有存;想從我這里發洋財,是想錯了。’我微笑著淡淡地說。”
“‘你們要相信我的話,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們國民黨當官,個個都有錢,我今天確實是一個銅板也沒有,我們革命不是為著發財啦!’我再向他們解釋。”
提示:面對兇惡的敵人仍然泰然自若、堅定持重。
提示:作者運用了諷刺的語氣,既諷刺了兩個國民黨兵無恥的企圖,也對國民黨高官及當時的一些富豪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
4.讀罷本文,再談對課題“清貧”的認識。
五、延伸思考
清貧精神從古有之。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貧窮面前不低頭,在富貴面前不動心,仍然能夠清清白白做人的英雄一直為人們所稱道。在這里,安貧樂道,恪守氣節是有骨氣的象征。
1.你能舉例加以說明嗎?
三國時代,曹操為了籠絡英勇善戰的關羽,給其名馬、重金、美女、高官,但關羽最重忠義,不為富貴所動;他“封金掛印”,身在曹營心在漢。其最終“千里走單騎”,尋找回歸劉皇叔的義舉流傳為千古佳話,他的行為成為無數忠義之士效仿的榜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不僅是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的品格風范,它在一般凡夫俗子的身上照樣閃爍著其堅強的光芒。因此,古人有“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的格言警句。中國古代的圣人賢士,非常重視平時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的修養,以謹慎謙虛勤奮正直的優秀作風,養成英勇無畏的浩然正氣。正如古圣孔子所言:“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孔子的言論充分說明了正確對待富貴與貧賤的重大意義,強調保持“安貧樂道”的堅貞氣節對品質修養的重要性。
現在多么需要_烈士那種身體力行的“清貧”精神啊!所以在新時期還是應該提倡老一輩革命家的“清貧”精神。
3.“清貧”在新時期有何特殊的意義?
提示:毫無疑問,我們所說的“清貧”并非_時代的清貧,更非提倡摒拒基本物質需要的苦行主義,但其間所蘊含的不以物欲為尚的清貧精神,則是永遠無法丟棄的時代給養與食糧。
4.試著找出名人的有關“清貧”的名言加以體會。(如果學生找不出,教師可提供。)
儉樸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養革命品質。
——徐特立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
——陳毅
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
——雷鋒
必須把錢用在最需要、最有益的地方。——魯迅
只有做普通人所不能做到的事,吃普通人所不能吃的飯,才能獲得人生的真價。
——冼星海
君子憂道不憂貧。——孔子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伯廬
六、總結
斗轉星移,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清貧》成了人們反復誦讀的名篇,其中極富哲理的話語成了許多人的座右銘。讓我們重讀《清貧》,重溫_提出的“清貧”精神,提高人生的質量,成為有骨氣的新一代中國人。
四年級上語文教案
語文四年級教案部編版篇六
1、學習生字新詞,學習運用“一面……一面……”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味書屋的有關知識。
2、學習并運用課文從中間到四周的觀察方法進行觀察。
3、學習魯迅先生嚴于律己、勤奮好學的精神。
4、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段。
目標1、2
(2課時)
(掛圖)
1、出示三味書屋的圖畫,指名說說圖畫內容。
2、齊讀課文第二段,比較同學們的發言,說說課文在敘述上的優點
3、明確學習目的,導入新課
1、小聲讀課文,圈畫生字詞,標出自然段序號。
2、說說課文為我們介紹了三味書屋的哪些內容。
3、說說魯迅的書桌在哪兒。
1、學習生字音形,交流記憶方法。
1)檢查生字讀音:強調:“塾、紹、壽、弛”是翹舌音。
2)同音字、形近字比較區別并組詞。
塾()墨()硯()弛()
熟()默()觀()馳()
2、理解詞語:
(魯迅、戒尺、嚴厲、默默、毫不松弛、奔走、信念、料理、花骨朵)
1、讀課文,想段意。
2、理解“書塾”的意思。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理解內容。
1、聽寫詞語。
2、看圖,說說你對三味書屋的印象。
1、學習第二段
(1)圖文對照,說說課文按什么順序介紹三味書屋的,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墻上”、“畫前面”、“四面”、“東北角”上等詞語,告訴學生作者是按空間位置,從中間到四周的方位順序來觀察、敘述的。
(2)討論:這樣寫有何好處,有何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如何使用方位詞幫助敘述介紹?
