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5000年,歷史悠久,擁有許多優秀的歷史文化,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關于如何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2021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措施的相關訊息,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為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今年2月,教育部印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為中小學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行了頂層設計,提供了具體指導。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突破以往單純依托校本課程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模式,挖掘國家課程和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中加大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的比例,逐步完善校本課程實施綱要,構建起獨具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體系。
國家課程中發掘與強化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學校除了深入發掘和強化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等學科中有關傳統文化知識內容,還通過經史子集相關經典篇目閱讀、四大名著及其他經典著作的閱讀(如《解讀〈紅樓夢〉》《歷代詩詞賞析》等),以及古代文字、禮儀、稱謂、戲劇、音律等專項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品味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歷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文明的來龍去脈,形成“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認同,系統、深刻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思政課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行思想道德品質和哲學社會科學常識教育,注重傳承崇德向善的傳統美德。
為滿足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學校將音樂、美術、體育、通用技術等課程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緊密結合,校本化實施。美術學科設置書法、篆刻、陶藝、國畫、美術鑒賞等課程,進行審美與人文教育;音樂學科設置中國民族音樂賞析、中國古典音樂賞析與演唱等課程,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傳統器樂、聲樂、說唱(曲藝)和戲曲;體育學科則在必修、專修等課程中,設置了武術、八段錦、踢毽子、滾鐵環、抖空竹、跳繩等內容;通用技術學科設置青花瓷、紙模服裝、中國結、軟陶制作和茶藝等專門課程。
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外語等學科,則結合學科特點,選擇有關學科領域典籍、人物故事、基本常識、歷史成就等,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蘊含的民族智慧、思想方法和創造精神等,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化學學科還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選修、專修課程,如“博物館中的化學”。
各學科還通過開展課題研究共同推動學校傳統文化課程體系的建設。如語文組的“經典誦讀”、歷史組的“中學歷史課程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探索”、地理組的“神游中國”、政治組的“《華夏文明》系列校本課程的研發與實踐”、藝術組的“中學藝術課程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探索”等,各學科以教科研的形式,積極探索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豐富傳統文化教育的形式
“徐霞客小組神游中國夏令營”是北京市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由地理、歷史、政治和化學教師共同承擔。學生動腦與動手相結合,以地理為主的野外考察、礦物巖石鑒定、水土流失影響因素探究,以歷史為主的北京古城發展調研、恭王府歷史考察,以化學為主的水體溶解氧測定、水質調查與以政治為主的文化價值觀念引導融為一體。北京市西城區地方課程“走進西城”涉及新西城的地理環境、歷史發展、民俗民居、商貿金融、文化藝術、城市建設、文化遺產保護等,通過西城區的人、事、物,挖掘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校本課程則更加豐富多彩,拓展了傳統文化教育的視野。初一的國學課以中華傳統節日以及重要節日為線索,以漢字字源為抓手,介紹中華文明傳統習俗、禮儀,介紹中華民族重要的文明成果,提升青年學生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選修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課程分為經史類、格物類、禮樂類、藝術類四大類,共開設有27門課程。
學校還組織學生開展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廬山詩詞與地理認知”活動通過歷朝有關廬山詩詞的大數據分析,提高學生對詩詞文化的興趣;“敦煌游學”讓學生了解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秦嶺探秘古城尋蹤活動”讓學生感受秦風唐韻;“贛風徽韻江西地理社會實踐活動”則著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通過校園文化營造優秀傳統文化育人環境
學校成立了國學社、國劇社、國話社、圍棋社、舞蹈隊、民樂隊等傳統文化社團,定期開展活動。舞蹈隊創作的《秦丫韻韻》《紫舞吟袖》《竹頌》等體現民間文化的舞蹈曾獲北京市藝術節一等獎。
學校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中學藝術館,定期布展,主題與故宮等專業博物館的展覽相呼應。藝術館隔壁的美術教室“澄觀堂”,將傳統文化藝術教育如京劇、昆曲、曲藝、美術、音樂、舞蹈等融于日常美術教學之中。
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元素,學校每年定期組織成人冠禮、傳統文化節、科技與人文節、藝術節、專家講壇等主題教育活動。學校還將舞龍、腰鼓、秧歌、抖空竹、剪紙、捏面人等傳統文化表演引進校園。在“梨園溢彩”戲劇專場中,學生們搜集京劇、豫劇、越劇、昆曲、秦腔、評劇六種比較經典的劇種的資料,自己設計服裝,設計扇子、展板等道具。京劇社主持的“京昆工作室”向師生普及戲曲身段、唱腔、化妝等方面的知識。在“陶瓷文明”傳統文化節中,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奉獻了精彩深刻的陶瓷專題講座,景德鎮陶瓷大師還現場制瓷并指導學生創作。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關于如何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2021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措施的相關訊息,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更多教育訊息請關注可圈可點教育資訊網。
【如何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2021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措施】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