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千課萬人語文培訓心得體會,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千課萬人語文培訓心得體會1
3月30日至4月2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杭州xxxx校區舉行的千課萬人活動。在這次觀摩和學習的進程中,讓我感慨頗多,我想我只能用收獲頗豐四個字來形容。本次活動分為優良課展現和點評及小學生英語課堂教學的講座。在展現的進程中各位優良課的老師們扎實的功底、生動的講授、精美的PPT和獨特的課時設計無不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入的印象,這將使我對自己的課時設計和上課的各個方面都有著思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田老師的課,教師的言語幽默風趣,無不富于課堂生命和活力,讓孩子們在快樂的課堂中翱翔,傳達著快樂學習的理念,不但讓學生們在課堂中學到了知識,而且快樂無窮。我想當快樂和學習同在時,孩子們是愿意去聽,愿意去說的,這樣才是真正學習英語的目的,有語言的輸入,才有語言的輸出。
在本次學習中除觀摩的優良課,還有講授細致到位的小學英語的教學題目講座。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著多樣的題目,而單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英語的學習經常是從單詞辭匯量積累開始的,都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是最重要的。值得思考的是英語單詞應如何去教,才能使學生輕易接受,輕易記住呢?在平時的教學中,碰到部份學生總是不會讀,或記不住等。這是在現在教學中碰到的一個重要題目,也是急需解決的題目。本次褚金麗教授的講座讓我明白了英語單詞教學的真正拼讀不是把一個單詞按單詞字母的順序順次拼出來。語音是語言的本質,英語是拼音文字。單詞中字母讀音的拼讀如同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聲母同韻母相拼。只要學會漢語拼音的拼讀方式,英語單詞拼讀也不會成為很難的事。現在的很多學生只是用機械記憶記單詞,經常難記熟易忘記。假如在教學中留意指導學生應用字母讀音規則來記憶單詞,相信會事半功倍。在辭匯的教學中,留意音和形的結合,使學生把一定的音同其形聯系起來,經過反復聯系,從而培養學生一種在學習單詞進程中能見形知音,又能因音而記形的能力。英語作為拼音文字,把握了英語文字的拼讀規則,就可做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若是做不到單詞的正確拼讀和聽辨,學生在聽辨時就不知所云了,朗誦時也張不開嘴,因此就不能發展和進步口語交際的能力。不但如此,字母音素的讀音和字母組合讀音規則、音節劃分規則的把握與否,還會影響單詞的拼寫記憶和辭匯積累。在英語學習中中,學生瀏覽水平發展滯后的緣由也大都在于他們對字形-音位規則把握的缺陷,從而不能順利的進入瀏覽發展中的拼音階段,使其瀏覽水平得不到良好的發展。因此在單詞的教學中應滲透語音知識的教學,通過語音教學,可使學生更好的記憶單詞。
在現在的教學中,我們要摒除陳腐的語音教學方法,要把枯燥的語音學習變得有趣,才能使學生樂于接受,才能發揮其作用。那末如何才能使語音教學變得有效呢?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和點讀技術,通過視聽讀等手段,多給學生提供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比如貼近生活的語言。加強聽的練習和有聲瀏覽。特別是語音能力的培養。在音頻中的標準語音腔調不但可為學生學習提供標準、隧道、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也可為學生的語言輸出奠定良好的語音基礎。語音能力包括聽音、辨音的能力;模仿能力;拼讀音標、單詞的能力;聯系語音和語義的腔調能力等。而在小學階段語音最好的把握方法就是模仿,但是也要重視語音總的能力的培養。在現在的教材中基本都設有語音模塊,屬于基本語音教學,由此可知字母發音的正確性是單詞發音正確性的基礎,是聽音辨音能力的基礎。實在在學生模仿了很多語音的同時,是很有必要同時了解字母的讀音規則,這樣才有益于學生的長時間記憶和應用。在學生模仿語音有了一定的儲備量時如何使語音教學高效,要適時引導學生歸納模仿所學的語音,例如輔音加原音,原音加輔音,韻腳、韻首相同和含有相同因素的字母:[i:]b,c,d,e,g,p,t,v;[e]f,l,m,n,s,x,z;[ei]a,h,j,k;[ai]iy;[ju:]q,u,w;還有掐頭,去尾,拼音遷移法。另外還要提示學生重視發音類似音素的對照及最小對照音的發音對照,如是非原音,清濁輔音的'對照。還要重視發音相近的單詞的對照,和正確的發音和錯誤發音的對照,并留意在比較中正音。相近讀音的單詞,學生是很輕易弄錯的,所以在新授中就要提示學生留意,從語音、語義兩個方面去理解,更好的記住他們的不同,如my,mine的讀音就很相近。