(3)理清本段層次
(4)有感情朗讀,嘗試背誦本段
2、學習第三段
(1)默讀本段,說說本段的大意(“早”字的來歷及其對魯迅一生的影響。)
(2)根據“早”的形狀、來歷、作用將本段分為3層。
(3)學習“早”字的形狀的寫法及其好處。
引導學生體會:魯迅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作者采用打比方的寫法,寫“早”字很像一個還沒開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理解:“字橫著,很像一個還沒開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4)體會重點句:魯迅一面上書塾讀書,一面幫著母親料理家務,幾乎天天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體會帶點詞語及句子含義)引導學生理解:“一面……一面……”
(5)理解魯迅為什么要刻字――“也把一個堅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結合上下文理解“一個堅定的信念”。
1、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全文。
1、完成練習冊。
2、熟讀課文并背誦第三自然段。
師:今天過去,還有明天,時間好像永遠用不完,是嗎?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時間?
1、小聲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在語境中識記生字新詞特別是新詞詞義。標出自然段序號。
2、說說課文說了什么事(起因、經過、結果),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學習生字音形
1)讀準字音:持、梭、奔
2)記清字形:憂、哀、慰、梭、奔、若
2、理解詞語:
憂傷、哀痛、持續、安慰、欺騙、日月如梭、滋味、假若、與其……不如里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理解內容。
語文四年級教案部編版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默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水滸傳》的喜愛。
4、學習作者通過具體情節、事例描寫來反映人物內心情感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查閱工具書,理解字詞。
2、通過朗讀、默讀、了解課文大致內容。
3、通過默讀、感悟作者童年時對水滸傳的喜愛之情。
4、通過品讀具體情節、事例、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童年時對《水滸傳》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
錄音、燈片。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朗讀、默讀,適當點撥,在讀中體會、領悟、理解。
教學流程:
一、揭題導入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生字新詞。
2、同桌互讀課文,檢查。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讀。
4、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默讀全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幾件事?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
2、默讀課文,畫出足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在旁邊做上簡單的批注。
3、自己讀一讀所畫的句子。
4、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
四、熟讀課文
五、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交流讀書感受
1、作者在文中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體會到作者喜歡讀《水滸傳》?
(1)學生交流。
(2)出示重點語段。
“九歲時,我讀四年級了,……我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盡管有些字還不認識,……看下去。”
“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從“盡管…仍然…”這兩個分句中體會到了什么?
“早上在晨曦中……看個沒完。”
從中得到的體會。
(3)自由讀這些重點語段。
二、質疑探究
1、質疑:文中的第1、2、3、6自然段,與文章中心有什么關系?
2、學生交流。
3、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圍繞一個中心選材,有條理地組織材料,敘事結構完整,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語言樸實,感情真摯。)
三、指名口述作者的寫作思路
四、小結
語文四年級教案部編版篇八
1.掌握生字新詞,初步學會用“只有......才......”“可是”寫句子。
2.能根據提供的情節復述第一、二段課文。
3.感受竺可幀為科學事業嘔心瀝血。一絲不茍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讀懂文中的四個事例,感受竺可幀為科學事業一絲不茍、。嘔心瀝血的精神。能按提供的情節復述第一、二段。
三、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投影片。
四、教學時間:3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理解部分詞語意思。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3.初步感受竺可楨對科學事業的獻身精神。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簡介生平。
(1)我們已學過的課文中有哪些是介紹科學家的?
說說科學家茅以升、李四光的事跡。
(2)簡介竺可楨生平。(見“背景知識”)
2.聽錄音,感知大意。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寫了竺可枚的哪幾件事?
