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防汛救災工作報道防汛救災簡報篇一
一、認真做好監測預報預警工作
各級防汛指揮部和水文、氣象、國土等部門要高度重視汛期氣象預報和汛情監測預警工作,著力加強局部性、突發性災害天氣的監測預報,準確分析暴雨洪水影響時間、程度和范圍,提前發布預警信息,落實各項防范措施,提早做好應對工作。應急管理部門要會同氣象、防汛、國土等部門,建立防御暴雨洪水地質災害聯動機制,把預警信息特別是短時局地暴雨信息,通過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短信等多種途徑,在第一時間傳遞給基層干部和廣大群眾,以便基層及時組織撤離避險。
二、突出抓好山洪地質災害防范
各街道、鄉鎮和各有關部門要對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村鎮、醫院、學校、集市等人員集中地區,特別是病險水庫、重要公路、鐵路、江河等交通道路沿線和重大工程建設等區域,進行拉網式排查,及時發現地質災害隱患,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置。對居住在山洪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區域和低洼地段的群眾,要制訂和完善應急預案,落實防范措施。要及時預警,確保不漏一戶、不少一人。要強化臨災避險和應急處置工作,制訂落實人員撤離轉移預案,做到監測責任人、撤離信號、撤離路線、安置地點四落實。一旦出現地質災害險情,迅速組織群眾轉移,并對危險區域設置警戒線,防止群眾再次進入,堅決避免群死群傷事故發生。地質災害發生后,要在第一時間組織救援,開展搶險救災工作。要采取簡便易學和群眾喜鬧樂見的形式,全面普及預防、避險、自救等地質災害防御知識,提高群眾的臨災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強化應急救災資金物資隊伍保障
各街道、鄉鎮和各有關部門要落實查險人員、搶險隊伍和物資儲備,充分做好應急處置和搶險救災各項準備工作。財政部門要加強資金調度,確保防汛抗洪救災資金需要。民政、水務、國土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和管理工作,要對應急救災物資進行全面清理、登記造冊,并及時補充和更新,要建立應急物資動態管理機制,制定管理制度,明確管理人員,要落實應急物資儲備地點、線路、運送方式和運輸車輛,確保應急救災物資真正滿足急時所需。各街道、鄉鎮和各部門要認真完善并熟悉預案,明確應急隊伍進入待命狀態,隨時投入抗洪搶險工作。
四、加強應急值守和信息溝通
各街道、鄉鎮和各部門要進一步強化主汛期應急值守,特別是涉及防汛救災的部門要安排熟悉業務的人員24小時值班,主要負責人要上崗帶班,確保24小時通訊暢通,在第一時間掌握災情、及時通報情況,確保災情得到及時處理、災害得到有序應對。要加強溝通協作,強化部門之間、區域之間的聯動,形成防災應急的強大合力。要嚴格落實信息溝通協商機制,雨情、水情、災情信息,各部門要做到互通共享,特別是災情數據,相關部門務必做到實事求是、口徑統一。
五、全面落實防汛救災工作責任
防汛救災是我縣當前的首要任務。各街道、鄉鎮和縣級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必須堅守崗位,履行職責,堅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各級防汛責任人要切實履行崗位職責,積極應對,精心組織防汛救災工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御暴雨洪水地質災害工作。要嚴肅工作紀律,強化工作落實,各級干部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嚴格遵守防汛紀律,履行工作職責,對未按要求做好防汛值班,履行崗位職責,延誤信息報送,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肅處理;對因玩忽職守、麻痹大意、工作不力而造成堤防決口、水庫垮壩和滑坡、泥石流致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將從嚴查處,依法依紀追究責任。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年7月16日
防汛救災工作報道防汛救災簡報篇二
7月16日以來,黃淮之間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和特大暴雨,24小時最大點雨量河南葉縣431毫米,方城430毫米。受降雨影響,淮河流域沙潁河、洪汝河發生洪水,沙潁河支流澧河和干江河、洪汝河支流小洪河水位迅速上漲,超過保證水位。據預報,未來兩天我國降雨主要集中在長江上中游、淮河、海河流域及東北南部等地區。
一、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要充分認識當前防汛抗洪面臨的嚴峻形勢,以做好防汛抗洪和救災工作的實際行動實踐 “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針對各地的實際情況落實防汛抗洪的各項措施,千方百計做好迎戰大洪水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指揮到位。
二、各級黨政和部門負責同志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切實擔負起指揮防汛抗洪和救災的重任,精心組織,周密部署,靠前指揮,現場解決防汛抗洪救災中的問題,保證組織指揮、群眾轉移、災民安置和衛生防疫等工作的有序進行。
三、氣象、水文部門要密切監視天氣和雨水情變化,及時預測預報,特別要加強災害性天氣和重大汛情的跟蹤預報。有關部門要加強會商,認真分析汛情和發展趨勢,及時發布滾動預報,為防洪指揮和調度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依據。
