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間寫的一首新詩,意境壯闊,充斥著浪漫主義色彩,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下面是可圈可點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教案板書設計,立在地球邊上放號課文講解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目標】
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創作。
2、體會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品味詩歌的語言,領悟詩歌的內涵。
3、認識“五四”時期自我意識的覺醒,創造新世界的青春熱情,以及追求個性解放的社會思潮。
【重點難點】
體會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品味詩歌的語言,領悟詩歌的內涵。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知道有一個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節,這是我們的節日。我們青年人是只爭朝夕、奮發進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這樣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鄉兩條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筆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們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板書課題)
二、作者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字鼎堂。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文學家、歷史學家。1906年入新式學堂,其間,他多次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1914年赴日本留學,就讀醫學專業。后接受美國詩人惠特曼等人的思想,決心棄醫從文。1921年,與成仿吾、郁達夫等人一同建立“創造社”,同年,第一本新詩集《女神》出版,《女神》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充分反映了“五四”的時代精神,喊出了時代的真聲音,震醒了一代青年。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2月被迫流亡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曾任中國文聯主席等要職,主持科學和文化工作,對我國現代文學和科學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主要作品:詩歌《天狗》《鳳凰涅槃》《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天上的街市》等,歷史劇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蔡文姬》等。
三、寫作背景
“五四運動”的狂飆,震動了在日本留學的郭沫若,給了他極大的精神鼓舞,他在日本福岡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于新文化運動。此時他讀了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草葉集》,深受其影響,幾乎每天寫詩,開始了他詩歌創作的爆發期。1919年9—10月間,郭沫若從日本回國,當輪船行駛在日本橫濱海面時,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寫下了這首《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原載1920年1月5日上?!稌r事新報·學燈》,收人《女神》第二輯。
四、教學過程
(一)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1)聽錄音朗讀,糾正字音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情感。
(3)齊讀課文。
2、全詩共7節,都涉及到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具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濤、我、力
宏大、闊遠、雄奇、氣勢磅礴
3、再讀課文,試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歌的畫面。
示例:這首詩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邊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點上,吹響一聲聲響徹寰宇的號角。他的號角聲歡呼在怒涌的白云、壯麗的北冰洋,也歡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歡呼來自空間各個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濤既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又蘊藏著同樣巨大的創造力,那就看人們能否掌握它、駕馭它??窗?,滾滾而來的洪濤正在不斷地努力向前,描繪著“力的繪畫”,表演著“力的舞蹈”,演奏著“力的音樂”,抒寫著“力的詩歌”,激蕩著“力的律呂”。
教師小結:詩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驚贊、仰慕,喚起人們對自身力量的自覺意識和對生活的青春熱情,激起人們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創造,去追求光明,去獲取力的藝術,力的美。這是崇高與壯美的統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現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青春贊歌。
(二)研讀賞析
1、這首詩的主體形象是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主體形象是橫跨兩大洋的巨人,他站在地球邊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點上,吹響一聲聲響徹寰宇的號角。其實這也是詩人的自我形象。
詩歌表達了詩人渴望摧毀舊世界、創造新生活的青春熱情和決心,也是對勞動和工農大眾的贊揚。
2、詩中描繪的“滾滾的洪濤”的景象有何象征意義?聯系詩意和寫作背景談談自己的看法。
寫這首詩的時候,詩人正在日本留學,“五四運動”所產生的偉大力波越過太平洋,直接震到了時刻感應著時代脈搏的郭沫若,使他得到了縱橫揮寫的創作契機。詩中描繪的“滾滾的洪濤”的景象,正是“五四運動”巨大聲勢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業生產規模的具體象征。“五四運動”對于中國,正如滾滾而來的洪濤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壞力,沖擊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同時也以偉大的創造力建立著嶄新的科學與民主的現代文明。“五四運動”所展示的中國未來,是光輝燦爛的圖景,這是歷史前進的不可阻擋之勢。詩中所描繪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樣可以看作新興生產力戰勝落后生產力的強起奮進圖。
3、“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怎樣理解這段話的深刻含義?
示例:這是對力的歌頌和贊美,詩人從多角度描繪了力的內涵,強調色彩,突出形態,體現神韻,反映節奏,多層面感受力和美。詩人盡情歌頌的力,其實正是“五四”時期的時代精神、青年的青春激情的特征。
4、《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這首詩是側重于寫景,還是側重于抒情?談談你的看法。
觀點一:這首詩側重于寫景,充分展現了大自然宏偉壯麗的圖景。詩人熱愛大自然,在詩人的眼中,“無限的大自然”“到處都是生命的光波,到處都是新鮮的情調,到處都是詩,到處都是笑”(《光海》)。這首詩描繪的北冰洋的白云、太平洋的洪濤,充分表現出大自然的雄奇、壯闊、瑰麗、博大和氣勢磅礴。
觀點二:這首詩側重于抒情,熱情謳歌了“五四”青年精神。在這首詩中,詩人主張破舊立新。“不斷的毀壞”是毀壞舊世界、舊文化,“不斷的創造”是創造新世界、新文化。詩中對“力”的歌頌,表現出一種勇敢進取、積極創造的奮發昂揚精神和熱烈向往,執著追求的進取精神。詩人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歌頌時代精神,這種歌頌是全身心的,激情澎湃的,不可抑止的。
5、小結 :
這首詩給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偉、強力、壯麗、熾熱。詩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驚贊、仰慕,喚起人們對自身力量的自覺意識和對生活的青春熱情,激起人們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創造,去追求光明,去獲取力的藝術、力的美。這是崇高與壯美的統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現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青春贊歌。
6、學生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五、拓展訓練
賞析郭沫若的另一首詩《爐中煤》。(出示投影)
爐中煤
——眷戀祖國的情緒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負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負了我的思量。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該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該不嫌我黑奴鹵莽?
要我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棟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見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從重見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1、首先,大家用心齊讀,獲得詩歌最初的整體感知。
明確:抒發愛國情懷,眷戀祖國的情緒。
2、詩歌是借助形象表達思想感情的,就像花的芬芳寄托于花朵一樣。本詩有哪些形象?象征意義是什么?
明確:(1)年青的女郎、爐中煤
(2)“年青的女郎”象征受過五四運動洗禮后,充滿生機,蓬勃向上的祖國;
“爐中煤”象征作者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火熱激情。
3、大家再次齊讀,感悟作者眷戀祖國的一片深情。
郭沫若雖已逝去,但他那不朽的愛國精神卻流傳下來,我們青年人,不僅要發揚光大這種愛國精神,還要有“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的豪情壯志。
六、布置作業
1、反復有感情的誦讀《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爐中煤》。
2、課下閱讀《女神》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于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教案板書設計,立在地球邊上放號課文講解的相關內容,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可持續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