(2)交流討論。
3.自讀課文,自學字詞。(結合完成《作業本》第1題。)
(1)自由讀文,劃出生字詞,
(2)自學字詞。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檢查自學效果。
語文四年級教案部編版篇九
1.體味作家平淡中蘊含高深的文字境界。
2.理解藝術家對于自然、人類生活以及人的本性的深切感受。
3.學習文章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
重點與難點:
1.對“泉水”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對阿柄藝術風格的感悟理解。
突破口:創設音樂的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文學作品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介紹阿炳,放送音樂《二泉映月》,聽后學生自由談自己的感受。
1.阿炳,本名華彥均,江蘇無錫人。父親是一位道士,擅長演奏二胡、琵琶、三弦等樂器。從小時候起,阿炳就跟父親學習樂器,由于天資聰穎和練習刻苦,他13歲時就已熟練掌握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等多種樂器的演奏技藝。他的命運曲折坎坷,兒時喪母,二十歲喪父,三十多歲時雙目失明。生活無著落,只好流落街頭,靠賣藝為生。五十多歲時,吐血病故。正是這位飽嘗了人間辛酸的苦難的藝人給我們留下了不朽的傳世之作。阿炳賣藝幾十年,根據生活體驗,創作改編、演奏了許多與時代息息相關的作品。
現存的傳世樂曲,有《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等六首。而吸引力的是他的代表作《二泉映月》。
2.播放《二泉映月》。
三、師范讀課文后,生再自由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細心品讀,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齊讀相關文句,問:哪位同學能用自己的話來形容一下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嗎?
四、探究問題:
1.文題中的“泉”指的是什么?
2.本文是一篇什么體裁的文章?那作者圍繞《二泉映月》寫了些什么內容?(板書)
明確:(1)產生
(2)流傳
(3)內容(曲子的意境)
(4)評價(崇高的藝術地位)
六、課外拓展: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談談你對這首鋼琴曲的感受。
貝多芬簡介:出身于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八歲便開始登臺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
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并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里,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圣”。
七、背誦第三自然段。
八、欣賞春江花月夜
九、小結
語文四年級教案部編版篇十
燕 子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二三月間,微風輕輕地吹拂著,毛毛細雨從天上灑落下來。千萬條柔柳展開了鵝黃色的嫩葉。青的草,綠的芽,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
在微風中,在陽光下,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的一聲,已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柳樹下了;還有幾只橫掠過湖面,剪尾或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
幾對小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休息。在藍天的映襯下,電線桿之間連著的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哇。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了一支春天的歌。
教什么:
1、以電影鏡頭的方式,感受課文描寫的順序——第一自然段為燕子的特寫,寫它活潑可愛的樣子;第二自然段為燕子活動背景的展開,燕子為春光增添了生趣;第三自然段為動態燕子的跟蹤定格,它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第四自然段為靜態燕子的遠鏡頭,它們停息在電線上。
2、熟練朗讀課文,并分段積累背誦全文。
3、課文十個生字的音形義。
4、積累文中的新詞,并從“俊俏”“活潑”“機靈”等詞語感受擬人的寫法。
5、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外形的方法。
6、想象課文描寫的春天景象,并能聯系上下文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吹拂”“灑落”“展開”“趕集似的”“爛漫無比”“生趣”等詞語的妙用或意思。
7、在閱讀中,感受燕子的可愛及春天的美麗。
