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某種工作實施結果的總鑒定和總結論,是對以往工作實踐的一種理性認識。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總結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一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后,會發現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例如宏觀的行星運動和微觀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都屬于勻速圓周運動,關鍵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還有杠桿類的題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況,還有關于汽車啟動問題的考慮方法其實同樣適用于起重機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2.解題規范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范,體現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么定理,為什么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這樣既讓老師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
3.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壓軸題,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后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要保持沉著冷靜,根據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系,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磁場的勢能與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復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提供的變化規律和數據,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高一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二
課堂是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主陣地,只有把握課堂,抓牢“雙基”,學習必要的方法,才會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學習物理要注重科學探究的過程,對于每一個實驗探究不僅要知道怎樣做,而且要理解為什 么要這樣做,并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作出適當的評估;除了學習物理知識,還應學習相關的研究方法,如:轉化法,控制變量法,對比法,理想實驗推理法,歸納法、等效法、類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
課外適當做一些補充練習是消化、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提高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措施。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培養、提高審題能力。
如遇到學習的難點、疑點,由于初三階段的學習較為緊張,不能花很多的時間去慢慢“磨”,應做好標記,跟同學討論,最好求得老師的解答,理解過程,掌握方法。
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必要的歸納總結,并將新學的知識和前面的內容聯系起來,注意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做到前后貫通。如學習功率的概念時可以對照已經學過的速度概念進行綜合思考。
“規范”在考試中主要體現在簡答題、作圖題、計算題中。歷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規范而失分的情況屢見不鮮。
具體來說,要學習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現象主要有功、功率、機械效率、機械能、內能、熱量、電路、電流、電壓、電阻、電功、電功率、電流的磁效應、電磁感應、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等;要學習的物理規律主要有杠桿原理、功的原理,串、并聯電路的特點、歐姆定律、焦耳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要學習的物理模型主要有杠桿、滑輪等;要了解的物質主要有磁場、電磁波、能源等;要學會使用的儀器儀表主要有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其中學習要求較高的主要有: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機械效率,理解歐姆定律,理解電功,理解電功率,這些既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高一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三
光源: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陽、星星、螢火蟲、燈籠魚等。
人造光源:火把、電燈、蠟燭等。
光的傳播: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光線:為了表示光的傳播方向,我們用一根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光線。
光的傳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m/s,計算中取c=3×108m/s。(水中:3/4c,玻璃中:2/3c)
光年:(距離單位)光在1年內傳播的距離。1光年=9。5×1012km/s=9。5×1015m/s。
二、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質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質的現象。任何物體的表面都輝發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兩種反射:1、鏡面反射:入射光線平行,反射光線也平行,其他方向沒有反射光。(如:平靜的水面、拋光的金屬面、平面鏡)2、漫反射:由于物體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會把光線向四面八方反射。(我們能從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物體的表面發生漫反射)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鏡成像
平面鏡對光線的作用:(1)成像(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對光線既不會聚也不發散,只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實像與虛像的區別(包括透鏡)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的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高一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篇四
1.大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小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
2.平動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轉動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
3.參考系不一定是不動的,只是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4.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運動情況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時間軸上n秒時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時間,是第n個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時刻。
6.忽視位移的矢量性,只強調大小而忽視方向。
