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無論讀書還是行路,我們都會與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讓你聯想到這個地方的自然特征、風土民情、歷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會喚起你的某種記憶與情感,或許是一段難忘的故事,又或它對你有著特殊的意義。
電視臺邀請你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請以“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無論讀書還是行路,我們都會與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讓你聯想到這個地方的自然特征、風土民情、歷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會喚起你的某種記憶與情感,或許是一段難忘的故事,又或它對你有著特殊的意義。
電視臺邀請你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請以“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例文:
帶你走近北京
各位觀眾: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中華地名》,本期節目由我來給大家主持,請允許我“帶你走近北京”,領北京的風光與文化。
帶你走進北京,先得問哪里是北京?地理學家會告訴你東經116°北緯40°就是北京。歷史學家會告訴你燕、薊、漁陽、金中都、元大都就是北京。胡同里的老大爺會告訴你姚廣孝建的三頭六臂哪吒城就是北京。而寫字樓里的白領會說只有每天晚上的1.5㎡才是北京。
究竟哪里是北京?
就在這個白領上班的寫字樓后面,我靜靜地佇立著。耳畔傳來的是各種財務班表銷售業績,其中還間或著一兩句對旁邊立交橋的咒罵。我的背后就是車水馬龍的二環路,我的面前卻是一條靜靜的小街。旁邊的路牌上寫著“高粱橋”。有誰知道這個看似是紀念農作物豐收的地名,卻是在紀念一個少年英雄?
高亮,一個只存在于野史與傳說當中的人物。傳說當年軍師姚廣孝建起了三頭六臂哪吒城,惹怒了北京當地的龍王。龍王負氣出走并帶走了北京的水源。滿朝文武只有高亮一人主動請纓前去奪水。幸運的是他追上了龍王奪回了水源,不幸的是他卻被大水淹沒,尸骨無存。相傳他奪回來的大部分是苦水,可京城人民依舊感謝他奪回來了救命水,不僅將他犧牲的地方取名“高亮橋”,還把他奪回來的甜水井供奉在了他出城趕水的起點。只可惜“高亮橋”已經被改成了“高粱橋”。
就這樣,高亮趕水的故事在一代代的北京人中口耳相傳。我寧愿相信這個傳說是真的,一個翩翩少年為人民謀福祉,卻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他的英靈沉睡在這里,才使得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似乎只有這樣我們的紀念才更有意義。
高亮趕水的故事我第一次聽說是看小人書,后來聽郭德綱的大鼓也唱過這個故事。
逆著高亮出城的路途,我們向城里進發,想去那口甜水井繼續追尋。途中卻追尋到了另一個豪氣沖天的英靈——文天祥。如果說“高粱橋”還算是對高亮的一種紀念,那么對于文天祥的紀念處在了一個跟他毫無關系的地方——府學胡同。元朝人入京,將“胡同”這個詞傳入京城,同時帶入京城的還有一代忠臣文天祥。我始終認為要是文天祥在崖山,那陸秀夫一定會被史書拋棄。京城有幸埋忠骨,當文天祥沉吟著“人生自古誰無死”英勇就義的時候他給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注入了一股英氣。中國人也叫它“骨氣”。然而文天祥留下的骨氣好像只有在高末兒香味的襯托下才更完整。
告別了文天祥,我們繼續向城內走,不一會就來到了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地方——燈市口。我在這里學習生活了七年,從一個不知愁滋味的小孩長成了風度翩翩大肚也翩翩的少年。我聽見“松二爺”點了一碗爛肉面,聞到油鍋里飄來的“炸蝦球”的香味,看到一個圓圓的“商”字。這來自天南地北的一切構成了我最熟悉的北京地標。我曾經不止一次的站在這里,橫打鼻梁驕傲地說:“這里是北京”可我了解的越多,我就越含糊,這里究竟是不是北京?