(第一次教四年級,感覺這篇課文經過改編,不是我熟背的那一篇了: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個“湊”字,多么有動感!為什么沒有了呢?不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照樣可以教吧!以上六點,是我根據文本特點、編者意圖和學生實際確定的教學內容,也就是我以為本課教材所體現的教學價值。為什么將背誦積累放在最前面?因為,我們要教的應該是完整的語言,不是零碎的漢字。所以,我希望學生首先要接觸到的是完整的課文,一個完整的意義。)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從中感受作者對燕子的喜愛,對春天的贊美。
2、結合語境,學習十個生字,并指導書寫“微、稻”二字,積累本課新詞。
3、學習本文寫法:以精當的比喻,適當的擬人,描寫外形;以精準的動詞描寫燕子的動態;分段有重點地描寫燕子。
4、想象課文描寫的春天景象,并能聯系上下文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吹拂”“灑落”“展開”“趕集似的”“爛漫無比”“生趣”等詞語的妙用。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體會作者描寫燕子動態時的準確用詞及文中修辭手法的妙用。教學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從題導入,激發興趣
(一)共寫“燕”字,感受漢字象形特點,激發對燕子的喜愛。
1、師生共寫:
“廿”是燕子的頭,“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點底是燕子的尾巴。在寫“燕”字時,各部分緊湊些更好看。
2、讀題,呼喚“燕子” 燕子在你們的呼喚聲中飛來了,它在春天里飛翔,可美啦!今天,我們就跟著鄭振鐸爺爺的文字,去感受春來燕子飛的美麗景象。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提出要求,自主讀書
1、要求:朗讀課文數遍,直到自己覺得通順流利為止。預習時圈出了哪些不理解的詞語,并已經通過查字典弄清它的意思了,可以和你的同桌說說。預習時,提出哪些不理解的問題,可以與同桌交流一下,聽聽他的想法。
2、自主讀書
(二)課堂檢查反饋
重點檢查朗讀的流利程度,難讀句子的朗讀和課文生字新詞的自學情況。(學生應該學習自我監控,感知自己學習的過程,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但是,每個學生的學習進程是不同的,因此,不規定讀幾遍,只是提出結果要求。自主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學生自己能讀懂老師不說,讓學生自己學;學生自己學不懂的,老師也不急著出手,要讓學生先討論。但前提是,學什么要十分明確,這樣學生就能跟著)
(三)分段朗讀,整體感知
1、這樣一篇優美的散文,如同一部風光片。你的眼睛就是攝像機,都拍下哪些風景呢?
2、指名分段讀,并指導概括,訓練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大概意思。(這個環節,看似只在感知全文大意,其實,筆者希望達到這樣的效果:學生能夠轉換角色,將文字化成畫面,并用簡練的語言描述畫面。)
三、精讀課文,聚焦燕子
1、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如果讓你畫燕子,你會畫什么?
2、結合交流板書:羽毛 烏黑發亮
翅膀 俊俏輕快 尾巴 剪刀似的
3、作者為什么只寫燕子的羽毛、翅膀和尾巴,而不寫嘴巴、眼睛或別的呢? 學生自由討論。(此處通過交流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本文寫法之一:抓住特點寫動物外形的方法。討論沒有采取小組合作之類的形式,但是,其中有自主合作的成分,學生通過互相啟發,感知了本文的寫作特點,接下來,要讓學生運用這種寫法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學以致用。)
4、小結:寫動物的外形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抓住特點描寫就行了。
5、指導朗讀,在朗讀中感受作者用詞中蘊含的喜愛“活潑機靈”“俊俏”等詞語,充分體現作者對燕子的喜愛。
6、請同學們學習鄭振鐸爺爺的寫法,寫一個你熟悉的小動物的外形。學生自由練筆,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朗讀,進入情境
二、想象畫面,感受生趣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你最喜歡什么畫面?
根據學生發言,用彩色粉筆畫出 風 雨 柳 草 芽 花,讓文字變成生動的畫面。
2、品“趕集”,想美景
你看,二三月間,微風細雨,柔柳嫩葉,青草綠芽還有各色的花,全都來了。作者用了一個詞來形容“趕集”。
板書“趕集”。
你知道什么叫“趕集”?根據學生發言,出示“趕集”的畫面,體會原意中的那種熱鬧,紅火的景象。
3、感受用詞精妙
(1)這樣紅火熱鬧的景象,作者是怎么寫的呢?出示課文片斷。(2)出示填空題,重點品味。
二三月間,微風輕輕地()著,毛毛細雨從天上()下來。千萬條柔柳()了鵝黃色的嫩葉。青的草,綠的芽,各色鮮艷的花,都像()似的聚攏來,形成了()的春天。
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體會所填詞語的意思,也可以換詞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設計意圖:從語言文字入手,想象體驗春光之美,這是一種體驗式學習。為什么文章中,作者用這個詞語,而不用那個詞語;為什么用這個詞語就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而用另一個詞語就沒有這樣的效果。在這個片斷教學中,結合課后題的要求,以各種策略,讓學生不僅知道詞語的意思,更感受到詞語的妙用。)
4、小結:這些詞語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那些擬人、比喻的運用,使我們好像也看到了花兒、草兒,都變得生機勃勃,春天多么熱鬧紅火啊!
