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知道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少年的你觀后感篇一
在最近上映了一部有校園暴力的電影,名字叫《少年的你》。這部電影是由易烊千璽及周冬雨領銜主演。
在昨天去電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我的感觸頗深。
電影主要講述了高考前夕的一場校園意外,胡小蝶跳樓自殺,而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陳念是學校的優等生,只想考上北京乃至全國最好的大學。同班同學的意外墜樓,牽扯出的故事也被一點點卷入其中,她在最無助的時候一個名叫小北的少年進入了她的生活。
在看這場電影,使我的心一直跟著劇情,緊張著,這是因為校園暴力引發的一系列事情,影片最后,小北和陳念刑滿釋放,小北仍然在后面保護著她。
影片充分體現校園暴力,給學生的心靈上的傷害和身體上的傷害有多么大!保護校園安全,為了避免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從你我做起。
少年的你觀后感篇二
近期上映的電影《少年的你》僅三天票房便破億,好評如潮。持續幾天的熱搜——“#北言北語#”、“#少年的你細節#”、“#易烊千璽演技#”等,也證明了電影的話題討論度十分高。可能每個人對于什么是好的電影都有不同的標準,于我而言看后能夠引起思考和共鳴的就是好電影。《少年的你》就是一部讓人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在室友的推薦下,我走進影院了解這部電影。上映前,聽說過題材是校園暴力便有所期待。我個人很喜歡社會現實題材的電影,因為這些電影更有深度,引人思考。既然是影評,就來簡單說說我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感受吧。
看完電影后,我在豆瓣給出了五星的評分,不僅是劇情、演員演技或者拍攝技巧都給了我很大的驚喜。所以真心推薦大家去影院看這部電影,接下來說說推薦理由吧:
人對人的惡意,有時就是無端針對,即使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
電影開頭,胡小蝶因為校園霸凌跳樓自殺,所有人都在拍照只有陳念為她披上衣服。這個畫面震撼到了我,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和那些觀看熱鬧的人又有什么區別?即使我曾經親眼見到過校園霸凌,我還是選擇視而不見,默默走開。所以當我看到陳念絕望的眼神和他人的冷漠時,我竟有一絲害怕,對于當時我的視而不見,遭受霸凌的那個同學該有多絕望。可是我又能怎么做,就像陳念說的“報警了就真的能保護我嗎?“校園霸凌就是陰溝里最惡臭的循環鏈,幫助遭受霸凌的人那么幫助者就是下一個受害者。救助和保護自己哪有那么容易。
面對校園霸凌,作為成年人的我們輕而易舉地問為什么不報警?因為“我們會,他們是少年”。身處在絕境的時候,即使是一束光都想要抓住。電影給出的回答是即使面對泥潭沼澤的時候,如果有人陪伴,就拉一把,讓脆弱的生命不至于對這個世界絕望,而是重新鼓起勇氣,救贖自我走向光明的未來。電影很感人,我已經數不清自己哭了多少次,只記得小北永遠走在陳念身后,相互扶持,相伴成長。他們彼此都是對方的光,這種感情是高于愛情而存在的。
周冬雨的作為一個“老戲骨”,演技不容置疑。但易烊千璽確是第一次以“演員”的身份進入大眾視野的。易烊千璽從出場的那一刻起,他就是小北。整部電影看不出一點兒千璽的影子,很快就帶著我們進入他的角色,他的故事。千璽的眼神戲和一些面部表情特寫時的細節都處理的相當完美。無論是帶有痞氣、調戲小女生的小北,還是最后為了陳念寧可背負全部罪名的劉北山。反差的人物性格塑造,更加強了小北人物本身的悲劇性,也更讓人憐惜。
他的溫柔是給陳念的,他的堅強是給這個世界的。
小北和陳念之所以能夠互相扶持,正因為他們是一種人——缺少家庭關愛、受壓迫、欺凌的角色。但他們又不同,小北不相信命運卻不得不屈服于命運,陳念也不相信命運但她有機會通過高考遠離泥濘。小北保護的陳念,是陳念又是那個小北理想中的自己。小北對陳念說:“你太干凈了,你不懂。”因為陳念就是小北的全世界,是小北在泥濘生活中全部的光,所以他才能那么奮不顧身,承擔一切。這是我看過最好的青春題材的校園電影,電影所包含的內容絕不僅限于青春片,更是引發我們對校園霸凌的問題的深層思考。感謝小北和陳念,教會我怎樣成為一個很好的大人。
電影中的鏡頭和剪輯也是我欣賞的。尤其是陳念上下學,小北在她身后的保護。構圖平衡對稱,十分美觀。每一幀都可以是一張壁紙。大量的人物面部表情特寫,更能考驗演員的演技,細膩的神態表情也抓住了我的心。碎片、跳躍的剪輯,營造出的緊張和恐怖氛圍,令人揪心。這些多鏡頭的轉換并未給人一種凌亂之感,反而這種形式更能將觀看者帶入故事當中。
