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機構強監管又來了 ,監管的推動之下,經歷了一年疫情考驗的教育培訓機構又將迎來規則的改變,一系列的經營調整也在推進之中。一位教育機構負責人表示,“減少投放預算、自查自整,加大‘地推’力度和探索更多私域流量獲客方式,已經是目前很多機構普遍的共識。”校外培訓機構強監管又來了,如何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校外培訓機構強監管又來了
來源:經濟觀察報
原標題: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迎來“監管大年”
李靜 宋笛
決策層頻繁喊話加強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管理,新一輪治理正在納入日程。
3月9日,網上流傳一份顯示由朝陽區教育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工作組辦公室發布的,名為《關于繼續做好我區中小學學科類培訓機構、外語語言能力培訓機構及與中高考高度相關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停止線下培訓和集體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文件,引起了教育培訓機構管理者們的焦慮。《通知》要求有關單位要全面排查,建立臺帳;加強巡查,杜絕復開;強化統籌,聯動執法。按照上述《通知》要求,三類培訓機構(中小學學科類培訓機構、外語語言能力培訓機構及與中高考高度相關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繼續停止線下培訓和集體活動,具體復課時間另行通知。
3月11日,經濟觀察報記者數次撥打上述《通知》所留的朝陽區教育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工作組辦公室的聯系電話求證文件真實性和相關內容,截至發稿未獲接通。3月12日,經濟觀察報聯系了朝陽區教委宣傳處人士,對方稱尚不知道這一通知。
當日,北京市教委在官方賬號中發表聲明稱:網傳“北京繼續暫停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和集體活動”消息,市教委明確表示此消息不實,并表示市教委已啟動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有序恢復的工作,支持符合辦學標準、有益于學生學識和綜合素質提升的校外培訓機構依法依規開展線下培訓。同時,這一聲明中也提及將針對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突出的諸如虛假廣告、退費難等問題,在有序恢復中將進一步規范管理。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研究會副會長馬學雷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政策層對教育培訓中存在違規等行為,特別是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違規行為進行的嚴格管理是不會放松的,整個政策邏輯比較明確,教育是事關民生的一項基本內容,社會反映強烈,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心。政府希望校外教育配合整個基礎教育的系統性改革,不要助長教育焦慮,不要引導學生家長“搶跑”。
進入2021年,北京市已經針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數輪的檢查,其中一輪檢查范圍已經不僅包括疫情防控的相關政策,還涉及教師資質、信息公示、培訓課程等內容。
受網傳消息和市場情緒影響,多支教育類上市公司股價在3月11日出現大幅下跌。
這種擔憂并非沒有根源,經濟觀察報梳理南昌、珠海、武漢、山東淄博、貴州荔波縣等多地在此前后均開始了針對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規范或頒布了相關的政策,而“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已經被明確列為2021年教育工作議程的重點。
監管的推動之下,經歷了一年疫情考驗的教育培訓機構又將迎來規則的改變,一系列的經營調整也在推進之中。
一位教育機構負責人表示,“減少投放預算、自查自整,加大‘地推’力度和探索更多私域流量獲客方式,已經是目前很多機構普遍的共識。”
監管風向
進入2021年,基于疫情防控的需求,北京市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機構進行了數次檢查。
1月16日至17日,北京市教委督查組基教分組采取了“四不兩直”(源于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建立的安全生產暗查暗訪制度,分別為“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方式,對海淀、朝陽、西城等8個區共49所校外培訓機構,重點圍繞入校測溫、驗碼登記、佩戴口罩場所消殺等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實地檢查督查。
此次督查通報了一批存在風險隱患的培訓機構,通過的培訓機構主要集中在海淀、朝陽和西城三區,風險隱患包括教室封閉且安全距離不達標、落實全員戴口罩要求不堅決等。
根據北京市疫情防控總體要求,1月23日,北京全市培訓機構暫停線下培訓和集體活動。
停課后,北京市以及各區的多個部門針對校外培訓進行了一輪檢查,這一輪檢查方向已經不僅包括疫情防控政策的執行,還包括教師資質、信息公示、培訓課程等方面。
檢查的結果在2月26日披露,根據披露的信息,校外培訓機構涉及的問題包括未按要求暫停線下培訓和集體活動、擅自恢復線下培訓、未按要求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等疫情防控方面的風險隱患,還包括未按要求公示相關信息、違規宣傳競賽課程等經營方面的問題。
問題涉及的機構總計14家中,以注冊地和“問題校區”所在地劃分,13家位于朝陽、海淀兩區,其中海淀區的數量為7所。
北京市教委表示市區相關部門將持續加強校外培訓機構日常監管,堅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全力維護校外培訓市場秩序。
3月12日,北京教委發布的聲明中提及一段時間以來,有些培訓機構存在疫情防控不到位、虛假廣告、退費難、超綱超前教學、教學質量不高等問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家長和學生對此意見較大。針對這些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在有序恢復中將進一步規范管理。對打著教育旗號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緊盯不放,堅決改到位、改徹底。
機構如何應對?
