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構亂象叢生 教育機構亂象揭秘,近日,多家民辦教育培訓機構陸續出現因經營不善而停業“關門”的情況,涉及消費者眾多,財產損失巨大。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教育機構亂象叢生 教育機構亂象揭秘。
教育機構亂象叢生 教育機構亂象揭秘
一方面,學生對校外培訓的需求并未減少;另一方面,面臨教培行業的諸多問題,家長們又有所擔憂。這樣的背景下,家長、學生如何理性選擇培訓機構成為一門“必修課”。
避免“踩雷” 及時了解教育培訓機構“亂象”
“拖了近半年的工資,一直沒發。”一位教育培訓機構職員表示。除了工資沒發,一些培訓機構“跑路”時還出現學員退款難等問題。
據了解,由于經營不善、不當競爭、“瘋狂”擴張等原因,一些教育培訓機構在出現經營性虧損后,會突然“人去樓空”“卷款跑路”,既讓培訓機構的員工領不到應得的報酬,也給家學生長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除此之外,一些教育機構在學員報名后,并未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也未提供合法、有效的憑證或發票,這就導致很多機構跑路后“杳無音信”,出現學員“聯系無果”“退款難”的問題。
其次,無證無照辦學和非法開展“個人式培訓點”等現象也頻頻出現。而對于非學歷文化教育培訓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已經明確規定,教育培訓公司(營利性民辦學校)必須擁有培訓經營范圍的《營業執照》和《辦學許可證》,才能從事教育培訓活動。
“當時報名一個機構,說‘包過’,結果后面沒考過,也不給我退錢。”學員周同學說道。
原來,許多機構為了吸引學員報名,以“包提高”“包過”“全程封閉集訓”等虛假信息來進行宣傳,擴大招生。實則其校區的師資、規模、課程等都未跟上,弄虛作假“便成為教育機構迎合學生家長的”策略。
于此同時,隨著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規模越來越大,衍生出很多同類型機構,但是它們的價格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導致許多家長、學生選擇困難。
其實,不難發現,“價值”的確是決定“價錢”的一大標準,廣大學生、家長應該“擦亮雙眼”,把握好機構“價錢”與“價值”的關系,選擇一家值得信賴的教育培訓機構。
規避“風險” 選擇值得信賴的教育培訓機構
那么學生、家長,怎么才能在魚龍混雜的教育機構中,選擇一家值得信賴的機構呢?
首先是合格的辦學資質。選擇有正規辦學資質的教育機構,是保障學習順利開展的前提。專家建議,在報名咨詢時,學生和家長可以核實機構的辦學許可證和學校授權書。
其次是市場的好口碑。學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網絡或其他渠道,參考他人的評價和體驗,選擇社會評價高、口碑好的教育培訓機構。
第三是專業的教學能力。正規的培訓機構擁有優質的師資團隊和完善的教學體系。學生和家長可以適當地多了解其各課程的教學效果、校區的師資團隊和教材使用等情況。
第四是提供有保障的服務。學生和家長要詳細了解教育機構的完整服務流程,確保各環節的專業服務能夠滿足自己的實際需求,在學習過程中得到良好的學習體驗。
最后是辦學規模。培訓機構的辦學規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辦學水平。只有上規模的教育培訓機構,才有可能投入更多的教研費用,吸引更優秀的教師,提供更完善的教學服務。
放下焦慮相信教育“新”生態
獲得高層次和優質的教育,的確是家長們的期待和追求,但也可能演變成集體性的焦慮和沖動。
在面對這些教育培訓行業的“亂象”時,無論學生還是家長都要適當的放下焦慮、調整好心態。
有關專家建議,在選擇培訓機構的時候,切忌要放下攀比心理。“你的孩子需要什么?”、“有沒有更適合他的學習方式?”……這些都是更為重要的。
以上就是小編總結的教育機構亂象叢生 教育機構亂象揭秘,希望能幫助大家正確選擇補習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