四、各地要顧全大局、團結抗洪,嚴格執行防汛調度命令。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要從全局的高度,全面考慮,果斷決策,統一指揮,科學調度。要根據防汛形勢的發展變化,有計劃、有步驟地按照批準的防洪預案和汛情、工情等,科學調度,充分發揮防洪工程的作用,確保重點地區和重要交通鐵路干線的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
五、各地要始終把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防汛抗洪工作的首位,制定并落實群眾安全轉移預案。發生洪水的地區,要加強水庫、堤防等防洪工程的查險搶險工作,發現險情及時搶護。特別要重視水庫和閘壩的安全,病險水庫要采取降低水位運行等措施確保安全。堤防、水庫出現重大險情和蓄滯洪區運用時,要及時轉移受威脅地區的群眾,確保人民生命安全。要加強與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聯系,及時通報汛情,為部隊投入搶險救災提供有力保障。各級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確保災民有飯吃、有水喝、有住處、有病能醫,確保不出現疫病流行,保障社會穩定。
國家防總辦公室
年七月十七日
防汛救災工作報道防汛救災簡報篇三
今年,我局的防汛工作要以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為首要目標,全面執行市、區防汛指揮部的工作部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和諧社區建設,在防汛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精心組織,加強管理,切實提高我局防汛減災應急處置和實戰能力,確保居民住用安全和社會穩定。
為加強防汛工作的領導,全面落實防汛責任制,重新對局防汛指揮部進行調整,日常防汛工作由局辦公室負責,同時成立四個職能小組,即:房屋搶險組、青年搶險突擊組、拆遷片管理組、綜合保障組。
防汛工作實行一把手負責制,一級抓一級,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形成由辦公室綜合協調,房屋搶險由房管科牽頭負責,各組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做到思想、組織、人員、物資、指揮到位,層層落實責任。
1、防汛辦公室:設在局辦公室,主要任務就是及時傳遞上級指令、信息,此時協調各組之間的工作;掌握各組工作運作情況,下達防汛搶險任務。
2、房屋搶險組:由房管科牽頭,負責組織房屋汛前查勘,對私產、單位產房屋和公用公房發生險情進行搶險,對危房要安排專人監管,并制定排險方案,及時處理險情,將損失降低到最小,確保房屋汛期安全。
3、青年搶險突擊組:由團委牽頭,協助房屋搶險組對房屋險情進行搶險,遇大汛時參加全區的防汛搶險工作。
4、拆遷片管理組:拆遷管理辦負責拆遷片內危房管理,并督促協調各拆遷指揮部對遺留未拆危房情況進行掌握、排查。
5、綜合保障組:由局辦公室牽頭,落實局防汛值班安排和督查;負責防汛應急用車的調度協調;負責宣傳通訊報道信息工作。房管科負責防汛搶險物資的購置、監管、使用審批,保證應急需要。
1、落實汛期值班制度。根據上級的要求,汛期值班要做到晝夜24小時領導和干部帶班值班,值班人員不準脫崗、空班,無故空班的要給予處罰和通報批評。此時建立嚴謹、規范的汛期值班記錄制度,值班人員接到有關防汛的電話,要認真填寫值班記錄表,按照要求向帶班領導報告并進行處置。另外,值班電話要保持暢通,不準長時間占用;遇惡劣天氣時,領導小組成員要坐鎮指揮,搶險隊到崗待命。
2、房屋查勘由房管科組織、實施。在汛期前加快私產、單位產房屋推修進度,力爭在雨季前做好修繕解危工作。加強汛期巡視,實行重點危房專人監控。在中雨以上時,此時房管科要組織人員,協助街辦事處、居委會入戶巡視,發現險情及時采取應急措施,以確保房屋汛期安全。
3、公管所在做好直管房屋修繕的同時,要注意對保管自修房屋的指導、督促、推修以及區四大機關房屋的巡查,確保領導機關正常辦公。同時,做好防汛物資的安全存放和管理,保證在緊急情況下物資供應到位。
4、建立汛期聯絡網,保證通訊暢通,防汛相關人員在汛期要24小時開機。
5、加強組織紀律,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此時一切行動聽指揮,確保政令暢通。對違反紀律,貽誤工作,造成嚴重后果的,予以嚴肅處理。
6、相關部門要及時向局防汛辦公室報送防汛信息,局辦公室要組織做好防汛宣傳工作,及時報道全局防汛工作及汛情。
防汛救災工作報道防汛救災簡報篇四
我們要充分重視今年汛期的救災應急準備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防災救災責任,制定救災預案;要成立專門的防汛救災領導小組,對今年的防汛工作早謀劃、早安排、早部署;嚴格執行汛期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要24小時有人堅守崗位,保證災情發生時能夠及時上報,迅捷高效地組織群眾防汛救災,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降至最低。
聯合各鎮(處)社會救助中心開展汛期排險自查,認真查找、及時解決汛期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重點摸清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和其它困難戶的房屋安全狀況,責成村委會預留專門房屋供其災情發生時避險,并將危房情況報民政局救災救濟科,確保災情發生時有安全的房屋居住,有充足的生活必需品供應,嚴禁出現因安排不力出現房屋坍塌而出現的致死、致傷、致殘,始終將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
1、指派熟悉業務的人員專門負責汛期災情報送工作,務必保證災情上報及時、準確。
2、完善救災捐贈管理相應政策,建立健全救災捐贈動員、運行和監督管理機制,規范救災捐贈的組織發動、款物接受、統計、分配等各個環節。
3、宣傳和培訓。利用各種宣傳方式宣傳災害知識,增強公民防災減災意識,積極推進社區減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