從1月23日暫停線下培訓以來,校外培訓機構停課已經接近兩個月。
2月26日,北京市教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全市中小學開學之后(3月1日),根據各區的統一安排,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可以向區教委申請恢復線下培訓,經審核通過后,有序恢復。
海淀區教委在3月1日公布了一則名為《中小學幼兒園開學,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恢復也有新進展》的工作動態,其中提及“在中小學開學之后(即3月1日),根據各區的統一安排,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可以向區教委申請恢復線下培訓,經審核通過后,有序恢復。”
在上述聲明中,北京市教委表示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要根據疫情防控、辦學標準和行為規范等要求,按照“自查自評、書面申請、檢查整改、公開承諾”程序,向各區教委提出申請,經各區教委審核通過后可有序恢復。對不符合要求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要進行整改。
上述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在3月11日接受采訪時表示,線上課程原定于將在一周后課程轉回線下,但現在仍是停止狀態,報名線下課程的學員仍繼續在線上上課,何時能恢復線下授課仍屬未知。”上述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說道。
采訪中多位培訓機構人士表示,此前的計劃是在3月15日之后,開啟線下復課等計劃。
在上述負責人看來,整個2021年監管會進一步嚴格,疫情中還未完全恢復的教培機構也將迎來一次更大的挑戰,他的機構也已經在調整北京地區線下校區的擴張計劃,外省目前看來相對較好,但也有計劃將地方的線下校區運營點改為體驗店的方式。
因此據上述負責人透露,“減少投放預算、減少企業曝光度,加大‘地推’力度和探索更多私域流量獲客方式”已經是目前很多機構普遍的共識。“線上業務不能停且會放更多重心,預計OMO(線上線下結合)模式將行業主流,大型培訓機構很可能采用線上線下同一老師、同一班型和同一課程進度的做法,來穩定家長和學生。”
一位學科類輔導機構的管理層分析,監管趨嚴的形勢下,頭部機構仍然會聚焦一二線城市,所以一二線城市人群密集區域觀看的網綜貼片廣告、公交站牌廣告的還會繼續投入和推廣。打出下沉旗號的在線機構反而會收縮力度,開啟地推、社群運營等更加省錢的方式獲客,所以整個在線教育行業2021年分層趨勢會更加明顯。
但他也表示,下沉市場并不好做,客單價格很難做高,特別是4線城市以下的城鎮,線下培訓機構的課時費用只有20元/小時,在線網課毫無優勢。2021年大概率以下沉市場為布局的機構會圍繞3-4線城市競爭,很難再深入,而下沉市場家長群體依靠口碑傳播,更適合地推的方式。
反思之時
監管動向之下資本市場反應強烈,北京時間3月10日晚,中概股教育類公司股價紛紛大跌。根據新東方、好未來、跟誰學當日縮減市值計算,僅這三家教育培訓機構一夜間就累計蒸發約753億元人民幣。
“北京作為教育機構最密集的地方具有示范效應,治理機構的經驗也可能向其他區域推廣,這樣也會刺激很多區域龍頭組建自己的網校。”上述培訓機構負責人說。
3月11日,武漢開始在全市范圍開展針對校外培訓機構利用合同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的集中整治,集中整治將維持到今年10月。
經濟觀察報梳理,近期,南昌市、珠海市、山東淄博高新區、貴州荔波縣等多地也開展了針對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的行動或者頒布了相關政策。其中南昌市要求校外培訓機構應當依法依規建立以校長(行政負責人)為主要負責人的執行機構,校長(行政負責人)依法行使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權。應當依法建立相應的監督機構;珠海市教育局則在3月8日公布了一批辦學行為規范的“有證有照”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名單中總計290家培訓機構,珠海市教育局表示希望各校外培訓機構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具備辦證條件的可依法申報,不具備辦證條件的應終止培訓并妥善處理遺留問題。
這種監管并不局限于線下培訓機構,也不局限于經營合規性問題。3月12日市場監管總局披露了十起互聯網領域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行政處罰的決定,其中涉及兩起互聯網巨頭對在線教育機構的股權收購案,分別為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收購猿輔導股權案以及好未來教育集團收購噠噠教育集團股權案。
頻頻爆雷跑路的線下輔導機構,以及疫情中獲得空前發展的在線教育企業在資本助推下的一系列營銷亂象,線上線下教培產業的種種亂象正在撥動教育監管者的神經。
從去年年底到近期,來自政策層對培訓機構的喊話和監管風聲愈趨緊張。
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被明確列為今年教育工作議程的重點。2月23日,教育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中,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強調,今年還會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從嚴審批培訓機構,強化培訓內容監管,規范培訓服務行為。
2021年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也涉及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問題,其中不乏高層針對“校外培訓機構亂想”問題的發聲。
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復課的消息并不意味著監管的力度有所弱化,北京市教委在上述聲明中提出恢復線下培訓后,市區將繼續依法依規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嚴格管理,特別是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進一步加強對教師資質、超綱超前教學、教學質量不高、預付費資金、培訓服務合同、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的監管,確保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合法權益。
馬學雷認為,政府對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監管和規范會持續推進常態化、持續化,且不分線上教育、線下教育的方式,只要涉及中小學學科類輔導的機構都包含在內。“過去20年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教育評價以分數為主導,校外教育作為‘影子教育’,一直是校內教育的延伸和反映,既往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消費的慣性決定了規范治理不可能短時間內完成。”
馬學雷表示,政府目前在做的是基礎教育的系統性改革,以建設公平和優質的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各類高校科學選拔人才、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為目標,從校內到校外,線下到線上,教育到教學,從學習到評價,從考試到招生進行系統性改革,義務教育要均衡優質發展,普通高中要多樣化有特色發展,高考和招生同步配套改革,所以,社會教育焦慮的減輕,也需要一定時間的努力才能看到效果,在過程中政府需要家長和培訓機構的配合。
種種跡象之下,新一輪對教培機構和教育企業的治理正在納入日程。上述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也表示,“部分機構和企業在‘做大、做強’的趨勢下確實存在很多不規范行為,這點我們是擁抱監管的,但教育培訓之所以如此火爆也有市場需求的存在,因此堵不如疏,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分類看待。”
綜上是小編發布的關于校外培訓機構強監管又來了 的內容。希望每個人都喜歡,也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