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中,區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對提升區域治理能力、推動經濟發展有著關鍵作用。為全面掌握其建設現狀,我們收集了關于區大數據中心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精選篇。這些報告從設施配備、數據整合、應用成效等方面深入剖析,為相關部門決策、優化建設提供詳實依據,助力區大數據中心更好地服務區域發展。
關于區大數據中心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大數據中心建設是推進X數字城市化轉型的基礎。為進一步推進我區大數據中心建設,有力支撐“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助力城市數字化轉型,根據區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教科文衛工委在分管副主任的帶領下,與區府辦、區科委、區大數據中心聯合成立專題調研小組,通過座談交流、查閱資料等形式進行深入調研。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大數據中心建設情況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數據治理和共享應用工作,將大數據中心建設作為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圍繞公共數據的采集歸集、存儲平臺、共享應用、保障體系等關鍵環節,積極推進我區公共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不斷夯實“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智慧城市”建設的數據基礎。
(一)加強數據采集歸集,逐步形成區級數據湖。我區公共數據來源有兩部分,分別為區內單位采集數據和市大數據中心下發數據。為加快數據匯聚,推動形成區級數據湖,主要開展兩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區級數據歸集。按照“應歸盡歸”的原則,推動各單位自有數據歸集到區大數據中心,并實現公共數據實時聯通和同步更新。目前,區大數據中心已經歸集全區16個單位22個系統1.65億余條數據。同時,為確保歸集數據質量,區大數據中心推進各單位已歸集數據業務標準制定,并編制《區公共數據運營報告》,定期分析各單位公共數據管理工作情況,推動各單位落實好數量質量責任。二是做好市級下發數據承接工作。加強市區聯動,打通國家、市、區三級交換通道,累計承接人口、法人、疫苗接種等市級下放數據10764萬條。
(二)加強資源平臺建設,提升數據分析處理能力。一是實現數據集中存儲。區大數據中心存儲平臺設在區政務云內,支持區級部門數據全量存儲。目前,已歸集數據容量分別占現有兩個數據庫容量的1%和8.88%,并落實2—3個備份存儲。二是推進區大數據資源平臺建設。今年9月,我區啟動區大數據資源平臺建設,預計于年底內完成。項目完成后,將有力支撐區公共數據集中統一管理,實現與市大數據資源平臺、區級單位自建系統的對接,具備開展公共數據資源治理、分析和建設綜合庫、主題庫、專題庫能力,實現公共數據按需共享、安全可控。三是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引入第三方專業數據運營團隊,初步形成適合我區的數據編目、歸集、需求申請、治理、共享等標準化流程。
(三)加強共享應用開發,服務“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是高效服務“一網通辦”。完成區行政服務中心數據需求70個、歸集區級電子證照44類12677張,協助推進兩批次“數源工程”試點,支撐人才積分、企業認定、公司登記(備案)等事項,融合“隨申碼”滿足健康狀況核實和信息對接業務場景應用。二是積極助力“一網統管”。完成區城運中心數據需求18個,支撐城運可視化大屏展示、12345熱線案事件分析等應用。開展59批次不同人群疫苗接種情況分析比對,助力社區、學校疫苗接種精準服務。三是協助數據開放工作。協助區科委開展公共數據開放工作,累計完成開放公共數據集65個,2020年公共數據開放工作全市排名第六。
(四)加強保障體系建設,有效保障數據安全。一是強化規范管理。制定《區公共數據管理辦法》,明確公共數據的涵蓋范圍、數據采集治理、共享開放、應用安全、保障監督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明確區府辦是我區公共數據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區大數據中心具體負責公共數據的歸集、治理、共享、開放和安全等工作,區科委、區大數據中心共同做好公共數據開放、數據開發應用和產業發展工作。二是優化職能定位。2021年5月,區政府對區大數據中心部分職能進行調整,并劃歸區府辦,明確機構級別為事業副處。三是加強數據安全保障。制定《區公共數據安全管理辦法》,構建共享交換平臺安全體系、監測監管平臺、安全運行機制,形成技術、制度、管理三道防火墻和安全閉環管理,保障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