有效的語音教學就是重復的讀記,很多有部份發音相同的單詞組成的句子成了韻律的童謠,讀起來朗朗上口,不但有趣,便于模仿,成了語音教學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和發展接近英語本族語語音的最好時期,也是學生發展聽辨音能力的關鍵時期。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主要是用于交際。交際是靠聽說來實現的。而聽說都離不開語音。語音不好,單詞發音就不正確,單詞語句重音也把握不好,語流就不流暢,腔調不正確都會影響正確意思的表達、理解,影響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的發展。由此可知,語音教學在單詞教學中相當重要,是如同漢字教學中的拼音,是一種拼讀的準則。把握了它,也就即是把握了解題的技能和方法。固然,教學單詞的方法是多樣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相信只有在教學進程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實踐,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教學方法。
千課萬人語文培訓心得體會2
有幸能夠參加201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杭州舉行的“全國小學語文統編新教材課堂教學高峰論壇”。4天的學習,是一場學術的盛宴,更是一次知識的洗禮。48位主講專家深入參與到11場講座、15節課堂教學、5場圓桌論壇當中。學習的時間雖是短暫的,但是回想起來,一句句金玉良言,一個個精彩瞬間,一次次心靈的震撼……讓人不斷深思,久久不能忘懷,更讓我學著做孩子們學習上的點燈人。
一、是什么
只有在思想上指明道路,一切行動才有正確的方向。面對全國統編新教材,開始時的那一層層困惑,隨著一場場講座的展開而逐漸撥開云霧。
小學語文部編新教材主編之一的崔巒教授在講座中首先就告訴各位與會老師,本次的教材編寫,是國家行為,是因為“有什么樣的教材,就有什么樣的國民”。確實如此,追根溯源來看,誰的成長能離開教育?誰的啟蒙不重要?作為新教材使用者的老師,要深刻領會,教材為什么要這樣做,知其然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立德樹人,潤物細無聲是每個老師努力的目標。在新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識好字、寫好字、讀好文、寫好話、養成良好的習慣。
打鐵還要自身硬。當明確教育目標之后,發現對教師的要求是更高的。每個老師不僅要有合格的素質,最重要的是要擁有過硬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孩子學習上的點燈人,引導孩子們向更深更廣的空間進行探索。竇桂梅老師在講座中強調了指導學生的三個階段:一是雪中送碳,大量給孩子們輸入可能需要的知識;二是見縫插針,有目標的適當指導;三是推波助瀾,給孩子空間讓他們自己進行學習,進行探索。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正好處于“雪中送炭”的階段,這是“固本工程”更是“鑄魂工程”,因此每一位老師都需要加強自己寫字、講話、讀書、作文等基本功練習,練就“真功夫”。
除了懂得教材編寫的意圖、體系和對教師隊伍自身高素質的要求之外,還需要每一位老師認識到“科學性”。學生認知的科學性,6-12歲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高峰期,充分利用好這一階段,方能事半功倍。漢字教學的科學性,漢字的表意、系統、楷書規律,體會其中蘊藏的文化內涵。
二、為什么
如果說講座主要目的為講述部編教材是什么的話,那么這一場場圓桌論壇解決的就是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問題,這是一次次思維的碰撞。
在《池上》這首古詩的同課異構教學和辯課圓桌論壇中,讓我受到深深的觸動。不同文化的交流,不同情感價值觀的體現,引發每一位與會教師的思考。來自杭州的徐俊老師,以低年級古詩詞教學不求甚解,讓孩子們喜歡古詩詞是第一要務為目標。課堂中不僅展現了徐老師高超的教學藝術,朗讀、繪畫、書法等多項技藝綜合運用,而且展示了徐老師獨特的人格魅力,潤物細無聲。香港的羅一宸老師,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一節古詩課在“玩”中開始,在“玩”中結束。學生帶著和“外星人玩”的想法開始了一節課,當一節課結束的時候,孩子們每個人臉上都是懵懂的,我們不是還沒有開始上課嗎?怎么就結束了呢!也許對這群孩子來說,他們不曾上過這樣的語文課,但是從他們的課堂反饋來看,他們是喜歡這樣的課的。羅一宸老師希望給一年級的孩子一個舒服、開心的“過渡期”,令孩子既感覺有幼兒園的快樂心情,同時可以學到更豐富的知識,讓孩子明白閱讀與學習的樂趣,從中引導孩子更快樂地成長。馬來西亞的郭史光宏老師,通過一首《池上》,向孩子們打開了童真童趣的大門。從童畫開始,引出童趣;初讀古詩,讀懂意思;誦讀古詩,讀出畫面;延伸閱讀,玩味生活。四個部分,有機構成了一節內涵豐富的低年級語文課。三個地域,三種不同風格,三位具有魅力的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不同的《池上》教學內容,但是每一節課都讓參課學生滿載而歸,與會教師叫好連連。