7.物體做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對性,必須選一個參考系,選不同的參考系時,物體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應打出輕重合適的小圓點,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橫線,應調整一下振針距復寫紙的高度,使之增大一點。
10.使用計時器打點時,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定后,再釋放紙帶。
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時,應讓紙帶通過限位孔,壓在復寫紙下面。
12.“速度”一詞是比較含糊的統稱,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不同,一般指瞬時速率、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率四個概念中的一個,要學會根據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義。平常所說的“速度”多指瞬時速度,列式計算時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3.著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學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響,很難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而初中所學的“速度”就是現在所學的平均速率。
14.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5.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6.物體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7.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18.物體的速度變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9.加速度的正、負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0.物體的加速度為負值,物體不一定做減速運動。
21.物體的加速度減小時,速度可能增大;
加速度增大時,速度可能減小。
22.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時,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23.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線上。
24.位移圖象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
25.解題前先搞清兩坐標軸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圖象與速度圖象混淆。
26.圖象是曲線的不表示物體做曲線運動。
27.由圖象讀取某個物理量時,應搞清這個量的大小和方向,特別要注意方向。
28.v-t圖上兩圖線相交的點,不是相遇點,只是在這一時刻相等。
29.人們得出“重的物體下落快”的錯誤結論主要是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
30.嚴格地講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氣阻力影響較小時,可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近似視為自由落體運動。
31.自由落體實驗實驗記錄自由落體軌跡時,對重物的要求是“質量大、體積小”,只強調“質量大”或“體積小”都是不確切的。
32.自由落體運動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時題目中不點明這一點,我們解題時要充分利用這一隱含條件。
33.自由落體運動是無空氣阻力的理想情況,實際物體的運動有時受空氣阻力的影響過大,這時就不能忽略空氣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后階段,阻力很大,不能視為自由落體運動。
34.自由落體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2或10m/s2,但并不是不變的,它隨緯度和海拔高度的變化而變化。
35.四個重要比例式都是從自由落體運動開始時,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條件,如果v0≠0則這四個比例式不成立。
36.勻變速運動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題時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37.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為正方向,但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與v0相反的方向為正方向。
38.汽車剎車問題應先判斷汽車何時停止運動,不要盲目套用勻減速直線運動公式求解。
39.找準追及問題的臨界條件,如位移關系、速度相等等。
40.用速度圖象解題時要注意圖線相交的點是速度相等的點而不是相遇處。
高一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五
另外,也能培養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2、上課
(1)主動聽課
在
教學
活動中,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如果學生能夠根據老師講課的程序積極主動地思考,在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難點和重點進行推理性的思維和接受,以主動的態度去聽課,積極地進行思考,努力參與到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去,那么,學習效率一定會很高。(2)注意課堂要點
或板書綱目,仔細講解等;
對于難點,就需要我們在預習時做到心中有數,到時候注意專心聽講??傊?,我們要做到“會聽課”。
(3)做到聽課和做筆記兩不誤
有的同學一上課就不停的記不停的寫,結果一節課下來一點都沒有聽到,不知道這節課老師講了些什么?那么,應該如何處理好聽課和做筆記的關系呢?我認為,上課時,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聽課上,而不是做筆記上,筆記中要記的內容應該是:課堂重點、課堂難點、課堂疑點、補充結論或例題等課本上沒有的內容,并不是教師的所有板書內容??傊覀儜撚姓⒂兄攸c地記。有的同學從來就不做筆記,這也不好,特別是對于高中物理學習是不利的。因為我們的記憶是有限的,老師講的內容轉瞬即逝,我們對知識的記憶隨時間延長會逐漸遺忘,沒有做筆記我們以后復習有些內容就找不到。
3、復習
有的同學只要老師一布置了作業就會馬上去做,覺得完成了作業,就完成了學習任務,就掌握了知識,結果是一邊做作業,一邊翻課本、筆記,到頭來知識沒有掌握。如果能夠靜下心來將每課堂課所學的內容進行認真思考、回顧,在此基礎上再去完成作業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學研究表明:知識在學習最初的兩三天內遺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所以,我們只有對知識進行及時的復習才能減少遺忘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4、作業
二是運用課上所學來知識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因此,做作業時,應該認真對待,獨立完成,積極思考,注意總結。應該明確“做題的目的是提高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切忌“為了做題而做題”。
高一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篇六
第一,“定時作業”的物理學習方法。
長期的物理家教經驗讓我發現很多學生有這樣的經歷:打算一個晚上做30道物理題,卻發現不知道什么原因,卻只做了10道。大部分情況是遇見難題開始走神,遇見太簡單的題覺得沒意義。
這樣就非常沒有效率,進而影響到考試做題也沒有效率。這種“定時作業”物理學習方法是,在做任何作業之前,先給自己定個時間,題目必須在這個時間內完成。往往是一旦有了時間的限制,學生們就要全力以赴完成計劃的內容,精神也隨之振奮了起來,效率也就有了,爭分奪秒的好習慣也就有了。
第二,“錯題記錄”的物理學習方法。
錯題記錄要記錄三個方面:題目+答案+思路。請注意,如果時間不夠用,可以直接復印一下,剪刀拿來剪下來貼上去。這里的錯題并非全部的錯題,還包括緊跟老師課堂上碰到的典型題和容易犯錯的好題。
對于答案比較復雜(即物理圖不好畫等等),具體的答案也可以貼上去來節省時間;但是思路部分與錯題原因,必須要自己用紅筆在旁邊寫上去,王尚提醒大家一定要用自己的話,要保證自己能看懂就可以。
高一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七
1、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基本思路
(1)通過認真審題,確定研究對象.