二、我區大數據中心建設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對照市級部門對區大數據中心建設要求和區第X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互聯互通與智慧智能的數字之城”目標,與其他區相對比,我區大數據中心建設處于初級階段,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
一是數據歸集的廣度、深度還不夠。數據歸集的準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還不高,數據標準還未統一、端口規范也不盡一致,數據治理能力參差不齊,“數據壁壘”依然存在。一些單位對數據歸集共享認識不到位,數據歸集周期較長。
二是平臺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中心城區已完成大數據資源平臺二期建設,部分郊區如區也已啟動二期建設,但我區大數據資源平臺還處于一期開發建設階段,平臺建設周期較長,無法滿足、適應市大數據中心對平臺能力快速迭代的要求。
三是公共數據共享開放程度還不夠。目前,大數據中心對公共數據應用主要是市級部門數據的共享交換,圍繞大數據開展的深度挖掘、主題研究還相對較少,為區政府管理、服務、決策提供數據支撐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基層還沒有真正享受到數字化的紅利,存在錄入容易、獲取困難,采集容易、使用困難的問題。
四是保障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健全。我區已制定《公共數據管理辦法》、《公共數據安全管理辦法》,但相關配套政策尚未出臺,區大數據中心日常工作開展缺少抓手,與區府辦、區委網信辦、區財政局、區科委等部門的協同聯動還有待提升。同時,面對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區大數據中心的安全防范措施還有待加強。
三、意見建議
我區大數據中心建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讓數據增值、為城市賦能”理念,在建好區級數據湖、提升治理能力、強化場景牽引、形成工作合力上抓破題抓推進,有效提升公共數據資源使用效能,為高質量建設人民向往的“科創、人文、生態”現代化X提供更有力的數據保障支撐。
1.聚焦建好數據湖,著力抓好數據資源歸集。按照“應歸盡歸”的原則,打破原有的技術、業務壁壘,歸并區級數據交換通道,推動全區各單位公共數據向區大數據中心歸集,實現全區公共數據一次采集、共享使用。建立公共數據質量檢測制度,對各單位數據編目的完整性、數據提供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等進行質量檢測,進一步提升數據歸集質量。加強市區聯動,打通國家、市、區三級交換通道,承接好市級下發數據和能力。
2.聚焦提升處理能力,推進區級大數據資源平臺建設。繼續推進軟硬件建設,盡快完成我區大數據資源平臺建設,積極探索適合我區的大數據中心建設模式,適應、滿足市大數據中心快速迭代要求。加強與市大數據資源平臺、區級委辦局自建系統對接,加強數據分析篩選提煉,為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網絡互通、數據共享、應用協同提供有力支撐。
3.聚焦強化場景牽引,強化數據應用共享。堅持以應用為導向,聚焦群眾高頻急難問題解決和“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建設等,穩步推進人口、法人和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庫的優化建設,探索建設區級主題庫,為區政府管理、服務、決策提供數據支撐。探索政務數據向國有企業、社會團體有償服務模式,培育催生政企數據融合與創新應用。加強對基層政務數據應用需求的調研,優化數據異議核實及處理工作機制,不斷擴大基層部門對數據治理的參與度。
4.聚焦形成工作合力,完善政策制度支撐。完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領導小組工作機制、成員單位定期工作溝通機制、項目審批協同管理機制、督辦機制以及數據安全檢查制度、安全應急等制度,形成我區公共數據治理的框架制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規范第三方團隊運營服務管理、開發場所管理,積極探索區級數據運營服務模式。要切實增強安全意識,堅守數據安全底線,全面落實技術、制度、管理等安全防范措施,加強電子政務外網、電子政務云、大數據資源平臺的安全管理,定期開展安全測試、風險評估和安全應急演練,確保數據零泄露、安全事故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