電影給我們看到的可能只是校園霸凌最表層的方面,現實中有多灰暗我們能夠想象。校園霸凌的存在,給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傷害,不僅會影響到學業成績、心理成長、甚至會影響一生的發展。我們對未成年犯罪人一直奉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這一原則本身當然沒有錯。可是不應把懲罰和教育對立起來。我認為懲罰本身就是教育,它可以幫助違法者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標準,也可以給受害者一個說法。 《少年的你》可謂是一部殘酷的少年成長物語,成長的代價因為雜糅了校園霸凌而被放大。這是一部涉及了人性中不美好部分的作品,但正是由于人有著成長的可能性,因此電影最終給觀眾的依然是一個美好的故事。即使我們沒有能力保護受害者,也至少不要做冷漠的旁觀者。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拒絕校園霸凌,也是守護這個世界美好一面的方式。
少年的你觀后感篇三
《少年的你》,人之初,真的應該是性本惡吧。
當日光灑滿大地,令人感動的是融融暖意;當月色幕布人間,心曠神怡的是那份陪伴。人生日日月月的貫穿生命始終,孤獨的生,孤獨的死,這個世界是一場平臺,人間演場戲,總有收場的那一天。那么這一生,到底要追尋的是什么呢。
人類從被強迫出生開始起,做的每一件事情,就該是順從本意的。生命對于食物的欲望和獲得的需求,是與生俱來的本性,這些本來也不是一種錯誤,而是一種屬性。但是屬性這件事是可以被定義的。
我是不太喜歡小孩子的。是因為不太喜歡小孩子本身這個事情。年幼的時候看過很多溫暖,也看過很多故事。故事里一般都沒什么好人,學會偷和搶,懂得栽贓與反咬,明白什么是對自己有利的,心有虛榮,亦有顧忌。人生就是帶著這樣的本性,一走到底的。
電影《少年的你》,看過會哭的,會喜歡的,會憤怒的,會驚訝的,會痛苦的人,都太多了,那些情感圍繞著電影的,很難一一敘述,其實我們都懂,感受深刻與否也就都是那些了,但是我想說的是,校園暴力本身就是一件特別可怕的事情,但是是特別自然的一件事情。這就好像一種運氣,有些人一生都在讀書的方式里前進,他們可能一生都沒見過一次暴力對待,但是有的人苦苦求索的短暫歲月里,可以體無完膚的嘗盡所有的苦難。這有時候無關性格和態度,有人是因為宿命,有人是因為運氣,當然,這從來就不該代表好的命數和運氣吧。
很多年前很想寫校園暴力的書,后來感覺無法下筆,作罷了。校園故事遠比我們在現實里能看到的故事精彩多了。成年人的世界勾心斗角,孩子們的世界其實更加肆無忌憚。那些成年人之所以可以去變壞,也是在過往中積累了很多思路,年紀大了,可操作性強了,實戰能力有了,一切更開掛了。孩提時期還無法掌握的很多刺痛,都需要時間,但是萌芽就在那里哈哈大笑著等待灌溉,而灌溉其實是早晚的事。
每每這樣的時候我就在想,孩子到底是為了什么而經歷孩提時期的。進學堂是為了學習知識,還是為了剔除我們自身的缺憾,那些殘忍的戾氣,都要靠著知識的武裝和道德的約束,慢慢長成一個懂點兒事兒的人,這不就是個笑話嘛。
看電影《少年的你》,覺得悲哀。有時候覺得生命很寶貴,人生來一趟,可是被傷害的人生要堅持下去,到底是愉快的呢,還是悲哀的呢。能夠堅持的人是為了突破一切,是為了期望中的希望,可是如果希望根本就不復存在呢,人生又到底是為了什么呢。優秀的人,永遠都不等于善良的人。我承認的優秀,永遠都不代表本質。這就是本質。
電影確實不錯,因為痛苦,然后一切感受針扎般的凌厲,而痛苦,是獲勝的最好武器。電影就不說了,見仁見智吧。
少年的你觀后感篇四
陳念(周冬雨飾)是一名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同校女生胡曉蝶(張藝凡飾)的跳樓自殺讓她的生活陷入了困頓之中。胡曉蝶死后,陳念遭到了以魏萊(周也飾)為首的三人組的霸凌,魏萊雖然表面上看來是乖巧的優等生,實際上卻心思毒辣,胡曉蝶的死和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這個題材,做成這樣,真的很不容易了。尤其是,影片在影像上非常有特點,大量的特寫鏡頭、跟拍、手持,以及碎片式剪輯,營造出強烈的恐慌與不安感。
這種情緒,其實就是角色在片中的情緒,它以影像的方式,最直接延伸給觀眾。易烊千璽和周冬雨的表現都很不錯,起碼,他們都經住了大銀幕特寫的考驗,而且,又都有各自的變化。導演其實很多小野心,比如可以看看他是怎么處理校園空間和調度的。“只有你贏,我才不算輸”,很傷感,也很中二。
很久之前看的了,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人在出獄后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外面的一切都是他所不熟悉的,無法正常的工作,交流,生活。最終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習慣真的是一種極其強大的可怕的力量!