5、朗讀剛才填空的語段,尤其注意讀好所填的詞語。
6、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生趣,是什么意思?很有生氣,很有情趣。)
7、給本段分層,并訓練概括段意:第一層寫春光,第二層寫燕子。連起來,全段便是:燕子給春光增添了生趣。
8、指導背誦。
理清層次,一共四句,第一句,寫微風、細雨;第二句,寫柔柳;第三句,寫了草、芽、花;第四句,寫燕子。
學生自由練習背誦。
三、品味動詞,感受“生趣”
1、讀第三自然段,你覺得哪個詞語用得好?為什么?畫下它。
2、學生自讀,并圈點相關詞語。
3、交流: 預設學生關注到:
掠過、沾、蕩漾等詞語,引導感受燕子飛行的速度快,輕巧。“唧”的一聲,寫得有聲有色,仿佛聽到燕子的啼叫。
“斜”,很有意境的一個詞語,令你想到那句詩?引導積累: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這樣的燕子,給你什么感覺?(輕快,美好)
4、指導朗讀背誦。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與文本充分接觸,在圈點品味中感受到作者用詞的精妙,并且,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不同的孩子面對相同的文本,他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所以,讓學生自讀課文,圈畫自己覺得用得好的詞語,接著交流,這個教學環節,既能讓學生在自讀品味中感受到文本用詞的精妙,又能在交流對話中學習別的同學的見解。更重要的是,教師充分預設,發揮主導作用,從而達到實現教學目標3及教學重點的效果。)
四、品味比喻,感受贊美
1、聽老師朗讀第四自然段,畫下段中的比喻句。并說說用什么比喻什么。
2、感受比喻句中用詞的準確:
3、從“幾痕、五線譜、音符、贊歌”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什么?
4、小結:春天的景致美,美在早春二月的拂堤楊柳,美在春花的絢麗多姿,可是若沒有燕子,那要少多少靈氣;如只有燕子,沒有春天的映襯,即使有電線桿給它譜曲,也奏不出如此美妙的歌。
5、練習感情朗讀,讀出對春天的贊美。
五、朗讀背誦,積累全文
第四節,寫靜態的美,速度和語調又應該有什么變化呢?語氣適當加強些。
2、朗讀全文,試背
3、小結:這篇課文,從燕子的外形,寫到燕子在春天里飛來了,接著從燕子飛行的美,又寫到它停息的美,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就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回去接著將課文熟練背誦,并朗誦給家長聽。
關于怎樣教的綜述:
一、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時空
自主學習理論認為:學生能自己讀懂的,老師不教;學生不能自己讀懂的,老師也仍不急著出手,而是讓將問題拋給學生討論。綜合本課六個教學目標,哪些是學生無需幫助,便可自己做好的?哪些是學生個體不能很好地完成,可以進行合作學習的?哪些是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可以順利解決,哪些是需要豐富學生內心視像,促成體驗并使之有效學習的?凡此種種,我們在確定可教的內容和教學目標時,均需心中有數。對于本課教學目標,我認為目標1、2課文的朗讀和生字詞語的學習,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學習和同桌之間合作,完成大部分的學習任務,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安排了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目標3的達成,則充分運用體驗式學習,通過喚起學生的舊有經驗,想象畫面等策略,讓學生感受本文寫法。在學習本課抓住特點寫的基礎上,還能進行遷移運用,這也是一種自主學習,每個孩子運用自己的語言積累,表達自己對小動物的喜愛。
二、抓住語文本體任務,促進語言學習
語文學習的本體任務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本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都在于通過具體語言文字的品味,既感受到作者對燕子的喜愛,又學習作者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
為達成目標3、4,落實本課教學重點,在教學中,多次安排指導學生的朗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積累背誦。通過增刪調改的對比,通過突出重點的感情朗讀指導,通過當堂遷移運用等方式,學生積累了語言,品味了語言,運用了語言。
語文四年級教案部編版篇十一
教學目標: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品讀曼德拉在獄中不懈的斗爭。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一定的分析文字,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文章中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感受曼德拉為了追求自由而傾注畢生心血,努力斗爭的精神,激發學生心中向上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和大家初學了22課,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第22課。
2、學生朗讀課題
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課文中的身份是一個(囚徒)
二、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在書本中,電視中,你見過囚徒嗎?他們過的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啊?