這就是燈市西口,左手邊先是商務印書館和涵芬樓,再走幾步就是人藝的首都劇場。反方向的南邊是王府井教堂。右手這個路口走進去就是燈市口大街,里面坐落著我的母校,北京景山學校。
不過再向南走不到五分鐘,我就找到了高亮留下的那口甜水井——王府井。這被圍欄圍著,有機玻璃蓋著的究竟是不是高亮留下的遺跡根本無從可考。但是我卻聞到了井口里傳來的一股甜香。
其實,每段故事都有著與之相配的美食味道。那么這種井水的甜香背后蘊藏著的就是高亮趕水的悲壯;而高末的幽香背后蘊藏的就是文天祥為國捐軀的剛強。就像炒肝的醬香會讓我想起奶奶講的鑄鐘娘娘;豆汁的酸香會讓我想起爸爸講的袁崇煥;奶酪的酒香會讓我想起媽媽講的教子胡同里王氏教子;而豌豆黃的甜香會讓我想起姥姥講的團城上君臣斗智。
我們能看見不遠處工地的圍欄上寫著“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要我說北京精神又何止這些?每個在這片土地上逝去的英靈都為這片土地注入了他們的精神,同時這片土地也將這些精神毫無保留的教給了生于斯、長于斯的一輩輩北京人。
北京有句俗話“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在我看來傳的就是這一個個英靈留下的豐厚的北京精神。再簡單點說,傳的是一種特有的性格,這種性格會讓每個北京人踩著腳下的土地,一拍胸脯,橫打鼻梁:
這里是北京!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本題屬于任務驅動型作文,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要求關鍵在于識別并完成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發表對材料的看法。寫作考場作文的第一步是審題,即審讀題干要求和審讀材料內容。本題題干要求“以‘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命題方式:半命題+任務驅動作文
審題要點:任務驅動作文審題一般注意材料的主旨,作答時要認真審讀材料。材料作文應先辨清材料的表達方式,是敘事類、說明類、說理類,還是描寫類;然后針對不同類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進行立意。
審題過程:今年的作文創新主要體現在題材方面,它要求寫一篇主持詞。學生也許在演講、辯論這些方面的經歷比較多,而當主持人的經歷比較少。因此要寫好這篇作文,首先要有代入感,要想著如何去當好這個主持人,結合平時自身的經歷。
另外,這次的作文材料,學生不僅僅可以通過它去寫平時訓練比較多的議論文,也可以去寫記敘文、散文等。重點是如何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這方面就可以講故事,通過抒情性比較強的文體去寫,本次作文給考生發揮的空間還是挺大的。
今年作文最重要的,還是要體現出情境感、對話感。在寫主持詞的時候,對格式的要求首先一定要做到位,開頭面向觀眾問好,接著還要考慮怎么去體現對話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份,注意與觀眾互動,對話。今年的作文題注重情境,對考生而言也不陌生,這也是近兩年來高考作文題的一個方向,大部分考生容易把握。
【立意】“走近”是寫一個漸進的過程,是本文寫作的重點,可以通過詳細描寫自己的經歷、體驗、見聞,達到使自己的內心受到強烈震撼的情感變化,以期喚醒考生對于地名承載的歷史、文化的記憶。
【素材】我家鄉的鳳凰城是利津的一個景點。鳳凰城在利津縣的中心部位。進去后,可以看見一個較大的廣場,廣場的邊上有兩個花壇,鮮花艷麗無比,讓人依依不舍。再近些,有一片竹林,竹子長得很翠綠,似乎每一片竹葉上都有一新的生命在顫動。到了鳳凰城的中央,只見一個個噴泉涌出了高高的水柱。還有一個個平臺,一面似乎鋪了一層“綠毯”,就是動物也想上去享受一番。噴泉四周有八根又高又大的柱子。柱子上雕刻著兩條在嬉戲的長龍,威武極了!
常常在電視鏡頭上看到藏民們牽著一頭頭牦牛從地平線上緩緩走來的畫面。太陽在他們身后冉冉升起,明艷的陽光把藏民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盡管他們的臉龐十分模糊,但我仍能感覺到他們堅毅的輪廓上那驕傲而和善的笑容。善良的藏民們依傍著他們腳下的土地生存繁衍,他們堅定著他們的信仰,虔誠著他們的虔誠。在他們與西藏相處的過程中,善待每一個生命,信仰來世的輪回。無意之中,他們已達到了善的最高境界。哦,西藏,這就是你的善!
每每想象那渺無人煙、空曠無垠的高原,每每看到零零落落的藏族院落,每每夢見獵獵飄揚在西藏上空的五星紅旗,我都會感到莫名的溫暖。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世界之巔,就仿佛高原的白云在我耳邊低低吟誦它們的詩篇,就仿佛在空曠的大地上飄揚它們的頌歌。西藏的風景,那么獨特。哦,西藏,這就是你的美!
【結構】例文開篇就“哪里是北京”這個問題,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地理位置上的,歷史意義上的,不同階層認識上的。然后追問“究竟哪里是北京”,作者從自己的視角,按照行蹤線索,帶著我們領略了北京的歷史與文化:高粱橋、府學胡同、燈市口等等。最后,指出北京的文化意義:英靈留下的豐厚的精神。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