年齡不同,視角自然不一樣,怎樣從兒童智慧的角度看兒童言語交際這一問題困惑很多。周一貫老師說,思維的交際是可以增值的,而且是成倍增值,可見低年級對孩子思維的教育和訓練是何其重要。張云鷹老師強調言語是開放性的,特別是在6-8歲這個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臺灣的賴玉連老師溫聲細語、娓娓道來,她認為教師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給孩子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時間。雖然一直在強調“生本課堂”,但是大多數的時候學生依舊不是課堂的主體,許多教師說代替了學生說,教師想替代了學生想……學生易游離于課堂之外,課堂成了教師的獨角戲。試想如果低年級把一堂堂語文課變成一次次表達,一次次傾聽,一次次交流也許效果更佳,畢竟語言需要自由放飛,兒童是天生的詩人,童音童語皆是詩。請勿磨滅孩子語言的真實性和想象性。
思維需要碰撞才能產生智慧的火花,圓桌論壇正是這樣的平臺,看似毫無章法,但是句句針砭時弊,引人深思。
三、怎么樣
作為老師最大的舞臺就是自己的講臺。三尺講臺上,展示別樣的風采。本次高峰論壇共有15節展示課,這15節課各具魅力。有許焉娜老師《大象的耳朵》一課中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有史春妍老師《動物兒歌》完整有序的課堂進程,有張亮老師《四個太陽》中學科整合的精彩呈現,有新加坡莊佩玲、李艷芬老師帶來的《在咖啡店吃早餐》的地域特色……
每一節課都是老師們精心準備的盛宴,一節課雖然呈現出來的是教師需要傳遞給學生的知識,但是更深層次的卻是教師們的教育追求和教育理想。竇桂梅老師在執教《<神筆馬良>等名篇導讀》時首先設定的主題是“書中的兒童”,因此整節課是以《神筆馬良》中馬良為主要對象,進行研讀展示,讓學生站到了課堂正中央,讓學生進入到情景中進行學習,雖然理解不同人物特點,但是重點是與學生自身年齡特點相契合的兒童特點,因此學生學起來更有興趣,距離感也大大減小。在接下來的講座中竇老師更是就這節課詳細介紹了清華附小的主題課程群建構與實施,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能夠以點帶面,觸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成為學習的主人。與竇老師老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是香港的羅一宸老師在闡釋自己的課堂教學時,他說希望自己的課可以是一把鑰匙,一把讓孩子課后能夠主動翻開課本,探尋其中奧秘的鑰匙,而不僅僅是認識幾個字,會說幾句話那么簡單。一定程度上,老師對事物的認識程度,影響著學生的認識能力,這也許就是為什么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需要有一桶水”的原因了吧!教師沒有崇高的理想,怎樣點亮學生的學習之燈呢!
課堂不一定都是完美的,但課堂都是真實的。真實才能有效,有效方能顯示出其中的智慧。曹愛衛老師在執教《“貝”的故事》一文時,因為學生積極性較高,互動熱烈,所以課堂前部分用時較長,本應有的至少10分鐘的寫字時間就沒有了,如果從課堂的完整性來說,這也許是本節課的一點點遺憾。徐俊老師班級里有個第一排的小男生從上課開始就處于興奮的狀態,雖然不大聲說話或者打擾他人,但是基本上也沒停止過活動。一會兒手舞足蹈,擺出各種姿勢;一會兒對著屏幕,做出各種搞怪的姿勢;甚至不時把校服拉鏈打開,整個頭縮進校服里面。看臺上與會老師們忍俊不禁,仿佛眼前出現的就是自己班級里面的那個“淘氣包”,同時不禁為徐老師捏了把汗。其他的語文課上,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教學問題和課堂狀況,但是每一位執教老師,都用自己的教學技藝直觀的讓學生認識問題,了解問題,直至解決問題,甚至有的大師們還會進行適當延伸,點亮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之燈。
4天的學習很快結束,收獲也不僅僅是以上破碎的只言片語,更多的那些時常縈繞在耳畔的話語,或者是偶爾閃現在腦海中的某個畫面。“未來不是我們等待的地方,而是我們要創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找到的,而是一步步走出來的。走出這條道路的過程,既改變著走出道路的人,又改變著目的本身。”期盼可以做更好的自己,更好地與孩子們一起學習,善待每一個我們遇到的孩子,點亮他們的學習之燈,照亮前進的道路。
【千課萬人語文培訓心得體會【精選兩篇】】相關推薦文章:
2021千課萬人心得體會 關于千課萬人心得體會范文
2022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與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