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中,也有很多時候需要學習外國作者們的文章詩篇,那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英國作家多麗絲·萊辛的《老婦人和她的貓》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老婦人和她的貓》閱讀原文:
她叫黒騠,生于20世紀初。自從丈夫二戰后一個嚴冬死于肺炎,她就一直獨居。
她有四個子女,其中一個女兒每年給她寄圣誕卡片。除此之外,對他們來說,她是不存在的。他們都是體面人,有家,有車,有好工作;而她,不體面。她做買賣舊衣服的生意,自得其樂,推著那架塞滿了衣物的舊嬰兒車,在路上四處走動。
就在黑騠70歲生日那個星期,他們收到了通知,小社群得結束了。
房屋署官員來做了最后的安排。那年輕人,坐在房間里一張椅子上,椅子油膩膩的,他屁股貼著椅子的邊邊坐著。空氣中有股可怕的惡臭,他不敢用力呼吸。看到這個落魄的老人,他不免覺得她能住進安老院,該算是運氣的了,雖然他深知所謂的安老院,都把老人當成頑皮不聽話不懂事的小孩看待,直到他們有幸謝世。
他告訴黑騠到時他們會派一部小貨車來替她搬家。他告訴她除了衣服之外,其他東西不必多帶。說到這兒,他看到了一堆像是五彩破布的東西站了起來,伸出皮肉不整的黑色爪子拍觸老太太的裙子。
“你不能帶那只貓。”官員脫口而出。
這是她收養的一只流浪貓,她給她取名騠比。騠比看起來就像一團破爛呢絨布,沾滿灰塵和雨水。它一只眼睛的肌肉在打架中給扯裂,現在永遠都是半張半閉;另有一只耳朵給咬掉了,只剩下痕跡。
“你要能了結它的悲慘,對它來說,應是一種恩賜。”官員說。
小貨車來接她,黑騠不在。黑騠知道,房子搬空之后,通常要等上數月,甚至數年才會真正開始重建。她打算繼續呆下去,等建筑的人來了才走。
她平生第一次過得像她的吉卜賽祖先,一連幾個晚上,她和貓縮成一團整晚蹲坐在一家空置的大門口。正如她所料,那間房子平安無事,于是她又搬回去住。她把后窗的一塊玻璃打破,讓騠比進出,免得要開前門或是開窗,惹起注意。她搬到頂樓靠后院的一個房間去,每天一大早出門,推著娃娃車和破爛,在路上度日。夜晚,她在地板上點了支蠟燭照明。
騠比給她帶回來了好幾只鴿子。
“騠比!騠比!啊,你這聰明的乖貓,啊,你好聰明。你知道怎么應付,怎么對付。”
一只黑鳥從破窗子飛進來,想飛出去結果卻撞死了。黑騠拔了毛,拆了點地板當柴,在煎鍋上煎了吃。她一向吃得不多,有大堆的衣服裹身,只吃點面包干夠了。她雖然仍舊不夠暖和,但也不怎么理會。屋外一片爛泥混雪。她躲回窩中,心想,寒流將過,馬上就可出去營生。騠比有時也鉆入她的窩中,她緊緊抱住它取暖。“唉,你這聰明的貓,你這聰明的老家伙,懂得照顧自己,可不是?”
雪暫時融了,嚴寒才剛開始。她正想出去走動走動,卻看到了屋外來了一部建筑小貨車,他們沒進屋來。第二天,黑騠帶著她的貓和娃娃車,堆滿了衣服,兩條毯子,走了。
兩英里路之外已經成為廢墟的富人區,有三間大屋,天花板支離破碎,屋頂全都掀光了。傍晚時分,她從搖搖欲墜的樓梯拉上了她的娃娃車,小心翼翼地踏著三樓易碎的地板巡視一番。她點了蠟燭檢視了一番,發現墻壁還算完整,有個角落還蠻干燥,不受窗子飄進來的風雨吹打。她就在那兒安置她的窩。
她先在瓦礫中找到了一塊塑膠布鋪在地板上,防止濕氣,然后墊上那兩張毯子,再堆上一大堆衣服。她希望可以再有張塑膠布鋪在最上面,但找不到,結果只好用報紙替代。造好了窩,她鉆進當中,身邊放了一條面包。她時而打盹,時而咬一小口面包,期盼、等待,望著雪片輕輕飄飛。騠比坐在她身旁,看著那張探出衣堆外的鐵青色老邁臉孔,伸出爪子輕輕觸撫。它咪咪叫了兩聲,坐立不安,跳出屋外,沖入結霜的清晨大地,帶回來一只鴿子。鴿子仍然震翅掙扎,騠比把它放在老太太旁邊。好不容易才弄暖的窩,她不舍得出去,同時也實在沒有力氣爬下去,從地板剝些木條生火。她伸出一只冰冷的手,輕拍騠比。
“騠比,你這老東西。你是抓回來給我的,可不是?對吧,是不是?來,進來這兒……”但它不想進去。它又咪咪叫,把鴿子再往她前面推。鴿子這時已斷了氣,軟綿綿的。
“你吃吧,吃吧。我不餓,謝了,騠比。”
她整晚摟著貓,擁在發寒的胸前。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又聽到了樓底下廢物堆中搬運尸體的聲音,看到了照在潮濕的墻上和倒塌的柱子上的電光。有那么一下子,手電筒幾乎射到黑騠身上,但沒人上來。誰會想到竟然有人會走投無路得敢爬上那么危險的樓梯,不怕那分崩斷裂的地板下陷,何況是嚴冬。
《老婦人和她的貓》閱讀題目:
(1)黒騠是一個被社會邊緣化了的人物,她有哪些性格特征?請作簡要分析。
(2)貓在這篇小說中有哪些作用?請簡要分析。
(3)小說結尾為什么要安排搬運尸體的情節?
(4)聯系小說內容和現實生活,談談這篇小說帶給人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