人的信念真的太強大,只要想做,而且堅持,總有一天會實現。知識的力量也是很強大的。看完這部電影,感覺自己又對美好的生活充滿了向往。
對易烊千璽本來是路人的,但是被他演技驚到了…真的,演的好,和周冬雨對視那場戲,我也跟著哭了。
面對墜樓,他們忙著拍照發微信,只有她為她蓋上衣服。面對欺凌,他們假裝沒看見,只有她選擇報警。因為蓋衣服,她成了下一個被欺凌的人;因為報警,她遭到瘋狂報復。袖手旁觀的人平安無事,制止惡行卻受到牽連。被欺凌了沒人管,欺凌你的人死了馬上就管了。受到傷害無法得到保護,犯了罪絕不讓你少判一天。當初不重視你的遭遇;如今卻想盡快結案,讓你接受法律制裁。人人都說可以幫你,其實沒有人能幫你。受過教育不一定就品質高尚;沒上過學也可以善良正直。家境富裕的好學生其實是校園霸凌的始作俑者;你眼中的小混混卻真正付出行動保護弱者。你只看到他打架,卻沒看到他是為被欺凌的人挺身而出。你不會無私奉獻,我也不會,但是他會。為了幫助她實現夢想,他甘愿獻出一切。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只有你贏了,我才不算輸。
少年的你觀后感篇五
一部電影,能夠獲得廣泛的關注與認可,而且好評如潮,票房飆升。除了自身的藝術魅力,必定是與社會現實和社會的存在,有著密不可分的緣由,因而才能有力地撥動著千萬人的心弦,觸及著社會之神經。目前正在熱映熱議的《少年的你》,便是這樣的一部優秀的上乘之作。
關于影片本身,已有諸多評述,無需贅言。我想說的只是她“校園欺凌”主題所帶給人們的巨大沖擊與沉重思考。這便是這部影片橫空出世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之所在。
純潔美麗的校園,本應是一方凈土,聚集著萬千蓬勃向上的美好未來。然而,由于家庭、社會和教育上的某些缺失,致使一些原本純潔的靈魂,被扭曲成變態之惡魔,猶如一匹匹害群之馬,制造出一出出原本不該發生的校園悲劇。其結果是害人害己,青春靚麗,亦毀于一旦,例如《少年的你》中的魏萊。
思考,是為著改變。只有改變,才有希望。只有改變,才能砥礪前行。
德國哲學家盧卡·雅斯貝爾斯曾在《什么是教育》中講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片云推動另一片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縱觀現實,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和我們的教育,卻往往一味地偏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而疏忽了教育的本質。但愿隨著這部《少年的你》的閃亮登場和深刻演繹與警示,能引起我們全社會對于校園和教育的關注與思考,讓我們的校園真正成其為校園,讓我們的教育真正成其為教育,讓我們的未來能夠茁壯地成長為未來。
少年的你觀后感篇六
世上最美好的兩個字,就是少年。少年是一株開了花的樹,洋溢如繁星般的燦爛;少年是一汪清澈的池塘,泛出溶溶曳曳的波光;少年是燁燁的太陽,普照萬物又給予黑夜月光。
只有少年,會關心綠肥紅瘦;
只有少年,會捕捉蓮葉魚影;
只有少年,會俯身尋找花訊。
他們單純快樂,他們的心是清透的六棱鏡,只要有一絲陽光就反射出七彩天堂。
他們是魯迅筆下偷豆的任性孩子;
他們是辛棄疾詞里無愁而強說愁的天真爛漫;
他們是海子詩中認為人間珍貴的無邪心靈。
他們天生屏蔽世間的不美好,像一篇童話,美得令人怦然心動。
他們會擔心自己的學習成績,卻從不自私自利地拒絕別人的問題;
他們會對單調的校服挑三揀四,卻一次次為學校的榮光盡心竭力。
他們無怨無悔地付出,是幽谷芷蘭,不求回報地散發紆徐的芳香。
課堂上的少年,明明身心俱疲依然勇往直前;
運動場的少年,明明筋疲力盡依然不言放棄;
有夢想的少年,明明希望渺茫依然堅定理想。
他們相信沒有比人更高的山,純粹的拼搏之心從不受影響。像立于浪尖的海燕,無論多少次失敗仍然擁有一點浩然氣,享受千里快哉風。
如果世界是一片雪,少年就是雪中的白梅;如果世界是一陣風,少年就是風中的香息;如果世界是一只筆,少年就是筆下的圖畫。世界上有天堂,因為少年本身就是天堂。
少年的你觀后感篇七