2、學生交流
4、學生讀書,交流(苦役;艱難的時日;狹窄的牢房)
5、師:越是狹窄的牢房越是沒有自由,它時時刻刻在提醒著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
6、那么,在如此艱苦的時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
7、交流:洗洗衣物------
8、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想方設法為每天的生活尋找些許慰藉;使獄中生活充實一點)
9、出示上面兩句話,讓學生體會他這樣做的目的。
11、板書:樂觀向上、積極
12、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三、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一)
1、是啊!曼德拉是一個樂觀向上,積極生活的人,也是一個對菜園情有獨鐘的人。
3、朗讀
4、交流:(親密接觸)讀好這句話
5、是的,作者對菜園一直以來就是如此“情有獨鐘”,以至于他剛到羅本島,他就要求_允許他在監獄的院落里開辟一方菜園。但是,這一方菜園他得來容易嗎?讀讀課文第三小節,再來說說。
6、學生朗讀第三小節,交流(多年來,一直拒絕,但是最終)
7、你從中又覺得曼德拉是個怎樣的人呢?
8、板書:堅持不懈
(二)
1、對這來之不易的菜園曼德拉格外珍惜,格外愛護。他為菜園做了些什么呢?自己讀讀課文四、五、七按節,邊讀邊做做記號!
2、交流
a)成天都在地里不停地挖掘
(談談自己的體會,抓住紅色的字;朗讀體會)
b)首先選種了---
(說說他這樣做的原因;從產量增長中,你有什么感想)
c)訂閱書籍,學習耕種,了解方法,更加可貴的是作者不怕失敗
3、在曼德拉的辛勤勞作下,作者的菜園一片生機盎然,收獲的季節到了,曼德拉來到了他的一方菜園。他看到了什么,他情不自禁地說----(出示圖畫,學生練習說話)
(三)
1.是啊!多么美好的一切啊!曼德拉辛勤耕作這一方菜園,收獲的不僅是碩果累累,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2.讀讀第八節,談談自己的感受。
3.理解"一絲自由的滋味"(少有的;一方)
4.朗讀第八節
四、分析課文第三部分
1.作者收獲的不僅是心里上的自由,更加獲得了生活中深刻的哲理。
2.收看錄象
4.四人小組討論,聯系實際,說說你們的理解
5.指名交流
6.朗讀這段話
五、總結課文
1.讓我們一起記著這位為了黑人的解放事業,窮盡畢生心血,堅忍不拔的偉大領袖曼德拉,記著在菜園中發生的感人的故事。
2.記著他的這段響亮世界的話語:"斗爭就是我的生活,我會繼續為自由而戰,直至我死。"
語文四年級教案部編版篇十二
教學目標:認讀、理解生字詞,積累詞語。
教學重點:讀通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標出不懂的內容,準備質疑。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們喜歡讀書嗎?說說你曾讀過了哪些有趣的書籍。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介紹自己童年讀滸傳》的文章。
(板書課題:童年讀《水滸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4、全班交流。(課件出示下列詞語)
(1)生字詞:讀一讀下列詞語。
水滸傳特別搬秦叔寶身材魁梧赤手空拳破涕為笑畢竟生辰綱
(2)讀準下列多音字:
水滸傳好奇吞沒答應曲折天分赤手空拳
(3)理解下列詞語:
百聽不厭破涕為笑迫不及待豪情壯舉畢竟赤手空拳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天分觀摩
(4)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寫了"我"童年讀《水滸傳》的故事,表達了"我"對這本書的喜愛之情。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想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各擬一個小標題更好。
2、想一想,從這些內容中,你明白了什么?