(2)采用隔離體法,正確受力分析.
(3)建立坐標系,正交分解力.
(4)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統一單位,求出答案.
2、解決連接體問題的基本方法是:
3、解決臨界問題的基本方法是:
易錯現象:
(1)加速系統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用拉力f直接拉物體與用一重力為f的物體拉該物體所產生的加速度是一樣的。
(2)在加速系統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兩物體組成的系統在豎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時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系統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兩物體要產生相對滑動拉力必須克服它們之間的靜摩擦力。
高一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篇八
1、x—t圖象(即位移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圖象(速度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生變化)。
(3)、縱坐標表示速度。縱坐標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坐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位移。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1、兩種打點即使器的異同點
2、紙帶分析;
(1)、從紙帶上可直接判斷時間間隔,用刻度尺可以測量位移。
(2)、可計算出經過某點的瞬時速度
(3)、可計算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九
有些選擇題選項的代數表達式比較復雜,需經過比較繁瑣的公式推導過程,此時可在不違背題意的前提下選擇一些能直接反應已知量和未知量數量關系的特殊值,代入有關算式進行推算,依據結果對選項進行判斷。
“二級結論”是由基本規律和基本公式導出的推論。熟記并巧用一些“二級結論”可以使思維過程簡化,節約解題時間。非常實用的二級結論有:(1)等時圓規律;(2)平拋運動速度的反向延長線過水平位移的中點;(3)不同質量和電荷量的同性帶電粒子由靜止相繼經過同一加速電場和偏轉電場,軌跡重合;(4)直流電路中動態分析的“串反并同”結論;(5)平行通電導線同向相吸,異向相斥;(6)帶電平行板電容器與電源斷開,改變極板間距離不影響極板間勻強電場的強度等。
在解決某些物理問題的過程中直接入手有一定的難度,改變思考問題的順序,從相反的方向進行思考,進而解決問題,這種解題方法稱為逆向思維法。逆向思維法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可逆性物理過程中(如運動的可逆性、光路的可逆性等),也可運用反證歸謬法等,逆向思維法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法。
等效替換法是把陌生、復雜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在保證某種效果、特性或關系相同的前提下,轉化為簡單、熟悉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來研究,從而認識研究對象本質和規律的一種思想方法。等效替換法廣泛應用于物理問題的研究中,如:力的合成與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等效場、等效電源等。
有些選擇題本身就是估算題,有些貌似要精確計算,實際上只要通過物理方法(如:數量級分析),或者數學近似計算法(如:小數舍余取整),進行大致推算即可得出答案。估算是一種科學而有實用價值的特殊方法,可以大大簡化運算,幫助考生快速地找出正確選項。
所謂類比分析法,就是將兩個(或兩類)研究對象進行對比,分析它們的相同或相似之處、相互的聯系或所遵循的規律,然后根據它們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屬性,進一步推斷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在處理一些物理背景很新穎的題目時,可以嘗試著使用這種方法。
將某些物理量的數值推向極值(如設動摩擦因數趨近零或無窮大、電源內阻趨近零或無窮大、物體的質量趨近零或無窮大、斜面的傾角趨于0°或90°等),并根據一些顯而易見的結果、結論或熟悉的物理現象進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種辦法。
對稱情況存在于各種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中,應用這種對稱性可以幫助我們直接抓住問題的實質,避免復雜的數學演算和推導,快速解題。
通過分析、推理和計算,將不符合題意的選項一一排除,最終留下的就是符合題意的選項。如果選項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可通過舉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選項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選項,則兩個選項中只可能有一種說法是正確的,當然,也可能兩者都錯。