少年熾熱的心跳,將黑夜都洞曉。
——題記
十月末的時候,我的舍友們出去看了場叫做《少年的你》的電影,主演是易烊千璽和周冬雨,據說電影很好看。
我沒有去,自然也不知道這部電影有多好看,但是當我默默地聽著她們關于電影情節的描述,腦海里竟然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這樣、那樣的畫面,聽到最后我甚至詫異地發現自己的眼淚落下了一滴又一滴,情緒也有些低落,但更多的是感動——它所展現給我的,少年的感動。
沒有多少人還能記得甚至保持自己少年時的樣子,無論外貌抑或性格都不能。人們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永遠重復著單調的工作時,便早已喪失了少年時最真誠、最熾熱的自己,在那些自我被埋藏的厚厚的陰影下,永世不得翻身。
少年的你,就像一個過客,來的時候是那樣的親切自然,走的時候又是那么的令人遺憾。
遺憾,遺憾自己在少年時有太多不可為、不敢為的事情,遺憾那些世俗的條條框框終究不能被戰勝,遺憾自己未恍過神來,時間它已乘著不回頭的小船向遠方駛去,而自己抓不住也趕不上它。
有多少人的青春從《少年的你》中被喚醒,又有多少人幸運地未能被喚醒記憶,只是以旁觀者的角度,以局外人的心態來觀看這部還不錯的電影。于后者而言,他們無疑是幸福的,于前者而言,那更可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他們見識了更加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少年,他們曾經有刻骨銘心的少年經歷,有一腔熱血,有一顆真心,有一雙善良的眼睛。
他們曾有最熾熱的心跳,將黑夜都洞曉。
可故事既然以“從前”、“曾經”開頭,那么也就意味著結局并不會這樣,那是已經流逝不復返的東西,它隨著時間不再回頭。
如一切倒退,返璞歸真,那是少年啊!
曾有少年如斯,遇上方知有。如果哪一天你遇到這樣的少年,請抓住他,別放走他,少年永遠不應該被放棄,他應該在無數人的仰望中意氣風發,應該在平淡的日子中保持純真,應該在選擇的面前堅持自我,不被迷惑。
少年可以最好,也可以最壞,可以最無理,也可以最懂事。卻獨獨不應該丟掉熾熱。少年最熾熱。
少年的你觀后感篇八
影片背景的設置,仿佛帶我回到了我的11年,在生命的特殊時刻,在高考這一宏大的主題面前,個人的喜怒哀樂在此刻變得格外的無關緊要。除了11年出現的大眼四攝智能手機讓我略有出戲的感覺之外,教學樓的結構,樓上掉下來的人,倒計時的黑板報都讓我產生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影片因為劇情需要,將校園暴力的烈度推得很高,但實際上,大范圍低烈度高頻次的校園欺凌就發生在每個孩子的身邊。大多數的孩子生而怯懦,這本來就是人成長過程中正常的表現,但有些人卻在利用這種怯懦,以年少為借口施行自己過早覺醒的暴虐。在這個過程里,欺辱者、被欺辱者、老師、學校、社會,卻總是默然無聲,這種沉默就成為了施虐者的保護傘。而那些怯懦的孩子,就像無聲掙扎的溺水者,有些幸運而狼狽地爬到了岸邊,有些就將青春永遠的葬身在黑暗之中了。
與普通的我們不同,影片當中的xx與易烊千璽,是在那個生命過程中的兩個極端,這兩個特殊卻也同樣微小的生命,在苦難的浪濤當中苦苦糾纏,平凡長大的愿望,卻因為一場校園暴力而可望不可及。如果他們平平安安地忍過了這一年,不多久,這些慘痛的回憶也許在不久之后就會被忘卻,但即使被忘卻了,陰暗卻永遠存在,一代代的少年們也會受到同樣的傷害。當許多年過去,當年的施暴者也長大了,他們不會有任何的愧疚與被懲罰,當他伸出手帶著泯去恩仇的微笑向你走來時,這是多么地惡心!
總體而言,影片向我們展示了校園欺凌的可怖,卻只能給出一個勉強而無能為力的答案,兩顆可憐又漂亮的心能夠互相保護嗎?那個從教學樓上一躍而下的人知道答案。
影片劇情在線,xx易烊千璽表現出色,總體是一部八分以上的好片,結合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或者會有不同的感觸,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