3、學生默讀。邊讀邊做筆記或批注,以備交流。
四、熟讀課文
五、指導書寫本課生字,抄寫生詞
六、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25童年讀《水滸傳》
語文四年級教案部編版篇十三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2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6個。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昆侖山、騰云駕霧、藏龍山、神奇、漫山遍野、光輝、一畝、一丈、凝成、鐮刀、畫、普通、石筍、丘陵、折射"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四自然段。摘錄、積累描寫水池形狀、色彩的句子。
3、了解五彩池的特點及成因,能想象五彩池的句子所描繪的具體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4、理解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觀及池水顯出不同色彩的原因
教師準備:
1、與課文內容相配套的教學掛圖(網絡圖片下載)或錄像資料片斷
2、準備一幅中國地圖,以備了解松潘、昆侖山的位置(或做在。課件中)。
3、準備包括一二類生字在內的與教學需要相配合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九寨溝、五彩池的文字、圖片資料。讀通本課課文,讀準、讀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前熟讀生字詞比賽。
1、教師激趣。
今天在學《五彩池》這一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比賽一一按下面的方法,看哪一組讀生字詞讀得最熟:(1)正確地讀出生字(包括一二類生字);(2)讀出這個生字在課文中組成的詞語;每個人先:自己準備,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反饋與強化
(方法:抽樣學習小組共同讀生字,并組詞。例:昆,昆侖山。)
(教師組織反饋方式可靈活,注意就生字詞的音、形予以點撥和強化。)。
二、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到過哪些景色美麗的地方?那兒有湖嗎?說說好嗎?湖水怎么樣?什么顏色?。
那么,你們見過五顏六色的湖水嗎?(引出新課,板書課題:五彩池)。
三、引導質疑。
1、那么,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會想到什么問題?。
(教師有。計劃地歸納學生質疑的問題,有。計劃地板書,形成引導學生閱讀探究的主要問題。例如:真有這樣的五彩池嗎?它在什么地方?究竟像什么樣?為什么那里的水會是五顏六色的?……)
《五彩池》這篇課文寫得也非常優美,我們如果一邊讀一邊通過課文中的語句去發揮想象,就會感覺到好像看到了那個地方的景色一樣。我們試著這樣一邊讀一邊想象,可。以輕輕地讀出聲音來。
我相信你們一定可以通過閱讀課文摘清楚你們提出來的那些問題。有實在想不明白的詞句,可以用筆做上記號,等會兒和其他同學一起想想、說說,也可以向老師提出來。
你覺得描寫特別美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做上記號,等會兒讀給大家聽。
四、學生初步自主探究閱讀。
1、教師巡視。提示學生讀課文時按上述要求用筆做適當的記號,也可以在課文旁邊寫出自己想到的內容。(要給學生比較充分的時間,要激勵每一位學生都投入到潛心閱讀的境界中去。)
五、反饋、點拔和強化。
在第一、二自然段中,你最喜歡哪些句子?為什么喜歡?哪個小組先說說?
(學生反饋,朗讀。教師在此過程中引導全班學生著重讀那些應該發揮想象的句子,如"奶奶是哄著我玩兒……去看看";"只見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有像蓮花等;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并相機引導理解"騰云駕霧、漫山遍野、一商、一丈、石粉凝成"等詞語。)
啟發、點撥要點
(1)關于"騰云駕霧":同學們看到這個詞語,想到看過的什么電視劇、什么鏡頭嗎?
(2)關于"漫山遍野":課本上有沒有插圖能說明什么叫"漫山遍野"呢?
讀這幾句,聯系插圖或投影,引導學生既體會"漫山遍野"的意思,又想象"……好像是鋪展著巨幅地毯上的寶石"一句的具體畫面。讀出贊美的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